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州耕牛堂主

    關於題主的問題,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學書法,是一個書者一輩子的事。有一句話叫“人老字皆老”,也不知道題主聽說過沒有。

    題主描述中說,學一兩種書體,一二年就可以學好,不知道題主對“學好”兩個字是怎麼理解的?

    那麼,我試問題主:一兩年能學好一兩種書體嗎?學書法,先臨古人的碑帖,有的書者專工一帖,下大功夫,用了三五年才臨得五六分像,連七分像都達不到。啟功先生八十多歲還在臨古帖,別人說他臨的有八分像時,他就笑得合不攏嘴了。題主能用一兩年學會一兩書體,真是“書法奇才”喲!再問題主:你用一兩年時間學會的一兩種書體,與古帖上的字有幾分相似呢?有五分像?有六分像?有七分像?如果真能達到“七分像”,那就真的是了不起啦!

    據說,自古以來,真正的書家一生都在寫字,並不是題主說的學十年二十年。我所知道的當代書家張繼每天寫字的時間就不下六個小時。而龍開勝每天臨帖的時間都在十個小時左右。劉洪彪老師除了開會,講課之外,其它時間都在臨古人的碑帖。沈鵬,歐陽中石,張海,申萬勝,言恭達,劉文華,盧中南,李松等人,他們都是大師級了,每天還堅持臨帖,他們學書時間都不下二十年,為什麼還要堅持臨古帖呢?這個問題留給題主自己去悟吧……

    任何人都別把學習書法當作是一件容易的事!

    自古以來,有不少書法大家,一生專工一種書體,而不是盲目貪多,為什麼他們會有“代表作”流傳千古?實際上,一個書者,如果一生能把一種書體寫好,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 2 # 驚龍軒

    其實,站在不同的高度去欣賞書法作品,境界自然也不一樣。簡單地用時間來衡量書法功力顯然是缺乏說服力的。隨便翻開書法史看看,人書俱老者有之,少年成名者亦有之。當然,窮其一生而不得其法者也不乏其人。這就說明,書法造詣的深淺,不僅需要時間做保證,同樣也跟每個人學習書法的悟性有關。

    舉一個大家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明代書法大家中,唐伯虎和王寵都可謂天賦異稟,少年成名。論書法成就,王寵弱冠之年的書法水準已然超出一般人三四十年的功力。我們看王寵的書法作品,尤其是其小楷書法,個性彰顯,古意盎然,其代表作《南華經》等是不可多得的小楷法帖。可惜王寵不到四十歲便去世了,這個年紀應是一個人的藝術創作生涯中趨於成熟的關鍵時期。儘管王寵和唐伯虎的書法也在明代書壇佔據一席之地,其書法成就卻很難與同時期的文徵明比肩。

    文徵明應該是書法史上“人書俱老”的一個典型,從他傳世的大量書法作品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書法風格和書法功力的發展軌跡。古稀之後,文徵明仍然寫出了很多極為精美的小楷書法作品,可以說,論小楷書法,文徵明之後很難有人再望其項背。從藝術天分來看,文徵明顯然不及王寵和唐伯虎,但是他用時間讓自己站在了更高的高度。所以,書法造詣需要天分,更需要時間磨礪。

    書法藝術博大精深,一般人只是停留在直觀的好不好看,這應該是最初級的審美要求。真正要理解書法的藝術底蘊,除了掌握最基本的書法技法,更需要豐富的文化積累和生活閱歷。簡單地用時間去衡量書法水準的高低,這是不懂書法的外行話。

  • 3 # 臨池管窺

    練習書法,個人經歷是寫寫停停,斷斷續續,從小至今如此。愛好書法並實踐,從來不認為有什時間期限,練書法,是興趣、也是一個習慣,可能會貫穿始終!

    初期也會看這家好,練一練,那家好,寫一段時間,但隨之稍悟書法之妙,接合個人秉性,現專習趙體。根據自已規劃,二三年習一帖,縱觀趙書百帖,恐窮其一生,也無法習得其十之一二也。

    心態不同、目的不同、悟性不同,心歷也就不同。臨習時間長短,只是決定了每天、每月、每年……對書法的不同理解,而如果人生能亨百壽,也只是多經歷數番不同感受而已,沒有終結!

