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地理沙龍

    謝謝邀請,地球表面的陸地自然帶可以分為森林、草原和荒漠三大類,一般來說水分是影響這三類自然帶差異的重要因素。森林自然帶多分佈在溼潤地區,草原自然帶多分佈在半溼潤和半乾旱地區,荒漠自然帶多分佈在乾旱地區。從年降水量的角度來看,荒漠多分佈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的地區,有些地區的年降水量甚至只有幾十毫米,更有甚者在南美洲西側的阿塔卡馬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足0.1毫米,曾經連續91年滴雨未下,被稱為世界“幹極”。

    荒漠自然帶主要可以分為熱帶荒漠和溫帶荒漠兩大類,荒漠在世界上分佈的範圍很廣,其中熱帶荒漠分佈地區之所以降水稀少,主要是終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少,氣候乾旱,主要分佈在非洲北部、西亞、澳洲中西部、北美洲副熱帶西部地區等地;而溫帶荒漠分佈地區之所以降水稀少,主要是由於深居內陸,距海遙遠,海洋水汽難以進入,其中亞歐大陸的中部地區最為典型。

    世界自然帶分佈圖

    從荒漠自然帶的角度來看,世界上最大的荒漠是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總面積約為906萬平方千米,是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的27倍多。撒哈拉沙漠的氣候條件十分惡劣,是世界上最不適宜生物生存的地方,不過,還有一種廣義的“荒漠”理解,那就是從降水稀少植被荒蕪的角度來看,凡是符合這一條件的地區,都可以稱為荒漠。

    這樣一來荒漠除了我們常見的沙漠、礫漠、泥漠和巖漠之外,還有冰漠,也就是由冰川覆蓋而成的荒漠,主要分佈在格陵蘭島和南極大陸上。南極大陸幾乎都被冰川覆蓋,從而形成了平均厚度在2000米以上的大陸冰蓋,總面積達1398萬平方千米。雖然,南極大陸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固態水,但是由於常年受極地高壓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加上極地東風帶的風向由內陸往海洋吹,使得控制南極大陸的極地氣候極為乾旱,年降水量僅為30毫米左右,在靠近極地的地區,年降水量甚至不足5毫米,可謂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地區之一,絕對稱得上是由冰川形成的荒漠。如果從廣義的荒漠角度來看,南極大陸冰蓋就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荒漠。

    南極冰蓋

  • 2 # 科普大世界

    說到乾旱我們都會想到沙漠,要說世界最乾旱的地方,可能大家都會想到撒哈拉沙漠,此地的確非常乾旱,撒哈拉沙漠的面積達932萬平方公里(百度百科資料),比中國的國土面積略小一點,超過了整個大洋洲的面積,接近整個非洲大陸面積的1/3,在這片廣袤的沙漠之中,大部分地方都是常年不下一滴雨,因此非常乾燥荒涼,被稱為“世界第一大荒漠”,堪稱實至名歸。

    然而地質和考古學家發現這片面積巨大的荒涼沙漠卻並非千萬年來都是如此,它變成現在的模樣的時間不超過5000年,因為考古學家在這片荒漠中發現過多處遠古文明,至今仍有許多大型壁畫和一些古人類生活遺蹟留存在這片荒漠中,考古學家依據撒哈拉沙漠裡的巖畫內容,將其分為史前時期、水牛時期、黃牛時期、馬時期、駱駝時期、帆船時期等幾個階段。

    地質學家和考古學家們認為,撒哈拉沙漠的史前時期(3.5萬年之前)並不是很乾燥,而是有不少河流流過,還有著廣闊的河流沖積平原,這階段的北非已有巖畫影象。

    從3.5萬年前至公元前8000年左右屬於撒哈拉沙漠的水牛時期,巖畫中記載當時的人們經常戴著圓盔帽,使用棍棒、斧頭、弓箭等,並投擲棍棒擊打獵物,獵物中有不少水牛,水牛生存的地方通常都離不開水,因此判斷撒哈拉沙漠中很多地方仍然有河流和湖泊存在,巖畫創作的時間大約在1萬年前。

