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司馬長史
-
2 # 小Young視界
張謇和榮氏兄弟
張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號嗇庵,江蘇海門人。1853年出生於常樂鎮。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榮熙泰家族,梁溪榮氏春沂支人,祖籍江蘇無錫。為中國著名家族,是一支龐大的華人資本家家族,鬆散的分佈在世界各地,除少數仍繼續留在大陸,大都旅居海外,主要分佈在美國、加拿大、澳洲、巴西、德國和港澳等地。在中國內地,被稱之為“紅色資本家”。活躍於中國、香港、巴西等地。
榮氏別支榮月泉於20世紀初被稱為電訊大王,亦有顏料鉅商榮梅莘及於清朝光緒二十六年起,先後在無錫、上海、漢口等地開設保興、福新、茂新麵粉廠和振新、申新紡織廠。顛峰時期有面粉廠12個,紗廠9個。歷經二十餘年,榮氏兄弟(榮宗敬及榮德生)便成為名震工商業界的“麵粉大王”和“棉紗大王”,進入了中國最大的民族資本家行列。
-
3 # 鳶飛九天2018
辛亥革命之後,雖然中國始終處於軍閥混戰割據的局面,但在夾縫之中,中國的民族工業依然頑強的發展起來。其中,投資小、見效快的輕工業發展尤其迅速,例如麵粉業、紡織業、化工業、皮革業、菸草業等等。一時間也湧現出了許多“麵粉大王”、“棉紡大王”等民族資本家。
毛主席在談到中國工業發展的時候,曾說過有四個人不能忘記:講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講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講化學工業不能忘了範旭東,講交通運輸業不能忘了盧作孚。這四個極具代表性的民族實業家,除了張之洞屬於清末年間人士外,其他三個都是民國時期的實業家。
張謇張謇,字季直,1853年生於江蘇海門,在成為實業家之前,張謇還是清末狀元。1898年,他的老師翁同龢被慈禧罷官,目睹官場險惡後,張謇離開官場,決心實業救國,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了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實業家。
張謇一生創辦了多達20餘家企業,370多所學校,他也是中國棉紡織工業開拓者。張謇所創辦的學校,許多都是當時中國的第一。他所創辦的大生紗廠,更一直是中國最大的紗廠,巔峰曾擁有紗錠13.7萬枚。因為信奉“實業救國”、“教育救國”,並身體力行的實行,張謇也被人尊稱為“狀元實業家”。
範旭東相信每一個人都曾經在中學的課本上學到過大名鼎鼎的侯氏制鹼法。這個完全打破了西方的壟斷,創造出華人制鹼方法的侯德榜博士,就是被範旭東的永利鹼廠所聘請研發的。
範旭東,字明俊,1883年生於湖南長沙,範旭東是民國時期中國少有的腳踏實地的實業家,因在化工行業的突出貢獻,被稱為“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
我們都知道,在化工行業永遠少不了三酸兩鹼,但是當時華人卻完全無法制造。深知化工對民族工業的重要性,曾經留學日本,畢業於京都帝國大學化學系的範旭東,在辛亥革命後歸國,先後創辦了久大精鹽公司、久大精鹽廠、永利鹼廠、永裕鹽業公司、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永利硫酸氨廠等對中國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化工工廠。
範旭東為中國化工行業創造了無數個第一:他創辦了中國第一座精鹽廠,中國也是亞洲第一座純鹼工廠、中國第一硫酸氨工廠、中國第一個化肥廠等等。
1926年,由侯德榜等人開發,永利鹼廠生產的紅三角牌純鹼,在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章,它也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進步的象徵”。1945年10月2號,由於積勞成疾,範旭東突患急性肝炎,不幸去世,享年62歲。當時正在重慶參加談判的毛主席為他題寫了“工業先導,功在中華”的輓聯。
盧作孚盧作孚,原名盧魁先,1893年生於重慶合川。盧作孚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愛國實業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他也被稱為“中國船王”。
1925年,由於軍閥混戰,本希望“教育救國”的盧作孚屢遭覆轍,吸取經驗教訓後,盧作孚轉而產生了“實業救國”的想法。而他認為實業救國,尤其以交通運輸業為“各業之母”,因此,他棄學從商,艱難籌措了8000元作為資本,創立了民生實業公司。
以一條船起家的民生實業公司,在盧作孚的率領下,在1935年,已經一統長江上游航運,將橫行長江,不可一世的外國輪船公司,通通逐出了長江上游。到1937年抗戰爆發前夕,民生公司已經擁有了高達46艘輪船,總噸位3萬噸,近4000名職工,民生公司也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民族航運企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938年,宜昌淪陷前夕,盧作孚率領民生公司指揮了著名的”宜昌大撤退”。在他領導下,民生公司利用自己的船隻。40多天內搶運走聚集在宜昌的150萬人,一百多萬噸物資。
被盧作孚搶運入川的學校和物資,包括復旦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等等數十所高校,和軍工及其它現代化工廠幾十家,保住了當時中國的經濟工業命脈和教育文化事業。而盧作孚的民生公司卻付出了16艘船被炸沉,六十九艘船被炸傷,117名員工犧牲,76名員工傷殘的巨大損失。
回覆列表
辛亥革命後,中國的民族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了,湧現出了許多著名實業家,其中最著名的是被稱為“南張北周”的張謇和周學熙。
張謇,字季直,出生在江蘇的一個富裕家庭,1894年考中了狀元,後因為為官與自己的理念不合,便毅然辭官從商。
張謇一生始終堅持“教育救國”和“實業救國”的理想,併為之奮鬥,他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紡織專業學校,開中國紡織高峰教育之先河,還先後開辦了6所專科、3所師範,其餘學校若干。並首次建立棉紡織供應基地,以南通為基地,創辦了大生紗廠,後又開辦了4個工廠,30多個企業,涵括了碼頭、倉庫、運輸等。最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資產總額達3300萬元。
張謇除了進行教育事業和實業外,還創辦了許多社會事業和慈善事業,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周學熙,字緝之,安徽人,出生於宦官世家,最初在浙江為官,1900年投到袁世凱手下主持北洋實業,周學熙深受袁世凱的喜愛,1903年被派往日本學習工商業,回國後繼續主持北洋實業,是袁世凱推行新政的得力助手。
後來袁世凱當任民國大總統,周學熙連續當了兩屆財政部長。在長期從政和創辦實業當中,周學熙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以天津為基地,開始創辦自己的事業,經過他和他家族的努力,周氏集團將觸角延伸到了各個領域,只要是能賺錢的他都有所涉及,周氏集團的總資產達4000多萬,周學熙被人們稱為“北國實業鉅子”。
正是有了像張謇和周學熙這樣的實業家,中國近代的工業才得以蓬勃發展,遏制住了外國企業對中國的商業傾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