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滔的精彩模型
-
2 # 南得一笑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身邊的很多人都把朋友圈設定成了“僅三天可見”。也許,是不想別人關注自己的生活,也許,是因為朋友圈裡,已經沒有了自己想要了解的那個人。[黑臉][黑臉][黑臉]
但後來,我們慢慢發現,做這樣的事情是沒有意義的,一個人如果在意你,他會主動看你的朋友圈,關心你發的每一條動態,而如果他不在意你,哪怕你發再多的朋友圈給他看,他也會選擇視而不見。
在過去的某一刻,我們真的很期待某個人的評論、點贊,可是當你發現,每次自己發出去的動態,都沒有幾個人回覆的時候,你突然間就不想發了,也突然間明白,生活中的每個人都很忙,在意你的人實在寥寥可數。
你寧願把心事寫在備忘錄裡,那些難過的、糾結的、糟糕的事情,等過一段時間再看的時候,你會覺得,當時困住你的那些心情,也不過如此。
朋友說:不是不發了,而是僅自己可見。
因為有些心情,只有自己懂,有些黑夜,需要獨自走過。[比心][比心][比心][中國贊]
-
3 # 千皓少年
我現在發朋友圈都是專門給爸媽看的,和你們很多回答剛好相反吧。我不習慣每天都給爸媽打電話講今天發生了什麼,但是爸媽又很想知道,他們努力的學習,用微信用微博一開始的目的也是關注我,我老爹甚至當年為了我申請了人人賬號只關注了我一個人。當我突然發現的時候,感覺非常愧疚,因為我的不善交流,我的父母花費如此多的心血來了解我的生活。我相信很多人的父母也都是這樣的,不然你以為常年不玩手機的爸媽為什麼突然對微信感興趣了?解決方案:多給父母打電話嘮家常,說說你過得咋樣。或者多發一些讓他們瞭解你生活狀態的朋友圈。
同理,朋友圈的存在對於我們的邊緣友誼也是很重要的,比如我關係很好的閨蜜現在異地了,我經常專門去翻翻她的朋友圈這樣下次跟她電話聊天的時候我就知道她最近去看了什麼電影,剛好也喜歡我喜歡的哪種美食,避免了不在身邊無話題可說的尷尬。而對於你在意的這些人,你清楚的知道你去看是因為你關心她你想了解她,而不會認為她在裝些啥或者發什麼就是她缺什麼秀的都是她渴望的balabala這些意淫的廢話。
至於那些不熟悉的朋友,看你的朋友圈覺得你裝比也好,孤獨也好,清高也好,其實並不重要。他們就算你不發朋友圈,只是看你今天穿了一件衣服也一樣能意淫出無數種說法,穿得不好就是男朋友不好,穿得好就是為了逼格傾家蕩產。對於這部分人,你無論怎麼做都不可能討好他們,那麼何必在意他們在想些什麼,何必在意他們的看法呢?
說的好像我對朋友圈很滿意一樣(哭笑不得),朋友圈有他的優點,但並不是沒有缺點,只是我清楚的劃分了軟體的使用方式和作用。我知道刷朋友圈的大多都是等公交無聊了看看新鮮事的時刻,所以我不會指望有人願意在這渴望休息的時間來看我的影評或者書評從而和我交流一番,即使獲得交流才是我發書評的初衷。我知道渴望休息的人不想關注我畫畫取得了哪些進步(何況我的朋友圈基本都是工科,更不可能給我什麼指導),所以也不會告訴我哪裡有進步而哪裡需要改動。而微信最大的優勢就是我上面所說的增加家人朋友的聯絡,做到這點就好,不要要求太高。
所以,我用朋友圈發生活小事和記錄一朵茉莉花的花期;我用豆瓣記錄書評影評和朋友暢聊人生與人性;我用輕想連載紀錄我的學畫畫歷程,獲得鼓勵和點撥;我用微博尋找我愛的插畫師並加以學習。
不奢求正準備休閒的人們滿足你所有的要求,是對自己也是對他人的一種理解和包容。認準不同圈子不同的能力,才能穩準狠的獲得你
-
4 # 吸了口氣
曾幾何時,朋友圈內各種狀態、評論四處氾濫。吃頓飯,喝杯水,都要拍照發幾句話來記錄生活。那時候生活中雞毛蒜皮的小事,喜怒哀樂,跟人拌個嘴,去哪逛個街,都喜歡往朋友圈上一發,然後和好友評論互動。
可如今,朋友圈已經變了味道。有趣的動態越來越少,廉價的廣告越來越多。很多人沒事不願發,有事不想發,朋友圈的狀態也徹底變成了一條橫線。不妨開啟你的朋友圈看看,還有多少有趣的內容?你能通過朋友圈瞭解多少好友的近況?
