朱瞻基從小就聰慧過人,長大後更是治國認真,在各領域都有著一定的成就,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明君之一。然而,這位一生功績非凡的皇帝,卻也有著自己的缺點,甚至,他的一個決定還為日後明朝國力衰微、政治腐朽埋下了巨大的隱患。那麼,被人們說成是功績不輸太祖、成祖的朱瞻基到底有多厲害,他又為什麼會被指責說差點毀了明朝,需要對明的衰亡負一定責任呢?
洪武三十一年(1398),燕王世子朱高熾與嫡妻張氏生下了長子朱瞻基,而根據《明史》記載,就在朱瞻基出生的前一晚,朱棣正好夢見了父親賜給自己一個象徵權力的大圭,並囑咐道:"傳之子孫,永世其昌。"夢醒之後,朱棣聽說自己的孫子出生,頓時感到二者之間或許有所聯絡,於是趕去探視。結果,朱瞻基雖然剛剛出生,卻神色不凡,朱棣大喜讚道:"兒英氣溢面,符吾夢矣。"
原本,朱棣對性格安靜、體型肥胖的世子朱高熾有許多不滿,認為他不像自己一樣英武。但在朱瞻基出生後,朱棣對世子的態度有著很大程度的好轉,甚至很多人認為朱棣之所以後來讓朱高熾繼位,就是為了皇位能夠傳給朱瞻基。總之,出生起就十分不一般的朱瞻基從小和父親一樣熱愛讀書,學習非常勤奮。與此同時,朱棣也帶著這個小孫子體察民間疾苦、一同御駕親征,鍛鍊他的綜合能力。一天,朱棣還指著瞻基對朱高熾說道:"此他日太平天子也",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永樂九年(1411),十三歲的朱瞻基被朱棣親自封為皇太孫,這是在彰顯朱瞻基欽定皇位繼承人的身份。後來,朱棣、朱高熾的相繼去世讓朱瞻基被命運提前推到了歷史舞臺上。繼位之後,朱瞻基首先對早在永樂朝就頗有賢名的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大臣加以重用,讓他們在內閣為國家出謀劃策。另外,當時的蹇義、夏原吉等大臣也是十分優秀,這些經驗豐富的老臣為朱瞻基在人才選拔、軍旅後勤、社會治理等方面提供了許多寶貴建議,這才有了"仁宣之治"的局面。
作為一個勇於創新的君主,朱瞻基將內閣的權力擴大,從而更好地讓賢臣行使行政、審議的權力,擁有更高的自主權。而且,為了讓百官得到更好的休息,朱瞻基還在每年年初設定了"旬休",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年假",讓官員們養精蓄銳,開始新一年的工作。總體而言,朱瞻基治國是恩威並施的,他體恤臣工,但對待貪汙腐敗十分嚴肅,整頓的力度非常之大。
對於百姓,朱瞻基打心底裡關愛,他甚至曾經在外出視察時親自嘗試了犁地,並感嘆農民的不易。平日裡,他關心農業生產和農民的日常生活,非常注重對受災百姓的安撫和徭役的徵收力度。在軍事上,朱瞻基一面打擊部隊內的腐敗狀況,一面減少不必要的軍事行動,節省軍費開支。外交上,朱瞻基積極與別國交好,營造一個和平穩定的對外環境,也引得萬邦來朝,共同奉大明為正朔。
總之,宣宗時期明朝的發展可謂是蒸蒸日上、四海昇平,百姓們安居樂業,官場也是一片難得的清明。不過,任何人都有著不足之處,朱瞻基在十年的皇帝生涯中也做出過對後世產生壞影響的行為,那就是鼓勵宦官學習知識,協助自己批閱詔書,並進行"批紅"。所謂批紅,就是在大臣呈上的詔書上做出批示,原本,皇帝都是親歷親為,但因為很多事務過於繁瑣,朱瞻基便讓內臣學習文化,幫助自己批示。
對於勤政、有手腕,能夠控制住宦官的皇帝,這樣的制度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像深諳恩威並施之道的朱瞻基就能夠很好地掌控局面。然而,朱瞻基之後的不少明朝皇帝都無心理政,把批紅之事全部交給了太監來做,這當然是非常容易導致權力的膨脹。宣宗之後,劉瑾、魏忠賢的出現和閹黨的膨脹都和朱瞻基脫不了干係,某種程度上來說,明朝的衰弱確實和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朱瞻基從小就聰慧過人,長大後更是治國認真,在各領域都有著一定的成就,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明君之一。然而,這位一生功績非凡的皇帝,卻也有著自己的缺點,甚至,他的一個決定還為日後明朝國力衰微、政治腐朽埋下了巨大的隱患。那麼,被人們說成是功績不輸太祖、成祖的朱瞻基到底有多厲害,他又為什麼會被指責說差點毀了明朝,需要對明的衰亡負一定責任呢?