    從公元前75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屬於撒哈拉沙漠的黃牛時期,巖畫中的場景反映出當地居民開始從事遊牧生活,會放牧牛、羊,使用的工具有陶器和經過打磨加工的石斧、石磨和箭頭,還有一些村落遺蹟,這說明撒哈拉沙漠中還有草原,有些地方有河流經過,因為大多數遠古村落都是傍河而建的。

    從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700年屬於撒哈拉沙漠的馬時期,是因為北非和埃及一帶的腓尼基人引進了馬等可用來騎乘的大型動物,冶鐵技術開始出現,原始農業也開始發展起來,在這一階段的後期,腓尼基人還建立了橫跨北非北部的帝國聯盟,這些也都標誌著原始農業文明的建立。不過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撒哈拉沙漠的氣候已經變化到和現在沒有什麼不同了。

    地質學家認為大致從公元前2500年開始,也就是在4500年以前,撒哈拉已經變成和目前狀態一樣的大沙漠,成為當時人類無法逾越的障礙,而在大約1萬年前,這裡的很多地方都是草木茂盛,一片蔥綠。

    北非地區變成沙漠地貌的狀況開始至今大概也只有5000年,之後只有尼羅河流域的人們是個例外,只有順著這條河道才能從地中海沿岸進入非洲中部一帶,而其他地方已經不存在可供人類橫越撒哈拉沙漠的通道,這片沙漠也終究成了人類和其它陸生動物的禁區,就連很多鳥類都很難飛越。

    撒哈拉沙漠雖然變成如今這番模樣的時間並不很長,但是它的變化過程卻很長,地質學家研究認為撒哈拉沙漠開始變化的時間在1100~700萬年前(也有說法認為是300萬年前),這裡的部分地區曾是海洋、有些地區則是河流遍佈,地質學家曾經在撒哈拉沙漠的流沙下面發現了一條巨型河流流下的河床,推測認為早在數百萬年之前,曾經有一條類似亞馬遜河的巨大河流在這裡流淌。

    那麼這裡的地表環境為何會從海洋、雨林、草原等變成沙漠呢?科學家認為有多個因素,首先是地形的變化,在千萬年的時間中非洲大陸的形狀也在變化,所處的緯度位置也不同,而在數百萬年之前,非洲的北部的地中海屬於古特提斯海的一部分,非洲北部這片海域後期又被叫做古地中海,面積非常巨大,就連中國的塔里木盆地都曾是它的一部分,北非部分地區也屬於這片海洋,來自這裡的水汽可以深入非洲大陸,帶來豐沛的降雨,因此古撒哈拉地區的大部分地貌並不是沙漠。

    但是後來地球內部的活動導致特提斯海收縮,附近的地殼板塊漂移,非洲大陸海拔整體變高,來自海洋的水汽越來越難以深入非洲北部的大陸內部,如中科院大氣所的研究者們就認為晚中新世托爾頓階(大約700萬年到1100萬年前)是北非乾旱加劇撒哈拉沙漠形成的關鍵時段。他們和國外的科學家利用挪威地球系統模式和公用大氣模式的模擬演變揭示出在托爾頓階時,特提斯海的收縮導致非洲夏季風顯著減弱,非洲北部一帶降水大大減少,導致了大面積的乾旱沙漠環境在北非形成。

    同時由於非洲東部的衣索比亞高原海拔較高,來自印度洋的水汽也難以進入北非,而緯度較低使得北非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乾熱的下沉氣流,缺少降雨和溼潤季風,逐漸使得北非變成了一望無垠的大沙漠。

    滄海桑田的變化真是驚人,誰能想到廣袤無垠的撒哈拉大沙漠也曾經如亞馬遜河流域一樣物種豐饒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僧的描寫,寫一寫對他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