0 1
0 2
不想被熟人窺探生活
可另一方面,現在的人們,都忙於生計,忙於事業,哪裡有多少時間去交際,去真正關心別人的生活。
有一句很殘忍的話,不知道該不該說,除了真正關心你的人,你的親戚朋友並不希望你過得比他好。
誰人背後無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
人都喜歡評論,在普通的人,茶餘飯後總需要一點談資,明星八卦、生活瑣事。人言可畏,一個人的嘴堵不住悠悠之口,難免會有人惡語中傷,無論你過得好與不好。朋友圈大多是親人,朋友,同學等等,所以他們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會顯得在意一些。
於是如今的成年人,都逐漸的封閉自己,隱藏自己,將內心的喜怒哀樂藏於心,不表於情,更不會將朋友圈當成發洩的場地。或者乾脆轉移到其他社交平臺,就算惡意評論也可以不在乎,忽略不計。畢竟那只是網路場所,不會影響到你的現實生活。
0 3
當一個人變得成熟,心態也越來越平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任何事而崩潰或煩惱,那他的心就越來越趨向於淡然,超脫生活不可能,但控制自己的心境讓自己的心變得平靜安寧完全可以做到。
-
5 # 銘地帶你看
但凡是銷售,大都要先跟客戶培養信任關係,從陌生變熟絡,沒有微信前,這段關係的建立很麻煩的,要n幾拜訪、吃飯、喝茶、送禮物,才能慢慢給客戶留一個印象,往往還是一個很油膩的印象。但有了微信,朋友圈互相關注一段時間,有自己風格的朋友圈展示,你來我往,談不上多熟,但隱隱約約總有個印象,信任關係就建立起來了。
不是每個人都要做銷售,可每個人都要跟陌生人建立信任關係。尤其是同事、上級、客戶、甲方、供應商,誰又能逃離整個社交圈呢,freelance也需要跟各種金主代理聯絡的呀。追求絕對自由的人,大都最不自由;只有接納相對自由的人,能真正自由起來。
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發的問題:
1、我一直建議我的同事,發朋友圈要有個人風格,不要追求當孔雀擺尾巴展示自己,那種炫耀式的虛榮心去約炮軟體上搞好了。就以興趣為主導,形成自己的朋友圈風格,它會被人當作裝逼,可時間長了就能被人理解成興趣。我們都是會被誤解的,但誤解並非死結,解開了,原來不是裝逼,真的只是興趣,還蠻不錯關係推進。喜歡讀書的多拿朋友圈記錄讀後感,喜歡運動的多記錄運動相關的內容,喜歡音樂的多發跟音樂相關的主題。一旦是興趣為主導,不僅能避免自己亂炫耀變成hypocrisy,還能真實的展現自己,增加交朋友的機率。越大越難交到真心朋友,但友情珍貴,也不能直接放棄呀。
2、要擅長使用「遮蔽」、「分組顯示」功能。摯友、同事、領導、下屬、親人,要放進不同的分組裡,大部分人都是qq時代訓練過分組的人。發朋友圈時注意下,能保持內容不傷害自己。把放飛自我的朋友圈內容放給下屬看,終歸是有點尷尬的。
3、不喜歡的朋友圈內容,要遮蔽,但少judge。三觀不一樣,看法很難互相理解,索性遮蔽了省心。但要認識到,這類朋友並非就不能相交,很多時候只是網上發表看法的時候觀點有衝突,生活中完全不一樣的,人複雜,生活更復雜,它多面,不是非黑即白,討厭的要死的某個人關鍵深刻卻可能為自己挺身而出一下,人跟人之間,還是樂觀點看待比較好。
住院找不到床位,約不到專家號;
長途卻買不到車票,著急想打順風車卻不知道找誰好;
想買保險,卻找不到熟悉幫忙看看合同... ...。
日常多注意,把自己的交際圈培養豐富一些,才經得起風險。
人生喲,要面臨的風險真是萬萬千。二十幾歲人生坦蕩自由的時候天高任鳥闊,可人生只有一個二十幾歲,越往後要求人的機會越多。
中國的人際關係特別,特別重人情。
