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心似蓮花開48792206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就是五十六朵花,那麼結婚的風俗習慣肯定都不一樣,各有各的風俗習慣,但是不管哪一個民族的結婚風俗,肯定都是一個喜氣洋洋,百年好合的美好意願。下來我就說下我們這裡的結婚風俗習慣。再過去,我們這裡都是有媒婆介紹物件,經歷了好多年,現在也一樣有媒婆,媒漢,和婚姻中介服務所之類的專門服務。當然也有一些自由戀愛那種。彼此雙方認識以後,如果男女雙方第一次見面彼此沒什麼感覺或者不願意不滿意對方,那就以後不再聯絡。如果彼此雙方第一次見面,雙方沒什麼,就彼此留下聯絡方式,隨著現代化社會發展,現在基本都是手機聯絡!微信,qq之類的聯絡方式,這樣呢,媒人也不多介入了。讓男女雙方隨意發展關係。等了解到一定程度以後,彼此雙方沒有任何意見之後,可以約見彼此雙方父母。如果雙方父母有任何異議,媒人就可以出面調解。當然一切出發點都是隻要男女雙方沒什麼意見,父母意見一般不是特別主要,畢竟社會在前進發展,父母也只是參考意見,不做主導。雙方父母如果沒什麼意見,就可以確定婚姻關係,接下來就是定親了。定親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我們這裡南方要請自己至親,男方的爺爺奶奶,父母,七大姑八大姨都要參加,女方和男方也一樣。男方給女方定金禮物當然少不了。現在我們這裡定親禮金一般都大概在1萬到三萬左右,另外有三金,也就是金銀首飾之類的。當然女方也要給男方送些禮物,禮物沒有男方的貴重。定親以後,男女雙方就不得反悔了,如果那方反悔,定親禮物是不退還的,這是老規矩。人老幾輩子,都默默遵守這個不成文的規矩。很少有人去違背,這也許就是中華民族的美德,誠信吧,也叫一諾千金。定親以後,接下來就要商量什麼時候結婚了。男女雙方和父母如果沒有其他的異議,媒人就應該雙方聯絡了,商量什麼時候結婚事宜了,首先就是男方選定良辰吉日,選擇這個日子也很重要,男方要根據女方的生辰八字,確定結婚大好日子,當然這個日子女方也可以選擇,但是一般都是以男方為主。等到選擇好日子以後,接下來就是"送好"了,這"送好"可是一個很重要的程式,首先是禮金問題,我們這裡現在一般都是送禮金:3.3萬,6.6萬,9.9萬寓意三六九往上走的好意。當然一般家庭都是3.3,6.6.這其中不包括房子,房子是另外計算的,這個也是男女雙方商量的,有的家裡就有房子。有的需要在城裡買房的,這些都是雙方協商,送的這些彩禮,女方也根據自己情況,帶什麼嫁妝,有帶車的,有不帶車的,早些年帶摩托車,腳踏車之類的!現在一般送的錢多,都會帶一輛小轎車。再有就是商量結婚時候具體"封封""也叫"封紅包"。裡面有很多規矩,有娶媳婦時候車封,三請封,離娘封,廚師封,總之大大小小這些紅包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具體下來最少都要有萬來塊左右。男方需要準備的就是辦酒席之類的,迎親車隊,婚慶禮儀,有的還在家擺臺子,唱大戲,放煙花之類的慶祝。總之,在我們這裡,要想娶一個媳婦,可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過我們這裡的風俗習慣也算一般,沒有像其他那些地方,出現天價彩禮之類的。總之不管以任何方式,父母雙方意願都是好的,都想自己孩子有一個好的歸宿,以後生活幸福美滿罷了。隨著社會不斷髮展我們要傳承好的民族傳統,拋棄糟粕。

