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沒有結果的執著352

    趙三多(1841-1902),義和團首領。又名洛珠。字祝三、祝盛。人稱“趙老祝”。世代務農,少年時家境貧寒,扛過活,青年時曾以販碗為生,早歲即習“梅花拳”。在與教會勢力對抗時,因門規“梅拳弟子,不得以武犯禁、滋事”,同時也為避免連累師門,改稱“義和拳”(後稱“義和團”)。在山東直隸兩省交界地區各村鎮廣設拳場,收徒先後達兩千餘人。

      1842年,趙三多出生於威縣沙柳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早年他拜梅花拳傳人張如純為師,學得一身好武藝,好打抱不平,後來當了拳師,很受人擁戴,在各地設場授徒,先後招收弟子二千多人,成為遠近聞名的梅花拳首領。

      1897年春,趙三多與閻書勤等二千多人在梨園屯“亮拳”三天,藉此向教會勢力和官府-,也是義和拳開始轉向武裝鬥爭的標誌。此後,梨園屯教會勢力尋釁,趙三多則率領義和拳攻打梨園屯教堂,殺死教民2人,使義和拳的聲勢大振。趙三多加緊聯絡拳眾準備起義,各地拳眾紛紛向沙柳寨一帶集合,起義遂成一觸即發之勢。

      1898年10月25日趙三多與閻書勤、姚文起(也稱姚洛起)、朱九斌、劉化龍、項得勝等人集合義和拳眾3000餘人,在冠縣蔣莊(現屬威縣)馬場祭旗起義,豎起“助清滅洋”大旗 。接著率領起義隊伍先後攻打本村及紅桃園、小裡固等村教堂,隊伍逐漸發展壯大。11月上旬,趙三多率部眾在威縣侯村、魏村一帶迎戰清軍,拳民隊伍嚴重受挫,趙三多怕造成更大損失,決定化整為零分散活動,以圖再舉。

      1899年5月17日,趙三多等人決定將義和拳改名為“神助義和團”,增強了迷信色彩。1900年5月2日趙三多、閻書勤等人在直隸棗強縣卷子鎮再度舉起義旗,宋赤子率領的神拳民眾也趕來參加,並開展均糧鬥爭,強令富戶將糧食分給農民。無以餬口的廣大饑民紛紛參加,隊伍迅速發展到萬餘人。趙三多帶領團民攻打景州朱家河教堂,殺死了許多教民。

      1901年屈辱的《辛丑條約》簽訂後,清政府將鉅額的賠款負但轉稼到了廣大勞苦大眾身上。人民群眾掀起了抗捐鬥爭。廣宗縣景廷賓於1902年4月23日在鉅鹿縣廈頭寺宣告起義,提出了“掃清滅洋”,“-”的口號。趙三多率義和團餘部加入起義隊伍,被推為主將,攻打威縣。袁世凱派段祺瑞率兵前來鎮壓,趙三多突出重圍至鉅鹿縣姬家屯遭武舉樊炳綱出賣被俘,在南宮監牢-7天而死,終年62歲。由於趙三多最早舉起義旗,威縣便成為義和團運動的發源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膝關節有響聲拍片內有遊離物,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