特別年輕的時候厭煩這股人情的油膩,可需要的時候,只覺得大腿香噴噴呀。稍微接地氣一點,自己也許沒那麼清新,又何必清高呢。冷靜看待,適當把交際圈豐富一點兒,總在不經意的時刻讓自己少一些難處。
-
6 # 得不到你的大豬蹄子
首先呢 個人對發朋友圈的態度是分享和記錄生活中的某些事,可能在讀書的時候剛接觸到網際網路,特別是對可以分享自己所見所聞的朋友圈更加的感興趣,所以在上學的時候比較喜歡發朋友圈,像旅遊、美食、糟心事、搞笑的、還有好聽的歌曲和電影都喜歡放進去,主要是記錄自己的點點滴滴以外,也是為了向別人展示自己對待生活態度樂觀的一面,然後第二個高峰期大概就是在追女朋友的時候吧,可能算是小心機一些,經常分享自己鍛鍊,旅遊的記錄,還有一些比較幽默的分享吧,甚至於一些她比較關注的東西,主要是為了吸引她的注意嘛,這樣寫的有些小心機了,但是總的來說那時候都是偏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朋友圈。
接下來就是大概是在工作之後,發朋友圈的次數是驟減,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工作的壓力,平時上班都很忙,哪有時間體驗什麼歲月靜好,當然這也只是一部分原因,還有就是相較於大學,上班以後自己的圈子也小了一些,工作上的同事很難去成為真正的朋友,本來自己性格就比較慢熱,所以就算是發朋友圈都是會刻意的遮蔽某一部分人,而且還有一點也算是自己上班之後才明白的,真正在乎你的人,不管你有沒有發朋友圈,你生活的點點滴滴他都會知道,畢竟很多事自己想分享的只有很小一部分人。
就像是那種突然就不想和所有人分享自己的生活了,萬一別人還覺得煩遮蔽你了,既然我做不到讓所有人都滿意,那我就選擇最保守的方式來生活。
-
7 # Ben的搞笑整人計劃
我之前在朋友圈親眼目睹過一次網路暴力。 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姑娘,在外地上大學,她媽媽患了癌症,但是怕她擔心一直沒告訴她,直到病情惡化再也瞞不住了,才趕緊通知她回家。 她在病床旁陪伴了媽媽不過月餘,媽媽就離開了。
她很難過,也不知道能找誰說說疏解心裡的難過,她真的很後悔、很自責,為什麼沒多給家裡打幾個電話?為什麼上個節假日沒買票回家?為什麼沒能細心一點留意家裡的異常。
有天晚上她哭了一場,發了一條朋友圈說:媽媽,我好想你,我好後悔……不知道你在天上還好嗎? 我正好刷到了,就給她評論了幾個擁抱的表情,但沒想到過了一會兒她私信我,給我發了一張截圖。
我不知道得是多冷血的心腸,才能在這樣的動態下宣洩這樣的惡意,但我知道,那個女孩子真的會因此受到很大很大的影響。
於是我告訴她:“總有些人出門不帶腦子和良心,不要跟他們一般見識,也別因為他們的話懷疑自己,天堂沒有病痛,媽媽一定是希望你過得開開心心,倖幸福福的。”
但讓我覺得很難過和很無力的是,不是每一個被網路暴力的人,都能恰好得到安慰。
我想起有一次我在微信裡發了一張自己的照片,並且附文“攝影師剛把修好的照片發了一部分給我,開心~”結果沒過一會兒我翻評論就看到一條特別不和諧的聲音: “這就叫修好了?你的錢還真好賺!” 我愣了一下,本來想回復,最後默默停下了手。
你沒法跟對方去解釋,因為對方說這句話就只是為了自己痛快,他並不在意會不會對你造成傷害,更不在意你要解釋什麼。
-
8 # 晨氏記號
01
2017年多一些,有6條。
我設定的許可權是半年可見,僅展現的2條是商場活動和“菠蘿蜜好吃”。
貧瘠的文字當然無法招待別人的好奇心,但對於想要窺探我生活的“朋友”,我最大的禮貌就是:你沒被我遮蔽。
說起來,我和我爸倒是互相遮蔽的狀態。
真巧,我不想看他的老年生活觀,他厭煩我表姐的晒娃日常,順便防止我以後刷屏,也遮蔽了。
前幾天要給我轉錢時,他還質疑:“我加了你嗎?”