洪武三十一年(1398),燕王世子朱高熾與嫡妻張氏生下了長子朱瞻基,而根據《明史》記載,就在朱瞻基出生的前一晚,朱棣正好夢見了父親賜給自己一個象徵權力的大圭,並囑咐道:"傳之子孫,永世其昌。"夢醒之後,朱棣聽說自己的孫子出生,頓時感到二者之間或許有所聯絡,於是趕去探視。結果,朱瞻基雖然剛剛出生,卻神色不凡,朱棣大喜讚道:"兒英氣溢面,符吾夢矣。"
原本,朱棣對性格安靜、體型肥胖的世子朱高熾有許多不滿,認為他不像自己一樣英武。但在朱瞻基出生後,朱棣對世子的態度有著很大程度的好轉,甚至很多人認為朱棣之所以後來讓朱高熾繼位,就是為了皇位能夠傳給朱瞻基。總之,出生起就十分不一般的朱瞻基從小和父親一樣熱愛讀書,學習非常勤奮。與此同時,朱棣也帶著這個小孫子體察民間疾苦、一同御駕親征,鍛鍊他的綜合能力。一天,朱棣還指著瞻基對朱高熾說道:"此他日太平天子也",喜愛之情溢於言表。
永樂九年(1411),十三歲的朱瞻基被朱棣親自封為皇太孫,這是在彰顯朱瞻基欽定皇位繼承人的身份。後來,朱棣、朱高熾的相繼去世讓朱瞻基被命運提前推到了歷史舞臺上。繼位之後,朱瞻基首先對早在永樂朝就頗有賢名的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大臣加以重用,讓他們在內閣為國家出謀劃策。另外,當時的蹇義、夏原吉等大臣也是十分優秀,這些經驗豐富的老臣為朱瞻基在人才選拔、軍旅後勤、社會治理等方面提供了許多寶貴建議,這才有了"仁宣之治"的局面。
作為一個勇於創新的君主,朱瞻基將內閣的權力擴大,從而更好地讓賢臣行使行政、審議的權力,擁有更高的自主權。而且,為了讓百官得到更好的休息,朱瞻基還在每年年初設定了"旬休",也就是現在所謂的"年假",讓官員們養精蓄銳,開始新一年的工作。總體而言,朱瞻基治國是恩威並施的,他體恤臣工,但對待貪汙腐敗十分嚴肅,整頓的力度非常之大。
對於百姓,朱瞻基打心底裡關愛,他甚至曾經在外出視察時親自嘗試了犁地,並感嘆農民的不易。平日裡,他關心農業生產和農民的日常生活,非常注重對受災百姓的安撫和徭役的徵收力度。在軍事上,朱瞻基一面打擊部隊內的腐敗狀況,一面減少不必要的軍事行動,節省軍費開支。外交上,朱瞻基積極與別國交好,營造一個和平穩定的對外環境,也引得萬邦來朝,共同奉大明為正朔。
總之,宣宗時期明朝的發展可謂是蒸蒸日上、四海昇平,百姓們安居樂業,官場也是一片難得的清明。不過,任何人都有著不足之處,朱瞻基在十年的皇帝生涯中也做出過對後世產生壞影響的行為,那就是鼓勵宦官學習知識,協助自己批閱詔書,並進行"批紅"。所謂批紅,就是在大臣呈上的詔書上做出批示,原本,皇帝都是親歷親為,但因為很多事務過於繁瑣,朱瞻基便讓內臣學習文化,幫助自己批示。
對於勤政、有手腕,能夠控制住宦官的皇帝,這樣的制度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像深諳恩威並施之道的朱瞻基就能夠很好地掌控局面。然而,朱瞻基之後的不少明朝皇帝都無心理政,把批紅之事全部交給了太監來做,這當然是非常容易導致權力的膨脹。宣宗之後,劉瑾、魏忠賢的出現和閹黨的膨脹都和朱瞻基脫不了干係,某種程度上來說,明朝的衰弱確實和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