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有話少說

    ”漢武帝“獨尊儒術”,是以訛傳訛。

    據說,董仲舒向漢武帝提提出建議,“廢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漢武帝所採納。然而,這麼大的一件事,《史記孝武帝本紀》卻沒有文字記載。

    若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建議,必然對董仲舒十分信任。然而正相反,漢武帝對董仲舒極不信任,董仲舒作《災異之記》,世上的災難,天人感應之故,有譏刺天子之意,漢武帝十分腦怒,差點要了董仲舒的腦袋。《史記儒林列傳》:

    是時遼東高廟災,主父偃疾之,取其書奏之天子。天子召諸生示其書,有刺譏。董仲舒弟子呂步舒不知其師書,以為下愚。於是下董仲舒吏,當死。詔赦之,於是董仲舒竟不敢復言災異。

  • 2 # 歷史複習機

    你要記住,獨尊儒術不是目的而且手段,古代統治者為了更好治理國家一定會吸取其它學說的精華,其目的就是更好治理國家

    而實際上中國古代治國理念存在大量其它思想的精華,例如法家的法制思想,由道家的無為而治發展來的“修養生息”思想。

    很多人在提及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會認為漢武帝透過打壓其它學說以達成“百家沉寂,儒家一枝獨秀”。但是漢武帝時期儒家並沒有像後世那樣“一枝獨秀”,

    漢武帝“獨尊儒術”其實大概只有兩種方式:一,大量採用儒生治理國家,二,採用儒家思想代替原來的道家思想成為國家的主流思想。可以這樣認為,漢武帝雖然選擇擁抱了儒家學說,但是並沒有拒絕其它思想。

    這個從當時的精英階級就可以看出。例如夏侯始昌既研習儒家又通曉陰陽五行家;宰相公孫弘兼治儒法兩家;主父偃以縱橫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馬談,司馬遷以黃老學說起家.他本身也是兵法大家,他自信地給霍去病講《孫子兵法》任用大量酷吏,如果真的獨尊儒術的話,是不會任用郅都、寧成等酷吏.

    我們一般認為是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造成後來儒家“一枝獨秀”的局面,但是細究就會發現漢武帝時期百家“並未沉寂”儒家也沒有“一枝獨秀”。

    那麼儒家是如何變成後來的“一枝獨秀”呢

    透過吸取其它學說精華完成自我昇華

    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在董仲舒手中完成改造,其中將道家,陰陽家和儒家中有利君主統治的加以擴張成為新儒學。儒生更是將法家的“法制”思想引入儒家學說,道家的無為而治也變成儒學“仁政”中的修養生息。

    設計“太學”,採用儒家經典作為教材,透過壟斷教育和提升通道完成儒學壯大。

    漢武帝元溯五年,儒生向漢武帝提議:建立太學並使用儒家經典作為教材,漢武帝採納,太學建立。此時太學不僅是國家最高學府,因為漢武帝大量採用儒生,太學生被大量錄用為政府官員,太學成為國家人才補充地。

    而誰不願意自己能夠當官啊!想要當官除了舉孝廉就是進去太學,由於太學採用儒家經典,太學又有較大的晉升通道,儒學,對學子產生極大吸引力。由於漢採用儒學,地方教育機構逐漸採用儒家作為教材,後世人自小便開始讀聖人書。

    儒學,逐漸變得“一枝獨秀”

  • 3 # 世界史圖鑑

    儒家學說已經不是原來的孔子之論,而是董仲舒的儒家 。兩者有繼承關係但完全不一樣 。在法家建立的政治框架下融合繼承周室禮樂制度的儒學與當時的道家等多種學說形成的混合體 。各個學說都是相互借鑑的 ,沒有獨立發展的例子 。百家當中我認為最影響後世的是儒法兩家 。獨尊儒術的儒術其實就是這兩者為主幹的結合 。

    漢武帝的統治思想其實是繼承秦始皇的 ,都是建立統一帝國的道路 。在其他方面嬴政做的很好但在思想上 ,秦始皇沒有做完 ,經歷統一戰爭以後 ,法家雖然贏得了勝利但隨後凸顯不足 ,唯獨統一思想方面出現問題 ,儒家學說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事件 。

    因此就出現了 ,法家是框架儒家是內涵的統治模式。但為了打到漢家制度 。宣傳外入內法。併成為封建統治的基礎。

  • 4 # 楊朱學派

    漢武帝獨尊的是法家。儒家在漢文帝時,獲得巨大發展。在漢武帝時期,儒家遭到毀滅性打擊。

    我們看看漢武帝時期,是如何打壓迫害儒家的。

    一、漢文帝重用法家酷吏張湯。實行法家愚民政策。扼殺思想和言論。重立由漢文帝廢除,秦始皇創立的誹謗之法。張湯立法,是中國法治史,乃至華夏文明史上一次巨大的倒退。

    顏回十世孫,儒家大師顏異因肚子裡罵漢武帝。被法家酷吏張湯以腹誹罪處死。

    二、漢武帝重用法家酷吏,羅織罪名,製造冤獄。把群臣屠戮殆盡。在被殺害的大臣中,儒家首當其衝。

    三、董仲舒著有災異之說。法家酷吏認為,董子暗中辱罵漢武帝是人人得而誅之的暴君。董仲舒下獄。險些被處死。

    四、漢武帝欲封禪泰山。儒家認為只有聖賢堯舜之君才有資格封禪。罪惡是桀紂萬倍的漢武帝沒資格封禪。漢武帝罷黜群儒。

    說漢武帝獨尊儒術是委曲事實,顛倒黑白。

  • 5 # 河東來

    漢武帝“獨尊儒術”其實是一種口號,他的目的是利用儒家力量來將道家人物拉下朝堂。

    當時的政治管理體系,是政教合一,帝王是儒教最高階的決策層,道家是儒教的祭司階層,屬於管理層,儒家是儒教的信徒層,屬於執行層,是一個完整的權力金字塔體系。

    漢武帝“獨尊儒術”實際上是帝王這個決策層與信徒層直接達成宗教聯盟和政治聯盟,完全剝奪了道家這個祭司階層的宗教神權和世俗行政權,以前的君臣體系為“君君道道儒儒”,現在直接變為“君君儒儒”,之所以要達成這個聯盟關係,漢武帝是為了防止道(法)家專權,儒家是為了反抗其在秦始皇期間被道(法)家壓迫的命運。

    為什麼法家可以輕易實現對儒家的壓制?

    因為道家人物的天然身份是方士,儒家人物的天然身份是儒生,道家人物當然天然就是儒家人物的老師,而所謂法家人物,就是那些被滅諸侯國原來的道家人物,包括具有國君、國師、國相繼承人資格的人,因為滅國成為了破落貴族,落難王孫,他們的長處就是治理國家,所以他們在宗教方面弱化了自己的祭祀權,在政治上強化了帝王的行政權,就使自己從“師”降為了“官”,儒家也相應從“相”降為了“吏”。

    為什麼有道(法)家專權的現象存在?

    集權專制的國家機器,必須時代強人才能夠駕馭,結果秦始皇突然駕崩,後來的秦二世太過年幼,無力駕馭國家機器,趙國的原皇族趙高就鳩佔鵲巢,形成歷史上的第一種專權模式,漢王朝為了進行預防,就形成了後宮專權來制約可能的道(法)教專權,防患於未然。

    後來漢武帝深受後宮專權的限制 ,所以其下定決心來個釜底抽薪,“獨尊儒術”以幹掉道家專權的可能,“殺母留子”以杜絕後宮專權的途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抬頭瞬間的優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