  • 4 # 翰墨書道

    說句說實在的,學習書法十年二十年根本不算啥,就是有最厲害的老師親自指導和自己對書法的悟性超人,天天生活在藝術氛圍中,十年二十年也就是完成書法的基礎階段而已,真正的書法是“晚乃善”。咱們就說人的性格心性的發展吧,從嗷嗷待噗到稚氣未脫的青少年,在到由青澀到逐步成熟的的中青年,再到爐火純青的轉入平淡的晚歲或暮年,也至少要經歷三到四個二十年。做為書法藝術如果以年來粗略計算的話,第一個二十年能夠把基本的技法和理論系統學紮實了,就已經是非常優秀了。在經過二十年能夠把書法的基本技法和理論做到理解透徹,駕馭自如,這時候也只是站在書法藝術的大門口而已;若要登堂入室恐怕還要二十年時間;真正做到人書具老,爐火純青,精氣神俱全的至善至美境界,恐怕又是二十年的光景。這有些象小學、中學、大學學歷所掌握的知識、學識、素養水平、能力不一樣那樣,其層次是顯然不同的。

    這就是為什麼唐代書法大家的經典作品都至少是六十歲以後的作品的原因。甚至歷朝歷代傳承下來的書法經典都是書法家晚歲作品居多的原因。如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蘇軾、黃庭堅、黃道周、王鐸、傅山等書法家的作品。

    在打個比喻來說,書法的學習和發展需要四個時期,就是春,夏、秋、冬。秋天是收穫和成熟的季節,冬天則是萬物復歸自然平淡的季節,也是最高的季節,因為冬季的一切看似不顯山不漏水的,一切都處於平和自然之中,也是為春天孕育生機的季節,雖然是表面看一片肅殺,猶如人書具老的平淡天真和自然。

    人們晚年的書法,即便不是特別出色的書法家,其作品所呈現出的那種成熟的人書具老的氣韻,是其它任何年齡階段的水平所望塵莫及的。

    就書法方面來說,青少年、中年時期只是書法藝術從技法的掌握,融會貫通的過度期而已,亦或說是書法達到爐火純青,心手雙暢,人書具老,任筆揮灑而無不逾越規矩的準備期而已。比如就像王羲之那樣非常優越的文化或書法環境氛圍下,被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也是在五十歲時完成的作品。能有王羲之那樣的機遇、天賦者有幾何呢?

  • 5 # 123細柳

    看您怎樣學,兩方法:一,按近,現代筆法學,七十年都不夠,很多人學了五十年,六+年,七十年一無所就。二,按古人的說法五至七年足也。顏公極好書法,三十五歲前寫一手好字,但無所作為,後棄官到洛陽求學,張旭授於晉唐筆法,四十四歲時《多寶塔》出。魏晉司馬家族三個皇帝,最高壽二十六歲,皆是歷史上有名書法家,他們學書的時間不會超過十年。總之書道需建立在數千年聖賢的肩膀上才會有大成,現行書法基礎教學的描字方法實在誤人子弟。

  • 6 # 黃嶽發

    卜,學習中國漢字書法好與次不是十年或二十年來量尺度,主要是每個人的天賦悟性,當然不時也應多練,漢字書法易學難成,它彷彿似音樂裡面的奧妙妙法,除基本功正楷之外,還要學會包括,亮、麗、潔、彩、圓.潤、堅、洪、細、溜、健、輕、重、遲、速、等等的用筆要領...最後說一句,學無先後,賢者為師。

  • 7 # 飄然茉莉

    書法講韻味,講精氣神,沒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研學,很難寫出韻味和功力的字。當然個人的靈感程度不同,有的稍微短點,有的耗時長點。但一定要練習很多,才能把握好筆毛。再用功,再認真,練得不到火候,就會很呆板的。要深入研究古人的基礎上,進步會快一點。喜歡,也寫了一輩子,但一學古人,總覺得差距很遠。~個人體會。

  • 8 # 明智梁一

    這句話可以說是對的。認真練一二十年有傳統功力,能透過書法作品表達自己情感,表現自巳書法功力而且能被大多數人接愛說他“行”完全辦得到。亊實上這種人很多。至於說成什麼家是另外一回亊。《書學道本尋常,稍涉玄微轉淼眇茫。悟道我行我法處,隨心弄筆又何坊。》此詩是通曉國學的郭紹虞所寫。每每:看見這種《終生論》總覺得這些^在故弄玄虛。練一二十年不人達不到一個《行》字?

  • 9 # 深圳市錦書絲語文化傳播公司760

    書法的練習不僅僅是從生到熟的過程,還有一個認識的過程、對漢字的認識、對文化的認識,同時也是一個自身素養昇華的過程。這三個過程要達到一定的高度沒有幾十年的努力是不行的!把書法看成簡單練字是大錯特錯的,在練字的過程中陶冶性情、理解人生、德藝雙馨才是練習書法的目的。練出一手好字也許只要幾年,而要練出一個有品味、有道德、有孝義、有良知、有理想的人就需要若干年,甚至一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hf的化學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