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時間如白駒過隙,新的一學期又要開始了,班主任接手新班對許多教師而言並不新鮮。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使班主任工作得心應手,是個難題。我這個學期根據學校的安排,又接手了一個三年級的新班級。如何讓自己的班工作儘快走上正軌?對於這個問題,我思考良久。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再加上積極地查閱有關資料,頭腦裡漸漸清晰起來。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一、儘快瞭解學生,熟悉班級情況1、向原任老師瞭解。新接班級時,老師一般都會向原任老師瞭解班級情況。尤其要了解班上有哪些“後進生”,但在瞭解後進生時往往忽視瞭解“後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其實很多所謂的“後進生’,並不是智慧低下品質惡劣的,只不過是他們對外界的干擾因素太過敏感,或者是好奇心特別強。他們看起來散漫無常,驕橫傲慢,惹事生非,其實這恰好是他們強烈希望別人注意,而從相反方面表現自己的一種心理,這正是期待信任和尊重,期待關懷和溫暖的表現.當要換老師時,這種表現會更強烈。所以新接班級時,正是轉變“後進生”的良機,要公正地評價他們在班集體中的價值和強烈的求知慾,上進心,使他們胸中燃起一團團希望之火,激起他們一股股奮發向上的力量。切不可輕易提起他們以前的過錯,更不能抓住不放,給他們來個“下馬威”,這樣會適得其反,造成學生更大的逆反心理。2、可以從素質報告單中或假期作業中瞭解。這些是瞭解學生最主要的文字資料,許多有經驗的老師開學時,都要把這些東西收上來,這是瞭解學生個體的第一手資料。3、記住學生名字。班主任工作的物件就是學生,因此接到一個新班後,首要的任務就是熟悉新班級的人數,人員構成。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姓名與本人對上號,對於不常見的冷僻字,一定要查字典,切不可想當然鬧笑話,讓學生瞧不起你。當你在開學的第一週你就能準確喊出學生的姓名時,你的學生一定覺得你並不陌生。二、運用有效的班級管理機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有著很強的表現欲和積極性。如能利用好這一點,班級管理工作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可確定以下幾條措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1、推出重點,齊抓共管記得以前接手新班級時,我每個點都選了一些管理班幹部。實行一段時間後發現效果並不像預想的那樣好。抓的點多了,管理的人多了,反而容易形成管理上的混亂。每個班幹部的責任心也得不到強化。為此,我特地將班級的管理確定了一個重點:紀律的管理,並選了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認真細緻地指導他管理班級的紀律,並以班主任的身份經常性地輔助他管理班級紀律,指導管理方法,落實日常管理工作,強化紀律嚴明的價值取向。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組織,班級紀律明顯好轉,並顯得井井有條,管理有序。在紀律比較穩定的基礎上,以點帶面,又陸續推出了兩個管理重點:衛生、學習。培養了兩個專管班幹部,形成三方齊頭並進,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衛生、學習、紀律三方面基本穩定之後,再以此模式向其他方面推廣,取得了不錯的效果。2、培養學生的積極性,推動發展班級的正氣。每一位學生都有積極表現的慾望,但又必須指出,每一位學生又都是不那麼“勤快”的,一些日常性的額外的工作是不願意多做的。如果引導不好,很容易形成大家各掃門前雪的局面,對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極為不利。我給專管班幹部發了一張記錄表,記錄表記錄的是平常在某方面做得好的、積極表現的、樂於幫助其他人的事情,每一次好事記一個五角星。並定期表揚做得好的同學。我們不能認為那些學生幫助其他人是為了得到五角星。我們至少可以認為學生們都能清楚地明白幫助其他人是應該得到表揚的事情,應該多做的事情。反之,一些不好的事情就不應該去做了。也正是有了這一點,每一位學生都明白自己做什麼是好的,才在班級中形成了樂於助人、集體的事情我來做、我多做等良好的風氣,樹立起了班級的正氣。三、取得家長支援,雙方配合,達成共識家長是教師的教育合作者,也是學生生活中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學生的許多問題都是由於家長教育方法不當、或者由於觀念偏差、或者是家長自身因素等等許多原因造成的,儘早建立起聯絡,及時溝通學生情況,互相交流教育方法,對於學生的健康成長當然大有裨益。在接任班主任的第一週,就主動地與家長交流資訊,以便建立良好的親師關係,希望得到家長的配合,搞好班級教學和管理,這是一種很好的班主任工作思路。透過與家長的及時溝通,進一步瞭解了學生的真實情況,從而避免了不良教育後果的出現。但是,親師溝通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第一次接觸、第一印象在交往中十分重要,它不僅直接影響本次溝通的效果,還會影響以後親師關係的建立。因此,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認真對待。除了自己的形象和舉止外,談話的語氣、態度猶為重要。老師與家長溝通可以採取面談方式,也可以借電話、書信形式,比如,在開學第一週,給全班學生家長寫一封信,介紹一下自己的基本情況,教育觀點和對家長配合班級管理的要求,誠懇要求家長百忙之中寫封回信,介紹孩子的情況,效果也很好。在與家長溝通前,應先全面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敘述時多給予正面肯定,少做負面責備,對學生的偏差行為也只客觀陳述事實,不加個人情緒性的批評。經由老師客觀的陳述與鼓勵,特別是具體的指導,家長多半能立即感受到我們的真誠與理性。以上幾點只是本人的一些工作心得和體驗,在這裡與各位同仁一起交流、討論。有什麼不當之處,懇請大家批評、指正。