  • 2 # 手機使用者75703610260

    結婚了也不太請楚,中間有媒人,彩禮父母收的,其它上車,下車,拜天地等給的紅包沒拆讓人代回給了父母。像租婚紗,男方出的錢,我朋友幫送,壓的錢也給父母了。朋友給的禮錢全給父母收著(包括,親家,鄉親),除了結婚別的啥也不用管。所以我們這的情況不太清楚。

  • 3 # 我的鄉村春夏秋冬

    我是山東臨沂的,我們這裡結婚的習俗有很多,先說接新娘子的路上遇橋要撒紅花,還有5角的硬幣。路上要是正好別人結婚,兩對新人婚車相遇兩位新娘子要交換手絹。

    新郎新娘家的親朋好友還要根據婚單上寫的屬相要在衣服上貼貼青龍貼。

    去到新娘子家要準備紅包,大門口有堵門的伴娘和親朋

    到新郎家入洞房要吃麵條,親朋好友問麵條生吧?新娘子要回答“生”,圖一個好彩頭。

    還要用以前的鉤子稱在新年孃的左右比劃一下,這叫稱心如意。

    結婚當天新娘要回門,也就是回新娘家,要準備豬肉禮。

    結婚的第二天我們這裡要上喜墳。準備好貢品,還要拿一張紅紙,要把紅紙壓到墳頭上。

  • 4 # 綠色農人王哥

    我生活在甘肅金塔縣,由於地方不同,習俗也不同,下面說一下金塔的習俗:

    在過去首先要議婚,就是把男女雙方的八字合一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不見面,只要八字合適,就算定下親事了,現如今都是自由戀愛。

    接著是訂婚,男方家帶上成雙的布料,衣服,點心,酒等去女方家,這個習俗在農村有些地方至今還有。

    還有彩禮,過去條件不好,有的一二百元,多則五六百,在那個時候也算是多了。而今,我們金塔的姑娘,農村的多的五六萬,少的一二萬,把姑娘嫁出去,也所剩無機,而城市的姑娘都是倒貼。

    選定婚期,就是男女雙方根據八字選擇結婚吉日。

    結婚的這天,男方到女方家娶親,女方家侄兒,侄女故意閉門不開,男方親人則從門逢塞入開門錢,也就是紅包,才肯開門,女方家送姑娘則陪嫁一對碗,叫衣飯碗。

    結婚後三天還要回門。

    不過現在有好多禮議都沒了。

  • 5 # 阿燚黃南開

    我家鄉在廣西蒙山縣南部,簡稱“蒙南”。蒙南的結婚習俗,自有其不同之處。蒙南地方的男婚女嫁,解放前均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定。一般女子在十一二歲就由父母許配,十六至十八歲即要結婚,如超過十八歲未嫁的女子,就會被鄉人譏笑為“老女”了。一直到1949年解放之後,才放寬,結婚男女允許約定相親見面。

    我們蒙南地方,習俗上,婚禮方面,還繼承一些舊例。仍須經過“請庚”、“論成”、“過報”、“行聘”等禮儀。

    所謂“請庚”,就是將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時(即八字)拿給男方,男方把男女雙方“八字”請算命先生“合命”而擇就結婚吉日。

    “論成”禮,又稱文定禮,即男方備紅包、茶葉、檳榔、雞、豬肉、餅、糖等禮物,由媒人送到女方報之以成。家鄉有俗語云:“飲了人茶是人婦,百年不嫁是人妻”。

    “過報”禮,婚姻嫁娶到了這時,除備辦上述論成之時禮物外,還須送相當數字的“聘金”(即家鄉話所說的“身價銀”)按現在家鄉慣例,不少於二三萬元人民幣。連同結婚吉日、對首帖式、紅包(如報金、席金、月老利市)等合成一擔,由媒人和承擔者送到女方報日。過禮這天,男女雙方常請外祖父母、舅父母、姑母等重要親人前來吃“過報酒”。

    “行聘”禮在迎親之日,裝禮擔外不能少柏枝桂子、青蔥綠蒜。組織迎親隊伍驅車迎新娘子去。然後經過拜堂和拜茶便可送入洞房!