話怎麼說來著,冷漠會遺傳,我們這對父女在處理人情世故方面像極了。
阿諛奉承的話講得結巴,對裝逼親戚卻冷笑得十分自然。
家庭聚會全靠我媽熱絡,我和他除了玩手機,就在謀算著怎麼把對方推出去擋酒。
還行,目前為止,沒有多少人特意來私聊我,揪著問為什麼不髮狀態。否則,真的hard to say。
想到一個眾所周知的段子,夫妻肺片裡沒有夫妻,老婆餅裡沒老婆。
為什麼要把不熟的人圈在一起,然後給不熟的人,觀看我生活的權利。
要求我的生活,不能頹廢,不能偏激。
耗盡心力,收穫到的大眾評分,有多少能折現呢。
也許我的“好友們”各自都有上千個“好友”,有的奇葩,有的浮誇,有的富豪,有的美貌……
而我只是旋轉壽司軌道上的一碟醬汁,不同的是,我下去了,就不會再被轉上來。
02
以上是一些虛構的怨氣,我沒有多愁善感到那個地步。
又要開始回憶了,又要暴露年齡了。
兼職的經歷並不愉快。
有的家長認為交了學費沒效果,是老師水平不好,於是來找學校麻煩。
校方表示是你的孩子不配合,不認真,我們不能退錢。
我一個兼職的大學生,做著客服的工作,夾在兩方勢力中間,苦不堪言。
然後繼續在qq上,生龍活虎,虎頭虎腦,腦資真棒。
而如今,我把空間關了,以前常水的群退了,甚至不在公司的電腦上安裝qq了。
因為我嫌上面的小學生太多,不夠成熟。
我對“分享”,失去了熱情,對說心裡話,加強了警戒。
對所有,展現真實的我的社交,充滿畏懼。
我對自己的生活,甚至是自己本人,都不甚滿意。
我不想留下任何一點我曾經又蠢又土的證據。
03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我給自己的標準是“自私的好人”。
上次刷機,相簿裡有九千張照片,店主說備份的時間會比較長。
我說,算了,都不要了,直接刷吧。
最後,我拿著暢通執行的空手機回家,把必要的軟體一個一個安回來。
至於那些消失了的,再也找不回來的瞬間,對我而言,不足掛齒。
-
9 # 三雕雕
微信是2013年註冊的,那會別提多新鮮,沒有微商,沒有推廣,極少而又正能量的公眾號,不可否認,一下子被這個軟體吸引的沒日沒夜;因為新鮮,我喜歡瀏覽,看看大家都在幹嘛?很喜歡加好友,許多人好像又因為一個軟體走近了些許,好多年沒有聯絡的同學,過去的同事,甚至平時沒有走訪的親戚,哈哈哈,很好奇的說!