轉載時間如白駒過隙,新的一學期又要開始了,班主任接手新班對許多教師而言並不新鮮。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使班主任工作得心應手,是個難題。我這個學期根據學校的安排,又接手了一個三年級的新班級。如何讓自己的班工作儘快走上正軌?對於這個問題,我思考良久。根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再加上積極地查閱有關資料,頭腦裡漸漸清晰起來。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一、儘快瞭解學生,熟悉班級情況1、向原任老師瞭解。新接班級時,老師一般都會向原任老師瞭解班級情況。尤其要了解班上有哪些“後進生”,但在瞭解後進生時往往忽視瞭解“後進生”身上的閃光點。其實很多所謂的“後進生’,並不是智慧低下品質惡劣的,只不過是他們對外界的干擾因素太過敏感,或者是好奇心特別強。他們看起來散漫無常,驕橫傲慢,惹事生非,其實這恰好是他們強烈希望別人注意,而從相反方面表現自己的一種心理,這正是期待信任和尊重,期待關懷和溫暖的表現.當要換老師時,這種表現會更強烈。所以新接班級時,正是轉變“後進生”的良機,要公正地評價他們在班集體中的價值和強烈的求知慾,上進心,使他們胸中燃起一團團希望之火,激起他們一股股奮發向上的力量。切不可輕易提起他們以前的過錯,更不能抓住不放,給他們來個“下馬威”,這樣會適得其反,造成學生更大的逆反心理。2、可以從素質報告單中或假期作業中瞭解。這些是瞭解學生最主要的文字資料,許多有經驗的老師開學時,都要把這些東西收上來,這是瞭解學生個體的第一手資料。3、記住學生名字。班主任工作的物件就是學生,因此接到一個新班後,首要的任務就是熟悉新班級的人數,人員構成。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姓名與本人對上號,對於不常見的冷僻字,一定要查字典,切不可想當然鬧笑話,讓學生瞧不起你。當你在開學的第一週你就能準確喊出學生的姓名時,你的學生一定覺得你並不陌生。二、運用有效的班級管理機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有著很強的表現欲和積極性。如能利用好這一點,班級管理工作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可確定以下幾條措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1、推出重點,齊抓共管記得以前接手新班級時,我每個點都選了一些管理班幹部。實行一段時間後發現效果並不像預想的那樣好。抓的點多了,管理的人多了,反而容易形成管理上的混亂。每個班幹部的責任心也得不到強化。為此,我特地將班級的管理確定了一個重點:紀律的管理,並選了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認真細緻地指導他管理班級的紀律,並以班主任的身份經常性地輔助他管理班級紀律,指導管理方法,落實日常管理工作,強化紀律嚴明的價值取向。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組織,班級紀律明顯好轉,並顯得井井有條,管理有序。在紀律比較穩定的基礎上,以點帶面,又陸續推出了兩個管理重點:衛生、學習。培養了兩個專管班幹部,形成三方齊頭並進,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衛生、學習、紀律三方面基本穩定之後,再以此模式向其他方面推廣,取得了不錯的效果。2、培養學生的積極性,推動發展班級的正氣。每一位學生都有積極表現的慾望,但又必須指出,每一位學生又都是不那麼“勤快”的,一些日常性的額外的工作是不願意多做的。如果引導不好,很容易形成大家各掃門前雪的局面,對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極為不利。我給專管班幹部發了一張記錄表,記錄表記錄的是平常在某方面做得好的、積極表現的、樂於幫助其他人的事情,每一次好事記一個五角星。並定期表揚做得好的同學。我們不能認為那些學生幫助其他人是為了得到五角星。我們至少可以認為學生們都能清楚地明白幫助其他人是應該得到表揚的事情,應該多做的事情。反之,一些不好的事情就不應該去做了。也正是有了這一點,每一位學生都明白自己做什麼是好的,才在班級中形成了樂於助人、集體的事情我來做、我多做等良好的風氣,樹立起了班級的正氣。三、取得家長支援,雙方配合,達成共識家長是教師的教育合作者,也是學生生活中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學生的許多問題都是由於家長教育方法不當、或者由於觀念偏差、或者是家長自身因素等等許多原因造成的,儘早建立起聯絡,及時溝通學生情況,互相交流教育方法,對於學生的健康成長當然大有裨益。在接任班主任的第一週,就主動地與家長交流資訊,以便建立良好的親師關係,希望得到家長的配合,搞好班級教學和管理,這是一種很好的班主任工作思路。透過與家長的及時溝通,進一步瞭解了學生的真實情況,從而避免了不良教育後果的出現。但是,親師溝通是一種特殊的人際交往,第一次接觸、第一印象在交往中十分重要,它不僅直接影響本次溝通的效果,還會影響以後親師關係的建立。因此,需要提前做好準備,認真對待。除了自己的形象和舉止外,談話的語氣、態度猶為重要。老師與家長溝通可以採取面談方式,也可以借電話、書信形式,比如,在開學第一週,給全班學生家長寫一封信,介紹一下自己的基本情況,教育觀點和對家長配合班級管理的要求,誠懇要求家長百忙之中寫封回信,介紹孩子的情況,效果也很好。在與家長溝通前,應先全面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敘述時多給予正面肯定,少做負面責備,對學生的偏差行為也只客觀陳述事實,不加個人情緒性的批評。經由老師客觀的陳述與鼓勵,特別是具體的指導,家長多半能立即感受到我們的真誠與理性。以上幾點只是本人的一些工作心得和體驗,在這裡與各位同仁一起交流、討論。有什麼不當之處,懇請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