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10 在餐廳大吵大鬧、在牆面上胡亂塗鴉、待人刁鑽沒禮貌……“熊孩子”不光把家裡攪得翻天覆地,還往往在公共場合影響他人。為什麼會出現“熊孩子”?面對“熊孩子”該怎麼辦? 上週,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9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2.4%的受訪者感覺現在“熊孩子”多,89.4%的受訪者指出“熊孩子”的出現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69.5%的受訪者歸因於父母沒原則的寬縱和溺愛。當“熊孩子”犯錯時,88.5%的受訪者反對家長說“他還是個孩子”,83.3%的受訪者強調對孩子的不當言行要在第一時間給予糾正。
6
回覆列表
  • 1 # 越海每天陪您讀本書

    我很負責任的告訴你 孩子任何不好的習慣都是大人的責任。

    孩子一般從模仿中學習。要麼模仿家人,要麼模仿同學,要麼模仿電視電影裡的人。家長自己如果沒有這種行為,就要從一開始就教育孩子不要這麼做,然後示範禮貌行為。

    但同時也不能否認,其他人和整個社會環境對孩子也會產生較大影響,希望社會能營造出尊重禮貌的社會氛圍,給我們的孩子更好的成長空間。

  • 2 # 喻德武

    九成人認為熊孩子的出現是家庭教育有問題又如何?真相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這樣的調查除了拉仇恨,解決不了任何實質問題。

    比方說,孩子在公眾場合哭鬧,父母哄不好,道理說不通,打罵只會更糟,孩子的負面情緒可能瞬間爆表,帶來更大的哭鬧。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也很煩躁,也很著急,同時,也很無助啊。

    這時候,旁觀者,甩鍋給家長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因為旁觀者有情緒,孩子打擾到他啦——這確實是事實,家長也抱有歉意。可有幾個真的能幫得上忙的?比方說,一起幫助安慰孩子,觀察孩子哭鬧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孩子安靜下來。

    自己沒親身體驗為人父母,隔岸觀火就會成為一種常態。話說,你怎麼知道熊孩子的家長就沒有教育呢?你怎麼知道熊孩子的家長教育方法不當呢?雖然不排除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好動確實不管不問,但畢竟是極少數現象——哪裡沒有幾個奇葩呢?

    有些所謂的“熊孩子”其實就是頑皮了點,到了一定年齡確實自然就好了。

    我一個小表弟,小時候特別頑皮,膽子也很大,聰明又刁鑽,記得4、5歲的時候,有一次我和我老婆帶他從省城回老家,在車上又是叫又是鬧,四肢亂彈,誰說都不聽,鬧了很久,按照現在的說法,這是典型的“熊孩子行為”,因為頑皮我舅舅也揍過他,據說有一次把鼻子打的都流血了。。過了幾年後,再見到他,都上了四年級,也就10來歲左右吧,一下子變的懂事了,見人也很有禮貌。

    許多成人討厭熊孩子、指責熊孩子家長,豈不知自己小時候也是個熊孩子,一長大就“忘本”了。

    還有一個最大的偏見,就是成人喜歡給頑皮的孩子貼上“熊孩子”標籤,這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從不覺得有什麼不妥,最常見的是把個案代替全部,把“熊孩子”的正常行為擴大化,根本不瞭解有些行為是孩子的天性,比方說塗鴉、拆卸玩具,是由於好奇心驅使,家長給予引導的是應該不要在公眾場所塗抹,不影響別人,但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證孩子就一定記得和“聽話”,在一定的場合與環境下,可能會由於衝動做出不受約束的行為,所以成年人也要適當的寬容和耐心的教導,而不是一味的喊打聲。

    如果“熊孩子”能簡單教育好,那就真不需要家長費那個力了。

    而且,我們應該看到,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接受更好的教育,家長們也願意投入,從機率上來說,成才的機率會更大才對,怎麼可能是熊孩子越來越多呢?這一定是錯覺!