  • 6 # 臻鑑

    現在風俗都亂了,這裡介紹的是1980年代湖南永州零陵地區部分鄉鎮的結婚風俗習慣。

    一、媒人與流程。

    所謂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在1980年代,媒人還是很重要的。可以說,多數人的婚姻是由媒人決定,雙方見不到幾面就結婚了。

    從認識到結婚,主要流程都是經由媒人在男女雙方之間斡旋與安排。

    主要流程是一一吃會面飯相親,彩禮,婚禮,回門等。

    婚禮的當天下午,一般還有個謝媒儀式,備好一個完整的豬頭和禮金即可。

    二,哭嫁

    在嫁出門之前的一到兩天,女方的母親和姐妹會來到女方家哭訴,主要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是各種的不捨,二是表達女兒對家庭的貢獻。

    三,彩禮

    當時的彩禮跟現在的彩禮是兩個概念。當時的彩禮經媒人交結女方家庭之後,主要用來購買婚後的生活用品,比如單車,縫紉機,衣櫃,被子等。

    更重要的是,如果女方中途變卦,則要退還禮金,男方變卦則可退可不退。

    三,迎親的幾個要點

    1,彩旗隊,旗手由村裡小孩或男方親人小孩組成;

    2.鼓手與樂隊,鄉村隊伍;

    3.火把,迎親隊伍要天不量出發,到女方家最好在凌晨4點左右,迎新隊伍的路程是越走越量,寓意是夫妻生活越來越好,火把應該是早前沒有手電筒留下來的產物,並逐步演變成風俗習慣,保留下來。

    4.傘。女方出門就要由人打傘。

    四,鬧洞房。

    這個應該是各地差不多。80年代斯文點,鬧洞房主要目的還是藉機喝酒,扯蛋,鬧也就鬧在嘴皮子上。

  • 7 # 假裝自己有翅膀

    先說下我是河北邯鄲的,我們這裡要先定親,給見面禮。過一段時間然後就是下聘讓媒人去女方家提結婚的事,如果同意的話就要定日子。當然彩禮是大家現在都關心的一件事情,我結婚的時候是4000.現在我婆婆家兄弟結婚就要了88000.這還是自己談的媳婦,不然就會100000以上了,還要汽車和樓房,三金還是不等的。一般女方帶傢俱家電和被褥。至於一些衣服錢啊照結婚照錢就是小錢了。方正現在娶一個媳婦最少也得花二十萬吧!

    我個人覺得現在這種彩禮錢動不動就十幾萬還要車要樓的事,我很反感!雖然我是女的,而且我有兒有女,我更希望父母給一個房子(在父母能承擔的範圍內),女方帶傢俱和被褥,以後得日子都要靠小兩口。不能富了兒子,苦了老子。凡事都要將心比心,因為我們也會有孩子,以後我們的孩子結婚給我們要車要樓要二十萬要三金,我們如果沒有能力,我們怎麼辦?

  • 8 # 簡單楓葉Yt

    我是甘肅蘭州的,結婚習俗有,但並不複雜。結婚前要訂婚,訂婚前要送酒,給禮金,送酒就是南方買兩瓶好酒,放在女方家,女方不能碰,好生保管就行。等到訂婚那天,男方要來女方家,女方會拿紅繩兒把兩瓶酒拴在一起,男方必須得在酒瓶下壓錢,多少那就由雙方來商定啦!準備就緒,會由女方的弟弟或妹妹解開紅繩兒,簡稱解酒瓶兒,然後交換戒指,意味著訂婚禮成,之後就只等結婚日的到來了。結婚的時候挺簡單的,我們這兒的婚禮都在酒店舉行,公公婆婆會穿古代的衣服,那比較愛玩的人還會在公婆臉上化妝,化成很搞笑的模樣。站在門口迎接賓客,開席前要舉行婚禮儀式,司儀會詢問新人的戀愛過程,之後會請新人的父母上臺,讓新娘認公婆,新娘會給公婆敬酒,敬酒還要給新人敬酒錢,多多少少他們自己定,儀式結束之後,開席,新人會挨個來給親戚敬酒,與新人比較親近的親戚還要給新娘給敬酒錢,酒店婚禮舉行完成就打道回府了。回家之後,就是所謂的鬧新房,我們這兒婚鬧很正常,無非就是好朋友們鬧鬧新人,用線繩兒掛著蘋果,讓新人來咬,或者擠氣球,總之都挺喜慶。結婚是好事,正經的婚鬧才使婚禮更有意義啊!

