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痛點歷史
-
2 # 燕趙節度使
首先說:是的,北宋一定會滅掉西夏。
因為拜教科書所賜,很多人一提起宋夏戰爭章嘴就萊: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三大敗仗,宋朝被戰魔李元昊按在地上反覆摩擦。
不過也難怪,這時候西夏出了一個梟雄李元昊,此人戰魔,窮兵黷武,殘忍嗜殺,夏兵雖然不如宋兵多,但將熊熊一個,兵熊熊一窩,陋宋被西夏打的不要不要的。
很大程度上似乎因為北宋防止武將,讓文人統兵
文人懂個屁軍事啊,還不是瞎幾把指揮,能不敗嗎?
除此之外,北宋不重視人才。
比如有兩個落地書生張元和吳昊,滿腹經綸,但死活不能中舉,又不甘心沉淪下層,一氣之下投奔西夏,收到李元昊的重用。
據說張元在投西夏的時候,路過關帝廟,也知道這一去將會身敗名裂。他“乃竭囊沽酒,對羽極飲,酹酒泥像,又歌‘秦皇草昧,劉項起吞併’之詞,悲歌累日,大慟而遁。”
二人輔佐李元昊。張元被封為西夏軍師、國相,最大的功績就是協助李元昊完成了對宋朝的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
北宋得知張元吳昊二人後,大驚失色,為了減少王元叛逃這種事件的發生,取消了科舉考試中殿試的末位淘汰制,只要透過會試的就一律授予進士出身。
現在梳理一下宋夏戰爭的過程,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夏勝宋敗
北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年),原宋朝的藩屬党項首領李元昊脫宋自立,自稱皇帝,去宋封號,改元“天授禮法延祚”,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宋朝君臣大怒,宋夏戰爭爆發。
但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三戰宋朝慘敗,但西夏也是慘勝,雙方議和,史稱“慶曆和議”。
這一階段主要是西夏處於國勢上升階段,有雄主,有雄兵,北宋庸將庸兵,根本無法招架。
2宋夏相持
治平元年(1064年),西夏侵略慶州,被宋軍擊敗,夏毅宗李諒祚受傷不久去世,西夏開始由攻轉守。
宋神宗即位以後,任用王安石為相,“奮然將雪數世之恥”。
熙寧年間,王韶率領宋軍向西攻取青唐吐蕃和角廝羅等政權,拓地兩千餘里,建立熙河路,對西夏形成了包圍之勢,對西夏逐漸開始佔據戰略主動。
熙寧四年 ( 1071) ,韓絳統兵建撫寧、囉兀城已取得戰略進攻的據點,但被西夏軍隊攻破二城。
*
元豐五路伐夏
元豐四年 ( 1081) ,西夏內亂,宋神宗趁此發動五路伐夏大戰。宋軍進攻到西夏首都靈州城下,但被夏軍放黃河水,淹沒宋軍營地,宋軍被迫撤軍。
雖然沒有滅亡西夏,但宋軍佔領了銀、石、夏、宥諸州和橫山北側一些軍事要點,使西夏在橫山沿邊地帶不敢耕者二百餘里,戰略優勢更大。
*
永樂城之戰
元豐五年(1082年)給事中徐禧、鄜延道總管種諤帶兵攻夏,準備一舉滅夏。 徐禧等人攻入西夏橫山地區,直逼西夏首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為了滅夏,徐禧等人在永樂川築永樂城(今寧夏境內)。
西夏兵三十萬圍攻永樂城,截斷流經城中的水源,最終攻破永樂城,宋軍二十萬多士卒役夫陣亡。
*
平夏城之戰
共發生過兩次,第一次夏勝,第二次宋勝。宋取得了對夏在戰略上的完全戰略優勢,控制了橫山地區,夏陷入困境。
這一階段宋朝開始用自己的綜合國力,部署反攻,算有勝有負,但勝利天平開始向北宋傾斜。
3.戰略反攻
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宋軍在大太監童貫、名將种師道的率領下,在古骨龍大敗西夏軍。
