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書歌李老才

    (一)書法藝術的確是具有抒情性的,每一幅好的書法藝術作品,對於書寫者來說,它寄託、抒發了自己的內心思想感情,有一種感情充分釋放的自由快感,對於觀賞著來說,透過作品能體悟到書者傳遞出來的一種內在情感,也產生一種美好的藝術享受,陶冶了情操。(二)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書法藝術創作時,絕不能簡單錯誤的認為這不過就是寫個字罷了,如果那樣就不叫藝術創作,而是真正的寫個字了,對於書者來說,他也不過就是層次水平有限的字匠罷了,談不上真正的書法藝術家。(三)當然,中國書法是比較難以掌握的一門綜合性書寫藝術,需要作者具有較高的綜合性文化藝術素養,絕非一蹶而就的一日之功就可以具有相當水平,特別是在書寫時安置寄託我們的思想情感,不掌握較高的書藝水平和欣賞水平,沒有相當的文化藝術素養,是很難做到的。常言道“功不唐捐,天道酬勤”,“功夫在字外”,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就要努力的學習文化藝術,書法方面的相關知識,比如詩詞歌賦等,刻苦練習、掌握諸體書法的各種筆法、提高點劃功夫,堅持照碑臨帖學習、揣摩和體悟古代先輩的書壇大家、聖賢的碑帖精髓,師古而不泥古,並結合現代時代特徵,就一定可以寫出安置我們的思想感情的,有血有肉、具有風采神韻的書法藝術作品來。

  • 2 # 水石7616

    謝邀請。作為書法愛好者,水平有限,僅個人認識,歡迎指正。我認為書法的功能首先是實用功能,然後是藝術功能,前者是低層次的,後者是高層次的。書法藝術的抒情性,通作書法者的心靈與感悟,形象與韻律,理想與追求,信念與性格的多種結合體現出來,使人獲得一種藝術和情感的平衡,獲得美的享受和嚮往。情感的表現是書法創作的終極目標,核心內容,“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就是後人對古代書法情感的至高讚譽。

    把情感安置到書法創作中,這是書法高境界的表達和體現,絕不能片面的理解用自已的情感來寫書法,主觀發揮自已的個性。我認為應從三個方面來安置書法創作中的情感。

    第一,書者本身應具備深厚的功底,透過書法本身的點畫,用筆,結體,章法的完美契合等來表達情感。字寫不好,何談情呢!

    第二,書者要在創作中要理解文字內容來表達意義,體現情感。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悲情慾窮,縱橫跌家,氣勢雄奇,達到了內密與情感的平衡

    第三,書者自身的學識,修養,性格,環境和心境來體現作品情感,達到作品與人的統一,即作品即人品。柳公權心正筆正,柳體錚錚鐵骨就是很好的證明。

    情感融入書法創作,是每位書者追求的目標,需要持久的學習和探索,加油!

  • 3 # 筆下春風

    我認為書法的學習主要是是兩個方面:臨帖與創作,這是貫穿學書的一生的。在臨帖過程中是學習古人的智慧,我們可以精臨的很逼真,在形的方面可以到達極高的相似度,但是卻很難學到其神,因為你很難體會這個碑帖的創作者那個時間段的所思所想,就是內心活動,也是所謂的情感吧,如果能夠體會那時創作者的心境,將自己帶入其中,我想這個臨帖的過程和心得會上升一個很大的層次,學形似,學神難!

    所以問題中情感主要應該是針對創作的過程,我想既然已經到能脫帖創作的過程,說明水平應該不低了,那創作作品時,應該有一個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自己平日的手札,還是給友人的饋贈還是別人的囑託,這些外在條件決定了你創作的心境,打個比方,如果需要給長輩寫一份作品,那麼內心已經是很嚴肅和認真的,這也是一種情感,他必然會流露在筆尖,感情自然而言就表現在作品中。

    無意於佳乃佳,其實是有道理的,自然而然的表達往往比深思熟慮後的創作要更加真實,更能夠結合自己的心境而創作。

    所以我認為問題中“在書法創作中應如何安置我們的情感?”,我認為多去感受生活,透過讀書、旅遊、交流等等途徑增加自己的眼界,將自己的所思所感透過作品表達,這是一個過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法永遠不是憑空的創作,而是對生活最真實的表達,多去感受生活百態,我想你就會理解的更深。

  • 4 # 西北之子書畫工作室

    在書法作品創作中,如何安置我們的感情呢?小廝認為,第一,我們要在創作時調節自己的心情,第二是要了解什麼情緒創作什麼作品,如像蘭亭集序的創作,是在朋友聚會,心情愉悅的情況下而作。第三創作不同書體的書法要有不同的心情,如創作草書的時候,心情愉悅的時候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也就是說在書法創作中,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情緒,才能在書法上有所成就。

  • 5 # 大成國學堂

    這個問題問得頗入核心,也顯得不夠專業。原因在於書法的各種書體裡,能夠承載情韻的比例其實是不等的。任何一種書體都有它擅長表現的一面,也有其不可越過的紅線,否則可能有損法度,從而大幅降低作品作為書法藝術的應有的高度。

    例如,有人見過悲憤的小篆嗎?

    大成書法四維:線條、結體、節奏、氣韻。當我們確立這思維作為標準時,我們可以嘗試著給不同書體設定書體本身特性所允許承載的大概的數值比例。如:

    小篆:線條10、結體30、節奏30、氣韻30;

    楷書:線條30、結體40、節奏10、氣韻20;

    隸書:線條20、結體30、節奏20、氣韻30;

    行書:線條40、結體20、節奏20、氣韻20;

    大草:線條40、結體10、節奏30、氣韻20;

    北碑:線條30、結體40、節奏10、氣韻20;

    ……

    事實上還有隸篆、大篆、草隸、小草、簡書、經體、八分、草篆等細分過渡性書體。以上我們姑且按照大成的書學理解分配數值,聊作表述。

    事實上,我們還是大致可以看得出來能夠附加情感、情緒的二維——節奏、氣韻在各書體中所佔比例是不同的,總的說來,大草最能表現情感,楷、篆比較不關注情感表現,道理在於:楷、篆線條追求規則化、結體追求均衡感,書寫節奏相對均一化,書寫時應儘量摒除自己的情緒波動,以求得穩定的書寫質量。

    而對於大草而言,沒有情感的大草就算技巧再好,也是死去的美人。

    下面我們聚焦如何將自己的情感灌注入自己的書法作品:

    1、作品書寫前對全幅所需要的情感在全篇的分佈做一個構思,字型線條粗細緩急、筆鋒的偏側中行都要有計劃,然後對自己做一個COSPLAY,醞釀情緒並思考清楚這些情緒與自己所書寫內容和全篇章法的關聯性;

    2、作品書寫的風格偏向、取法隨情緒作調整,筆法、字法、線條質感和濃淡乾溼潤燥都隨之做計劃;

    3、全篇的章法——字距、行距、字號大小、行氣呼應、字間牽絲、墨氣對比、留白和用章都要隨情緒緩急和具體情緒表達比之平日書寫都要做微調計劃;

    4、書寫時盡力完成計劃做到不隨心所欲,在篇章情緒高潮處則可適當放縱,強化區域性表現力和線條張力;

    5、紙張、水墨和閒章、印泥色的使用要合理、合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無存款的人,想在三線城市開個飯店,你覺得可行嗎?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