  • 3 # 天太2

    據我觀察:“熊孩子”的問題不是教育問題,而是乾脆不教的問題,就是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了,船到橋頭自然直。有的孩子是老一輩溺愛,父母不管或顧不上管。成了我們這裡方言所說的“胡不爛”,意思是類似不講理的那種“滾刀肉”,你要管,他就會躺在地上又哭又鬧又“打滾”,象驢一樣打滾,而且百般哄也哄不下。當然,我說的是比較嚴重的“熊孩子”,但在程度上略有不同的“熊孩子”,他的成長過程中,是沒人管的,就是罵人時說那種“有人養,沒人教”的孩子。

    我曾見到好多人教孩子在和小朋友相處時要厲害點,不是別人打他時,他打回去,而是打別人。這樣的教育應該是錯誤的吧?但是,這樣教的孩子不一定就會打人。有一次,一個小朋友捱了打,回到家後媽媽很生氣問他:和你說過多次,誰打你你打誰,你不知道嗎?孩子的回答是:媽媽,我打不過他。可見在孩子的意識上,他是有辨別能力的。因此,“熊孩子”的熊,是他根本不知道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在他的意識中,根本沒有對於錯的概念。

    有的人可能很忙顧不上教育孩子,有的人就不知道怎樣教育孩子,還有的人認為還不到教育孩子的時候。所以,任孩子自由自在的長。有的孩子打大人,沒人告訴他這不對。而是大家哈哈一笑,覺得孩子可愛。有的孩子吃獨食,沒人給他分享的道理,當有一天媽媽把他的零食吃了一塊時,他就會用手去扣媽媽的嘴裡,讓她吐出來。隨著年齡的增加,他可能不再有這樣的行為。但在他的性格里可能就有了暴力或獨裁的因子。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認為不需要把人生正確的道理告訴孩子,孩子長大就會懂的做法,可能就是“熊孩子”產生的根由。

  • 4 # 理工爸的育兒經

    每個人對”熊孩子“的定義是有著很大差異的。

    餐廳大吵大鬧,在公共場合影響他人的時候,家長是在安撫還是在怒吼或縱容?這兩者是有著本質差別的。如果是前者,或許這個問題的答案將會是否定的,因為至少事態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除非家長沒有這個能力,那是一種無奈,本人也是深有感觸。

    “熊孩子”的家長曾經就是個“熊孩子”。

    你在公共場所吵,那是不對的,所以我必須制止,但遺憾的是,這種"以牙還牙”的方式卻讓這個現象更加糟糕了,這類“熊孩子”的問題,當然是家庭教育有問題。“熊家長”都這樣了,能期望有什麼樣的家庭教育呢?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沒有可能適當的缺位可能會更好。我承認有點極端,但對“熊孩子”來說,社會總會有股力量讓他明白相應道理與其讓"熊家長”的教育把問題延遲,不如適當放任讓他早點接受教訓“長記性”。

    而這種情況,我覺得是少數但也不會太少,一成左右吧!

    無奈的家長

    我認為,這部分情況最普遍,最常見的。面對“熊孩子”的負面情緒,家長有情緒是個普遍但非正常現象。很多時候,面對“熊孩子”的問題會感到很無奈甚至束手無策。

    我們家的也屬於那種大嗓門的“熊孩子”,開心也好,生氣也罷,不論場合就開始大吼大鬧。不斷提醒可很多時候效果都不太好,買零售玩具安撫短時間內效果好,但這樣做更多的是對他們胡鬧的一種變相獎勵,所以很少用這類措施;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有的時候比較有效,但在他情緒比較糟糕的時候又不管用;耐心等待,讓他把想法講完的話,面對他的要求敷衍不行,有時會更激怒他的情緒,所以一般時間會比較長。而自己情緒控制不好的時候,也會變成呵斥的“熊家長”。

    所以,總的來說,“熊孩子”是家庭教育有問題這話沒毛病。因為,不管是“熊孩子”自己的問題還是“熊家長”的問題,那都是家庭教育的問題。不背這個鍋、推卸責任是否該“罪加一等”?

    怎麼改善和解決“熊孩子"的問題則是我們作為家長急需解決的問題,讓我們跟”熊孩子“們一起成長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位數相同的數相乘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