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刻《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是經學研究的重要文獻。該書自問世以來,刻印不絕,出現了各種版本。
古代典籍傳至後世,其當時的文意、典制、名物等,往往有為後人所不解者,再加上典籍傳播過程中產生的異文或論誤,給閱讀理解這些典籍帶來困難。而統治階級也需要利用經書來維護自己的統治,故要求對經書內容作出符合自己意願的解釋。歷代為經書作註釋者不乏其人,為後人閱讀經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早先所作的註釋也越來越難讀懂了,於是又有人為經書和前人的註釋再作解釋,此即為疏或正義。
《十三經注疏》所收書目為:《周易正義》十卷,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二十卷,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七十卷,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周禮註疏》四十二卷,漢鄭率注,唐賈公彥疏;《儀禮註疏》五十卷,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禮記正義》六十三卷,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六十卷,晉杜預集解,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公羊傳註疏》二十八卷,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春秋穀梁傳註疏》二十卷,晉範寧集解,唐楊士勳疏;《論語註疏》二十卷,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經註疏》九卷,唐李隆基注,宋邢昺疏;《爾雅註疏》十卷,晉郭璞注,宋邢吳疏;《孟子註疏》十四卷,漢趙岐注,宋孫奭疏。
阮刻《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是經學研究的重要文獻。該書自問世以來,刻印不絕,出現了各種版本。
古代典籍傳至後世,其當時的文意、典制、名物等,往往有為後人所不解者,再加上典籍傳播過程中產生的異文或論誤,給閱讀理解這些典籍帶來困難。而統治階級也需要利用經書來維護自己的統治,故要求對經書內容作出符合自己意願的解釋。歷代為經書作註釋者不乏其人,為後人閱讀經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早先所作的註釋也越來越難讀懂了,於是又有人為經書和前人的註釋再作解釋,此即為疏或正義。
《十三經注疏》所收書目為:《周易正義》十卷,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二十卷,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七十卷,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周禮註疏》四十二卷,漢鄭率注,唐賈公彥疏;《儀禮註疏》五十卷,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禮記正義》六十三卷,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六十卷,晉杜預集解,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公羊傳註疏》二十八卷,漢何休注,唐徐彥疏;《春秋穀梁傳註疏》二十卷,晉範寧集解,唐楊士勳疏;《論語註疏》二十卷,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孝經註疏》九卷,唐李隆基注,宋邢昺疏;《爾雅註疏》十卷,晉郭璞注,宋邢吳疏;《孟子註疏》十四卷,漢趙岐注,宋孫奭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