宣和元年(1119年),宋軍攻克西夏橫山之地,西夏失去屏障面臨亡國的危險,西夏崇宗被迫向宋朝表示臣服,且恢復舊時賜名曰趙幹順。
宋徽宗同意休戰,下令陝西六路罷兵息戰。
這一階段,北宋其實已經完全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處於進攻態勢,而西夏只能疲於防守,連國都都處於北宋的兵力威脅之下。如果北宋有滅夏的決心,那麼西夏一定會滅亡。
只可惜宋徽宗這個白痴白白斷送了滅夏的最佳時機。
由此可見,如果不是1127年北宋滅亡,少則10年,多則20年,西夏必亡。
-
3 # 甲乙丙丁戊
其實在宋哲宗時期,宋朝是有可能滅掉西夏的
原因有一下幾點。
其一王安石變法後,宋朝的財政收入得到大幅提高,軍事實力明顯得到增強,雖然王安石變法的弊端也不可忽視,但後來章惇對新法的修復和改善對宋朝的國力強大起到一定的作用。
其二宋哲宗親政,對宋朝的退讓政策極為反感和不滿,決定改變宋朝被動挨打的局面,重新選擇官員,新黨成員紛紛上位,特別是堅持變法的鐵腕宰相章惇的上位,章惇明顯就屬於政治鷹派人物,對宋朝對西夏,遼的苟且退讓非常不滿,對內打擊對外妥協的保守派,進行所謂的“撥亂反正”,雖然說他在打擊政敵方面確實非常不人道,並留下千古罵名,但在恢復新法,改革痺症方面有著獨到的貢獻,宋朝的國力得到明顯提高,對外則正軍備戰,特別是任用族兄章姿開展對西夏的戰爭,採取步步緊逼,穩打穩紮,層層推進,屢次擊敗西夏軍隊,收復大片失地,一改北宋對西夏的被動局面,如果能夠堅持下去,或許西夏也就真能被宋朝滅掉。
其三西夏政治混亂,內鬥不已。特別是小梁太后執政後將小皇帝夏崇宗徹底架空,牢牢控制住自然引起朝中其他大臣的不滿,並且由於她連年發動戰爭,損失慘重,再加上宋朝對西夏的經濟封鎖,使得西夏百姓苦不堪言,失去人心,並且導致西夏國力衰弱,根本也就沒有能力與宋朝抗衡。
但遺憾的是這種局面並沒有維持太長時間,雄心勃勃的少年天子宋哲宗卻在這個時候英年早逝,留下千古遺憾,而新繼位的宋徽宗廢黜哲宗時期的一切政策,過上了安逸享樂的日子,大好局面徹底葬送,西夏逃過這次亡國之危,而宋朝也馬上就被這位皇帝給徹底葬送了,1127年靖康之恥,金朝攻克汴京,俘虜包括宋徽宗在內的大部分皇室成員,北宋滅亡。只有康王趙構逃脫,跑到江南建立了南宋政權,西夏見此也趁火打劫,吞併了宋朝陝北隴右地區。
-
4 # 旅者如歌Edi
說實話,北宋想要滅亡西夏是困難重重的,以北宋的現實情況而言,想要徹底滅亡西夏,很有難度,也幾乎是不可能的。西夏的軍力有多強,從後來蒙古滅亡西夏的戰爭中就能看出來,從1205年成吉思汗率領蒙古人首次入侵西夏,到1227年西夏被蒙古人滅亡,在這22年中,蒙古人前後發動了5次大規模戰爭,才將西夏這個大家眼中的撮爾小國給滅掉。
雖然在宋神宗在位的1114年,宋軍打敗西夏軍隊,並在1119年,攻克西夏的東部屏障橫山要塞,使得西夏東部無險可守,但西夏並未傷及要害。我們暫且假設北宋在1127年沒有被金國滅亡,那麼北宋能夠乘勝追擊,滅亡西夏嗎?
個人認為很難,因為西夏與金國曆來是軍事盟友關係,而這種同盟關係,直到蒙古人在1209年第三次進攻西夏,金國拒絕出兵相助才被打破。
如果北宋執意要滅亡西夏,金國不可能坐視不理,而西夏也會以舉國之力來應戰。因此,最終的結果就是北宋與西夏兩國兩敗俱傷,而金國漁翁得利。最終,北宋與西夏相互攻擊,損耗不止,國力進一步衰弱,還是逃不了被滅亡的命運。
回覆列表
第一歷史不能假設。
第二西夏向宋朝稱臣,宋朝向西夏納貢所以說國曆應該是相當。
第三蒙古攻打最費勁的也是西夏,連成吉思汗也死在了攻打西夏的時候,所以說宋滅西夏有些無稽之談了,只要能保證宋自己不被騷擾不被滅就很好了。
第四宋朝從來沒有想去征服那些被宋認為的苦寒之地,宋朝只關心文化藝術發展,比戰爭比不過,但是論文化藝術唯有宋最強了,遊牧民族是全民皆兵,宋差點就全民皆藝術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