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歪史

    這個春秋戰國以來,由於戰事增加,各國君王不得不把自己兒子派往別國作為人質,換取信任。最初的一次應該就是周鄭交質。

    幾百年中征戰頻繁,外交活動也很頻繁,所以各國間幾乎都互派人質。到了戰國時代,國君繼承開始沒有了春秋時代嫡長子繼承的原則,作為人質的公子,是有非常大的可能回國繼承君位。所以各國間都保持一種默契:在外的人質基本都能得到比較好的待遇。

    首先是秦始皇,一統天下。少年時代質於趙國。和後面企圖刺殺他的燕國太子丹都一樣在趙國做人質,兩人期間關係很好。但是後來秦始皇回國即位,太子丹則反被派到秦國做了人質,兩人開始交惡。遂有荊軻刺秦王一事。

    第二位就是燕昭王,樂毅伐齊。早年的燕昭王在南韓做人質,按照正常繼承方法,與君位沒有關係的。但是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導致太子被殺,齊國入侵,在趙武靈王的援助下,燕昭王回國即位,建立黃金臺,求賢招才,經過二十多年的修養,終於派樂毅一戰擊潰齊國。

    第三位就是秦昭襄王。這位君位也很幸運,秦王的位子與他無關,可是,年紀輕輕的秦武王舉鼎而死,在趙武靈王的運作之下,秦昭襄王即位,前期宣太后等執政,後期親政以後重用范雎,遠交近攻,任用白起打遍天下無敵手,將南韓魏國打的只剩一口氣,於長平之戰一舉殲滅趙國精銳,掃平了一統天下的障礙。這一點恐怕趙武靈王沒有想到這樣的情況吧!

  • 2 # 百家品談

    秦昭襄王。嬴稷

    秦莊襄王,嬴異人。

    楚頃襄王,熊橫。

    秦始皇,嬴政。

    三人修成正果,一人統一天下。

  • 3 # 劉一千五

    春秋時代無義戰。各國之間毫不講信用。尤其是秦國。被藺相如在朝堂上痛罵"自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可見秦國不講信用,不講禮義引了什麼樣子。

    但秦國與六國要外交往來,自己又不講信用,這就很為難了。想來想去,找到三個辦法。一個是用武力打,把對方打服,然後講外交;第二個是通婚,王族之間,宗族之間嫁女娶婦,這有"秦晉之好″為例;第三個就是把王族兒子孫子送到敵國作"人質",換取彼此間的信任,達成某種目的。這辦法在春秋戰國時非常流行,且效果不錯。

    質子成為君王的很多,著名的也不少。其中秦武王之後的嬴稷和秦孝文王的王太子子楚以及楚懷王的兒子熊橫。還有個差點成為燕王的太子丹……

    秦昭襄王。本在燕國作人質。秦國的"遠交近攻",就是要穩住遠方的燕國齊國,就送王族子孫到燕齊作人質,以互相取信。嬴稷就在燕國當人質了。秦武王死後,沒兒子繼位。燕國,趙國力挺嬴稷回國,而穰侯,宣太后為利益之故也擰成一股繩,合力把秦宮內部的阻力剷除。內外一齊發力,嬴稷就回國當上秦王,是為秦昭王。

    楚頃襄王,熊橫。秦莊襄王,嬴子楚,他在趙華人質,落魄時碰上呂不韋。呂不韋花巨資投資了這隻潛力股。呂不韋成功把他轉化定位成孝文王太子,取名子楚。孝文王幹了三天秦王,就死了,子楚繼位,就是莊襄王了。

    楚懷王被張儀欺騙,回不來。秦昭王想扣壓楚懷王讓楚國割地。當時的太子熊橫正在秦國當人質。秦國看得非常緊。太子的老師黃歇就騙了秦王,暗中讓楚太子回楚國去了。楚太子回到楚國就當上了楚王。他就是頃襄王。