  • 9 # 知足常樂41418792

    結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以前男女雙方互不相識,倆人一起走進婚姻殿堂都是靠媒婆來完成的。

    我們這裡把媒婆稱為媒人,即使現在普遍實現了自由戀愛,男女雙方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也要請媒人出來作媒,為什麼倆人已經談好了還要請媒人呢?他有兩大好處,第一,明媒正娶,男女雙方父母認為咱家的孩子的婚事是透過媒人介紹的,名正言順,否則就要被鄰里瞧不起,所以無媒不成婚。第二,媒人的使命,雙方請出媒人後,就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媒人就開始發揮他(她)的作用,女方提出各種要求,比如金戒指啦、金頸鍊啦,名牌衣物啦,最後還有禮金等等,全靠媒人將女方的要求傳達到男方來實現完成,如果男方經濟條件差或者父母吝嗇,女方的各項要求及禮金就會打折扣,媒人就有壓力,為完成使命,媒人要頻繁往返於雙方家庭,憑自已的三寸不爛之舌,使雙方達成妥協。

    婚期到了,媒人是有功之人,農村人結婚要安排三天筵席,名為三禮,從第三天開始為過三禮,第二天為二禮,第三天為正期,這三天都要把媒人侍奉在首席,由家裡最尊貴的客人如舅父、姑父作陪,自然媒人的禮金是少不了的,婚後第二天由男方父母帶上禮品,酬謝媒人,媒人謝幕。

    從古到今,媒人作為婚姻中的一個環節,覺得有他存在的必要性,特別是相處期間男女雙方感情出現危機,透過媒人對雙方父母做工作,可以及時修復感情上的裂痕,這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也許這就是民俗文化的魅力吧。

  • 10 # 虎標2

    酒宴席方面都是海鮮類,普通的每卓八人要三千元左右(包括硬中華、名酒),高階的每卓五千以上(包括軟中華、名酒),現在大部分沒有收親朋好友的賀禮,風俗習慣大同小異。

  • 11 # 鮮農場

    你好,關於“你們那裡結婚的風俗是什麼樣的呢?”這個問題,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

    我老家是湖北一個縣城農村裡的,一般結婚風俗主要就表示在彩禮、嫁妝這一類的了。

    首先,在之前的話,一般要求是南方要有自建的新房的,現在的話,一般是要求在縣城或者市區買房的。

    關於彩禮的話,我記得2009年,我一個哥哥結婚的時候,彩禮是88000的。但是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這幾年,彩禮已經高達20萬左右了。但是這一部分錢,一般是由女方帶到男方家中去的。

    關於嫁妝的話,一般是需要準備家用電器,房間裡的基本配套設施,還有關於男女方的衣服也是要準備的,最後還會帶一部分錢。

    結婚之前,男方是需要給女方的親戚送節禮的。我們結婚一般是兩天,後面一天是正期,是將女方接到男方家裡的。結婚那兩天,男方還需要請唱歌、跳舞的。

    在我印象中大概就是這樣子了。你們那裡結婚習俗怎麼樣的?