同時多了一個叫做“朋友圈”的平臺,上面有旅遊,有美食,有養眼的男生女生,也有一些深夜崩潰,壓力釋放,所以看個朋友圈,基本就可以知道你的好友現在喜怒哀樂;我亦如此,我很愛晒,晒吃的玩的喝的,我不開心也會晒,我買新手機,收個禮物,都要秀一下,但是……直到有一天,我無意聽到一個朋友說,有人這樣評價我,不知為何我喜歡這樣發朋友圈,這種生活就過的這樣飄飄然,對世面這麼淺見識?對於心智還是比較簡單粗暴的我來說,確實無名火不打一處來,所以,我遮蔽了他!因為我並沒有意識,我打擾到我朋友圈裡面所謂“熟悉的陌生人”,確實,晒朋友圈也是晒個虛榮心,這點…等我的年齡跟心智匹配了點,我才有認知,因為喜歡看你快樂的人看你過的好會替你快樂,但也有所謂的見不得你好!有心裡不痛快,我也會發個朋友圈,不是為了給誰看,也不是想求得幾句安慰話,只是不說出來怪難受而已,卻也變成別人的茶餘飯後。
後來不發朋友圈,不分享我以為的美好,是因為,一位好朋友出國了,但一直沒見她發朋友圈,她可是一個微信控,不發是不行的,而且她的心思非常細膩,路邊一朵花,天邊的一片雲,河邊的一株草,都能引起她的注意,被她拍的美美的放在朋友圈;於是我問了她,她便私信給我好多美照,有黃昏落日的沙灘,有葡式建築的小鎮,有群鳥圍繞偏偏起舞…我說“怎麼不發朋友圈,看著都心醉”,她說,我也很想發啊,可是我現在害怕發了,
不是被人說了嗎?優秀的人不發朋友圈,因為沒什麼值得炫耀的;相愛的人不發朋友圈,因為最愛的人就在身邊;太忙的人不發朋友圈,因為沒時間取悅別人;看完她的話,我深有同感,其實之所以喜歡發朋友圈,依照我平時對她的瞭解,絕對只是想要記錄生活而已,但沒想到卻被貼了這麼多的標籤。其實剛開始,我也抱著滿不在乎的態度,隨著自己的性子想發就發,可後來我朋友圈裡增加了很多人,我的老闆、同事、合作伙伴等工作上有密切往來的人,真的不得不收斂一下。
雖然我也可以設定分組可見,但是想想玩微信不就是因為溝通便捷?如今發個朋友圈都要偷雞摸狗,乾脆我就不發了,反正現在的交集也沒有以前那麼隨心所欲了,很多時候甚至陷入不敢說的境界!不過大概社會現在,是當你在興奮的東張西望時,他人已經在為自己能躍進更高的圈子步步為營了,他已經將眼前的奇景變成了人生的常態,你在P圖發朋友圈時他不以為奇。
-
10 # 騙子糗大了
清晨,天還沒有亮,強忍著睏倦按下了結束第三遍鬧鈴的按鍵,掙扎著張開了雙眼,起身,按部就班。
12月份已經很冷了,從房間裡都能隱約聽到外面的小北風吹的樹枝“嚓嚓”直響。
馬上就要開始一天的征程了,穿好衣服下了樓,剛出單元門,瞬間冷風撲面,下意識的眯著眼睛,用手捂上了鼻子和嘴,全身抖抖的,快步走。
哥們,需要帽子支個聲,XXX品牌的……
哥,小妹這有男士專用護膚霜……
你好,我是賣男士棉服的……
哥,需要口罩可以聯絡我……
晚上約一下吧,涮羊肉
叫上我!
幸虧有後兩條讓我感受到了真實朋友的溫暖以及美麗涮羊肉的誘惑,要不然,我的內心可能比外邊的天氣更涼。
涼,不是因為別的,而今朋友圈已不在有最初的那種祥瑞和純粹,以前,無論在做什麼,偷閒也想刷下朋友圈,看看裡邊的朋友們各種動態,看他們此刻都在玩兒什麼,吃什麼,喝什麼,吐槽什麼,又去哪野了…
其實這個說法我認為很貼切,難道不是嗎?!
每天都被各種產品廣告刷屏,連真朋友的訊息都被刷掉了。
好吧,我開始不斷的遮蔽再遮蔽,總算好多了。
回覆列表
就像喝海水解渴,越喝越解不了,就不喝了。
讀大一的時候,加入了學生會的部門。
大家都發了,我不發豈不是顯得我很不合群?
於是我也跟著發了,收穫了一波同部門的贊。
我得到歸屬感了嗎?並沒有,只滿足了一時集讚的虛榮心。
倒頭來還覺得自己挺虛偽的,又附和,一點都不酷。
我敢保證,大多數人基本都不懂怎麼安慰人。
開啟聊天框卻開始猶豫,彼此的關係都不太熟,這樣的關心會不會顯得八卦。
卻引來更多的誤解,甚至被貼上了“原來你是這種人”的標籤,多麼令人沮喪。
立了很多flag,是渴望得到鼓勵。
卻換來一堆的嘲笑與否定,無論善意惡意,自己都恨不得從來沒說過。
分享高光時刻,是為了告訴自己和他人,每一步努力都在實現理想自我。
卻換來喜歡炫耀愛裝逼的印象,成為茶餘飯後的揶揄。
這個世界人人都很忙,誰都沒有義務滿足你的心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