  • 4 # 卷舒風雲潤天地

    春秋開端就出現了“質子”這個新生事物,其根本原因是周王室的衰弱。周平王東遷後勢弱,不敢得罪功臣鄭國,想要把輔政的卿士從鄭莊公換成用虢公,在得知鄭莊公很惱火後,居然天子和諸侯互換繼承人為人質來平息事態。周平王的王太子狐到鄭國“學習”,鄭國太子忽到周的都城洛邑。周平王死,王太子狐奔喪途中也病死,王孫林即位為周桓王,鄭國太子忽回國。十八年後鄭莊公去世,由鄭莊公寵臣祭仲輔保,太子忽即位為鄭昭公。“周鄭互質”是質子的開始,鄭國公子忽也是第一個成為國君的質子。

    周天子的威儀在“周鄭互質”之後就難顯了,周王室在諸侯眼中的地位不斷下落,到了戰國後期到了無足輕重的地步。而諸侯們在擴張過程中也有樣學樣,“互質”成了一種除聯姻外,盟約的保障和換取暫時和平的手段。

    在春秋戰國近五百五十年期間,諸侯們“互質”的次數不少。春秋時期見於記載的諸侯國就有一百七十餘個,是否交換過質子,大國尚有部分記載,小國就無從統計了。而且,不單是國與國之間,既然天子可以和諸侯“互質”,諸侯和手下卿大夫之間也可以“互質”。所以,明的暗的,有記載沒記載的“互質”很多,具體數字很難統計。

    不止“互質”,還有為了求和單方面的質子,晉懷公姬圉和韓襄王姬倉是其中的代表。

    既然基本都是太子為質子,那麼質子是不是回國都能成為國君呢?其實不是,因為儲位的爭奪從來不停息,質子最終能成君王的相比質子總數就相對少了,但原因同上,依然不易統計,這裡說幾個較有名的例子:

    一、鄭昭公姬忽

    周鄭互質,太子忽到周王室都城洛邑為質子,因周派往鄭的質子王子狐去世而回國,公元前701年即位為鄭昭公。

    二、晉懷公姬圉

    晉惠公夷吾之子,在秦國為質子,後秦晉交惡,姬圉棄妻逃回國即位為晉懷公。晉文公重耳回國時,晉懷公臣子倒戈,本人出逃被殺。

    三、韓襄王姬倉

    韓宣惠王十六年,秦攻韓,韓打算獻一座名城給秦,聯秦伐楚。楚王聽陳軫計聲稱會出兵救韓,韓於是和秦斷交,秦大怒,增兵攻打韓,始終不見楚國援兵,十九年,韓大敗,只好派太子倉到秦國為質子求和。三年後,韓宣惠王去世,太子倉回國即位為韓襄王。

    四、秦昭襄王嬴稷

    秦武王舉鼎受傷死去,在燕國為質子的嬴稷由趙武靈王護送回國即位。

    五、楚頃襄王熊橫

    公元前298年,秦擊敗楚,楚懷王害怕,送太子到齊國為質子,以化解之前結下的仇怨。第二年,楚懷王被扣留,齊國認為楚如果另立王對自己不利,就送楚太子回國即位為楚頃襄王。

    六、楚考烈王熊完

    公元前272年,楚和秦講和,送太子到秦國為質子,楚王讓左徒黃歇到秦國服侍太子。九年後,楚頃襄王病重,太子逃回即位為楚考烈王,封黃歇為春申君。

    七、秦莊襄王嬴子楚

    呂不韋認為奇貨可居的秦國質子,賄賂守衛逃回國,爺爺秦昭襄王去世,父親秦孝文王即位三天就去世,嬴子楚即位為秦莊襄王,在位三年,是秦始皇之父。

    在我看來,質子的狀態代表了質子送出國當時的綜合實力,是後世歷史研究的重要資料。同時,質子們的生活閱歷定然比安居國內的要豐富,他們的故事為文學創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港鹹水角的做法20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