  • 12 # 蒼紫

    我們這邊沒有,我也慶幸沒有,看了網上好多婚鬧的,很恐怖,結婚本來就是高高興興,漂漂亮亮的,被婚鬧弄的狼狽不堪,要是我估計會翻臉,你小打小鬧的可以,別過分,下狠手的來,真的很過分,希望這種風俗能慢慢扼制不要再有

  • 13 # 為人和善

    結婚習俗就是為了慶典新人成家立業的開始,父母和長輩及家人、親朋好友所做的一切喜慶活動。中國各地在這方面的風俗很多。就拿我們這裡(農村)的風俗習慣來說,一般都是先從親家(新人雙方父母)送好(就是新人結婚的日子或者禮單)開始,在一起共同商議如何辦好新人的婚禮事宜。在嫁娶前天開始邀請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來到家中幫忙,殺豬、宰羊,購買婚宴所需食材,安排酒席,佈置婚房和婚禮堂,寫對子,買鞭炮,請喜轎和車隊(一般都是去單數,回來是雙數),請嗩吶、唱戲的和歌舞團等娛樂活動。

    當天早上開始貼對子,貼喜字,貼路貼(小方塊紅紙做路標),吃罷早飯,根據路程安排時間,開始放鞭炮,鑼鼓齊鳴,新人披紅帶花,出發迎親。家中親朋好友、左鄰右舍開始給新人添箱(送禮物)隨禮金。等到新人迎親到家,進入婚慶禮堂,雙方對拜,永結同心,白頭偕老,早生貴子等宣誓之後拜見父母和長輩及兄弟姐妹(可以隨意發給新人禮金),以表示我們從此就是一家人了的意思。到了晚上戲曲,歌舞,嗩吶共歡慶,並有本家嫂子帶隊開始,有新人的兄弟姐妹和晚輩鬧洞房,(鬧洞房,我們這裡不分老少都可以參加),直至到新人父母相勸,安排酒席而結束。

  • 14 # 齊仙中鶴

    樓上網友回答很好,不再重複,大中原一帶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有的地方還幾點忌諱。我們這裡還有根據男女雙方屬相讓陰陽先生選擇吉曰良辰,以下帖的形式出現,註明上車時間,上車面對何方,下車面對何方,伴娘伴郎和送客忌什麼屬相,遇黑道曰穿什麼顏色的鞋。下車時大伯哥圍車放鞭炮,為新娘子拉被子,被子裡放上紅棗桂圓核桃,畜意早生貴子。接新娘一般出西進東,不走回頭路,遇橋和交叉路囗放鞭炮,畜意神鬼讓路。其他於上述網友回答相同,故不再言。

  • 15 # 夜幕籠罩

    我分別說一下孃家和婆家的結婚習俗!

    孃家:1.新娘要買七套比較喜慶的衣服,在新婚那七天穿!有點像是向眾人證明自己的經濟條件。2.結婚當天,從裡到外全部都是紅色,內衣內褲要縫上一個小小的銀色的空心圓片,方言是緣的意思,希望新娘得到婆家的疼愛。

    3.要準備好很多毛巾,其中一塊要用紅線縫起來,中間不能接線,縫到剩下一個口,塞進豬肝。另外一塊毛巾是塞另外一種東西(具體是什麼不懂,婚慶店一條龍包了),等到生完孩子才能開啟。

    4.竹葉,茶葉,還有彩色紙剪碎,攪拌在一起!其中一些包成幾包(根據婆家的人數來定)。在結婚當天,到達男方家時,從下車起一路撒到婚房。其餘包好的趁男方家人不注意,塞在他們口袋。也是希望新娘可以得到婆家的疼愛。

    5.出嫁時,新娘新郎得拜別父母和爺爺奶奶。跪別父母,哭嫁,感恩父母。

    6.回門再回婆家時,帶一根甘蔗和一公一母兩隻雞回去。雞得放到新房床底下,如果最先跑出的是母雞那麼第一胎便是女兒。

    婆家:1.拜堂,就是像電視上演的那種拜堂。拜完之後,新娘新郎拿著紅盤子接親戚給的紅包。紅包通常不大,圖個喜慶。

    2.晚上,需要男孩子尿在紅桶裡,新郎新娘晚上洗澡後不能出房間,也尿在有童子尿的那個桶裡。洞房前,由嬸嬸或者伯母煮雞腿和雞蛋(塗一圈紅),新娘新郎每個人吃兩個雞腿和兩個雞蛋,吃完洞房。新房需亮七天,不能關燈。由新娘家提來的子孫燈也開七天七夜。

