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師狗頭
-
2 # 書生吾雍
這其實是專制制度固有的一個缺陷,歷史上封建社會一個國家的建立幾乎鬥都是透過暴力戰爭建立的,在建立國家的過程中有大量的參與者,也就是所謂功臣,必須封官,這些官不在少數,隨著時間推移,國家人口開始增長,官員必然增多,但是封建社會的權利最大,導致社會不公平,社會不公平,事情就多,事情多官員就多,但官員多了人浮於事,效率反而降低,這樣就形成惡性迴圈!權利社會人情大,大家都往衙門裡鑽,你講人情他講人情,官也越來越多!
-
3 # 匠心普洱只在方寸
而造成這種現象有兩個十分重要的原因:
一個是自商周以來,君王以分封制來管理龐大的疆域,在中原大地上,一時間分封了眾多諸侯國,而在各諸侯國中,則又各自具有一套完整的官僚系統。從中央到地方,以血緣關係和宗法制為紐帶,不同的等級,公侯伯子男,數級官吏。而後來漢武帝的推恩令,則在削弱封國勢力的同時,也同時又產生了眾多貴族官吏,這些貴族都有自己的封地,並不需要勞作。
第二個,中國古代所盛行的官本位思想,中國封建社會時期是以小農經濟為基礎,自商鞅變法以後,歷代王朝所遵循的一套理念就是士農工商。這裡面計程車,也就是官僚階級,他們的社會地位是最高的,於是在儒家思想中,人生價值的最好體現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入士。
這就是為什麼後來會出現許多孔乙己的原因,中國封建社會時期,官僚階層具有非常之高的社會地位,而能夠入仕為官,也成為眾多讀書人終其一生的追求。後來,特別是到了封建社會末期,官僚體系臃腫,組織結構龐雜,官員貪汙腐化,任人唯親,他們憑藉手中的權力,肆無忌憚的剝削著老百姓,就造成了十羊九牧的最終情況。
對比,你是怎樣認為的呢?
-
4 # 上將噯福斯
首先要搞清楚“十羊九牧”是什麼意思?
十羊九牧,出自《隋書·楊尚希傳》:"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意思是:十頭羊倒用九個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賦稅剝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無所適從。
從我們掌握的資料看,中國曆代的封建王朝的官員,都有一個從少到多的增長過程。也就是王朝末期比王朝初期官員多。以宋朝和明朝的官員數量為例:
宋朝官員人數:北宋(真宗)景德(年間)官一萬餘員;(仁宗)皇祐(年間)二萬餘員;(英宗)治平(年間)並幕職州縣官三千三百餘員,總二萬四千員。
南宋寧宗慶元二年,“凡四萬兩千有奇。”
從北宋初年的1萬多,增長到南宋末年的4萬多。
明朝官員人數:明初洪武時期(1368-1398),全國官員二萬七八千人;以後逐漸增加,到正德年間(1505-1521)文官二萬,武官八萬;嘉靖前期(1522-1567)整頓吏治,官員人數減少;到萬曆時期(1573-1620)維持在八萬人左右。比明朝初年翻了一倍還多。
從整個中國歷史發展程序來看,官員的人數也是越來越多!據1987年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第三次人口普查資料分析》一書公佈的中國曆代官民比例:西漢,7945:1;唐朝,2927:1;明朝,2299:1;清朝,911:1。
中國曆代官員數量以及官員人口比例(其中官員數量採自《通典》十九卷,官員人口比例採自網上資料,所採用資料是某一時間段的官員數量,各個朝代不同時期前後會有差異。)
為什麼各個朝代的官員都是不斷增長的呢?為什麼時代越發展,官員數量越多呢?從單個王朝來講,王朝初年,往往是戰亂之後,經濟凋敝、人口銳減、百廢待興,能供養的官員數量較少;而且,統治階級剛剛經歷過戰爭等激烈鬥爭,一般都是一個精幹的、高效率的統治集團(因為不精幹不高效是不可能打勝仗的),所以官員數量比較少。
隨著王朝統治的延續,各種制度逐漸完善、各種繁文縟節不斷增加,就需要更多官員從事一些務虛的工作,而且經濟恢復之後,國家能夠供養更多的官員。另外還有不少人,因為祖上公德的蔭庇,世襲罔替自動獲得官員身份。所以到王朝末期官員越來越多。
從整個中國古代歷史程序來看。實際上是一箇中央集權不斷強化的過程,是一個封建專制體制越來越健全的過程。秦漢只有三公九卿;隋唐就有了三省六部制;宋朝更是冗官,相互牽制;很多官職都是疊床架屋,目的就是避免專權、相互制約。
說到底,官員數量的越來越多,官員人口比例急速上升,其實就是中央集權帶來的制度成本。皇帝為了保證下面的官員不會因為大權獨攬,就需要透過分權來的互相監督以及互相制衡,而分權所造成的現象就是官員的數量的攀升。
這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新生事物不斷出現,社會管理需要管理的事物越來越多,社會管理也越來越複雜,就需要更多專業人士專門管理相應的社會事務。這也造成官員越來越多。
-
5 # 目淵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般到了每個封建朝代的後期,都會出現經濟下滑,社會矛盾突出的情況,要處理的事情多,自然官府需要做事的人就多,長此以往,社會的管理都是一種超飽和狀態,官民的比例失調,陷入惡性迴圈。
十羊九牧的說法最早出現在隋朝,正是隋朝稅收重、戰事不斷的體現,很多史書考證,隋朝糧倉收集的糧食一直吃到唐朝貞觀年間,這是何等觸目驚心的事情。不說對錯,想想當時的社會條件,就是這麼多收繳、運輸、儲存等工作,需要的官員也不是個小數字。
後人大多記得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實際上從隋文帝楊堅開始就已經開過戰,到楊廣只是加快了節奏,不斷地戰爭和大工程罷了。
-
6 # 秦漢來的風
十羊九牧,主要是因為官員機構尾大不掉,龐大的官僚機構,使當時朝廷無力供養。官僚機構中腐敗之風盛行。只領俸祿,不做實事的官員比比皆是。所以,才會出現十羊九牧。
回覆列表
十羊九牧,指的是官員多而百姓少。
在封建帝制時代,官員是牧人,老百姓是羊。郡守和知府自稱是守牧一方,有朝廷的大臣到地方也會稱是代天巡牧(代天巡狩)。既然是如此關係,那官員自然就可以決定老百姓的命運,但老百姓卻無法控制官員的數量。
其實在歷代王朝開國時,基本上呈現的都是“精兵簡政”的面貌,官吏少,行政成本就低。可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趨於穩定,官員的數目就會越來越多(看看現在的國考就不難知道原因了)因此,老百姓承受的賦稅也越來越重。直到其中一方崩潰,新的迴圈開始。
那麼為什麼歷代王朝都無法避免這個問題呢?因為做官比別的行當賺錢多又體面輕鬆,還有權力,於是無數人想擠進來。即使在刻意簡化行政結構的明朝,到中後期,官吏隊伍還是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多。且官員的任命,財稅的徵收與支出都是由內部決定。而出錢的百姓卻沒有發言權,無法將官員穩定在一定的數量範圍內。所以,十羊九牧的出現是社會穩定發展後的必然現象。一是在於人自身的慾望,二是在於無法得到真正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