    3.新婚第一天,新娘得早起煮甜的豬心湯,寓意一家人甜甜美美,一條心。

    我所知道的就是這些,還有很多沒寫出來,比較細節的東西只有年長的婦女才懂得意思。

  • 16 # 江畔漁者

    我們河南許昌農村結婚前,先是男方找算命先生,報上男女雙方八字。由算命先生推算出一個吉利的日期,我們這裡稱為“好兒”。然後由男方的長輩赴女方家裡送“好兒”。送“好兒”是很有講究的,必須是雙數,要麼兩人,要麼四人,寓意好事成雙。這時,女方會提出要求,一般是多少彩禮,辦婚事那天要去多少親戚。女方所要的彩禮,一般都買做各種電器、傢俱被褥等,結婚那天由女方都排排場場送來了。我們這裡沒有“天價彩禮“一說。

    結婚前一天,男方本家人都聚到一起忙。女人們主要是擇菜,男人們主要是搭棚,打掃衛生。十幾年前,男人們還要挨家挨戶借桌凳。現在的桌凳都有人租賃,一個電話就都送齊了。

    結婚那天,迎親隊伍裡是不能缺少“壓轎孩兒”的。要是放在十幾年前,“壓轎孩兒”和他的父母就是主角。如果女方給的“壓轎錢”少了,“壓轎孩兒”就不下車,故意給女方難看,讓女方加錢。就是現在時興新郎迎娶新娘,“壓轎孩兒”也是照例是不能少的。“壓轎孩兒”必須是男孩兒,女孩兒是萬萬不行的。這是農村“重男輕女”的陋習使然。

    迎親隊伍的行走路線必須是一個“圓“,不能走“回頭路“。一般在11之前都會把新娘接回家。到了家門口,新娘是不能直接下車的。這時,男方的一個主事的長輩,就會左手接過一個用火鉗夾著的燒得通紅的“犁鏵“,右手拿端著一個醋壺,正三圈倒三圈地走。他邊走邊往“犁鏵“上澆醋,熱氣騰騰的醋味兒瞬間瀰漫在婚車的周圍。新娘下車後,每走一步,都要踩在提前幾秒拋下的柏枝上。新娘進門前要燒稻草,過火門。稻草裡面都塞有鞭炮,這是驅邪趨吉的意思。新娘一進入庭院,司儀就熱烈登場了。司儀會把婚禮儀式現場提前佈置好,很有喜慶的氣氛。司儀會使用各種招數,把婚禮辦得熱熱鬧鬧,喜氣洋洋。

    婚宴可是重頭戲。女方的男客和女客,都要坐在上座。男方的男配客和女陪客,是要坐在下座,主要負責勸酒、接盤、吃飯、聊天等。現在是在婚姻進行中間,新娘坐著車子到外面轉一圈,就代表三天“回門兒“了。要擱以前,三天“回門兒”是必須的,女方是要擺上一桌的。

    晚上,還要鬧洞房。以前很是熱鬧,筷子要透過燭火燒彎,蓮藕要切得有模有樣,蘋果要繫上線,交杯酒要備齊。鬧洞房時不分輩分,誰都可以放肆地歡鬧。不過現在鬧洞房的味道比較淡了,只是新郎新娘的好友或者同學聚在一起玩玩就散了。

  • 17 # 關山聽風

    我的家鄉地處湘西南,苗族在這裡排人口總數的第一。因此,我來談談湘西南苗族人結婚的幾個獨特習俗。

    一、新郎不去接親。接親時,不用新郎去新娘家接親,由兄弟姐妹去接。新郎留在家裡接受舅舅、伯伯叔叔及家族長輩的新婚教育,叫“受訓”,主要是教育新郎結婚後,如何尊敬男女雙方父母、怎樣勤儉持家,善待妻子,養育子女、團結鄰里等等。

    (接親隊伍)

    二、哭嫁。新娘出嫁的頭天晚上,新娘要哭嫁。哭嫁有專門的哭嫁歌,一般在新娘出娘一個月前,由媒婆,或者是嬸嬸、嫂子教會新娘唱哭嫁歌。哭嫁時,新娘要到堂屋點好香燭,敬過祖先後才開始哭嫁。哭嫁過程中,有女母互哭,父女互哭,新娘與兄弟姐妹互哭,新娘與同寨子一起長大的女夥伴互哭,還有新娘罵媒人等等,哭嫁的內容是互訴離別之情,場面非常感人。

    (哭嫁)

    三、背新娘。新娘出門時要人背出孃家的大門,以前是送上轎子,現在是送上小汽車。背新娘不是由新郎來背,因為新郎親自來接親,不可能由他來背。接寨子裡的習俗,由孃家的親兄弟來背,如果沒有親兄弟,或是親弟弟比較小背不動,就由最親近的堂兄弟來背。

    四、唱山歌鬧新房。苗族人鬧新體現的不是“鬧”,而是“唱”。新郎請來一男一女的歌師作主唱人,與寨子會唱山歌的青年男女一起到洞房唱山歌。也有的寨子有專門的鬧新房歌。歌的內容都是祝福新婚夫婦的。

    五、新婚兩夜不同房。按寨子習俗,結婚後的兩個夜晚,新婚夫婦不能同房。要等回過門後才能同房。

    (接親)

    六、新娘挑水。結婚後的次日早晨,新娘到井裡挑水,用挑回來的水煮糯米飯,打成餈粑,給孃家的人帶回去。新娘挑水的場所景很熱鬧,由新郎的兄弟兩人男扮女裝,陪著新娘挑水。挑水的時候,全寨子裡的人都出來站在路的兩邊,與新娘一起唱挑水歌,新娘與陪伴的人一路走一路唱,兩邊的人則一起跟著和歌。

  • 18 # 傳播文化分享快樂

    俗話說:十里風俗不一般。一個地方的習俗,是人們長期生話的積澱,是民間文化發展的結果。因此,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結婚習俗。亡它所反映的都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 19 # 阿輝能量

    我也說說我們這邊的結婚習俗。首先我報一下地方,安陽滑縣。結婚以前大家都會讓人檢視黃道吉日。挑選一個好日子。我想挑選日子一般每個地方都會做。假如說這一年是瞎年。結婚時新娘子會到一把手電筒並用紅布包著手電筒頭部。這代表瞎年不瞎。(什麼是瞎年呢?瞎年就是在農曆一年中沒有立春這個節氣。)年新娘結婚時需要準備好一個包袱、一雙新鞋和一些頂針。一雙新鞋,新娘出嫁那一天,嗯,上車之後要換上雙新鞋。意思就是新娘出嫁了,從孃家什麼東西都不帶帶走,連塵土都不在的帶走。上車之後,用腳踩在包袱上。頂針的用途就是在路上看到有不吉利的東西,什麼石頭啦,墳地啦,路上遇到其他的婚車隊,就要向他們拋頂針,意思就是要把所以看到晦氣的東西都要頂回去,讓自己幸福。

    到了婆家之後,下車的時候,先要搬一個板凳,腳先踩到板凳上,在下地。

    快到十二點時典禮結婚,每位親人現場給禮錢,一對新人給他們鞠躬。典禮完畢後撒糖。

    還要說一下,在結婚頭天晚上鋪床需要新郎的哥哥鋪床。還要小弟弟和新郎一起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急急急滑鼠引起膝上型電腦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