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泊圖泊途

    宋江只是大家認為的“害群之馬”或者是“異想天開”式害群之馬。

    招安這種事要是沒有比較多的人支援(或者觀望),縱使宋江再仁義,吳用長了一萬張嘴,這事也辦不成。

    一個山頭領導,怎麼的也得保證一半人的利益,事情才可以實施下去吧。

    或者再退一步,起碼的保證主要成員的利益。

    不過主要成員有反對派,魯智深、武松首先就不同意,李逵同意不同意也就那個樣子。

    除此之外,阮氏三兄弟雖然沒說什麼,但是肯定是不想招安,阮小七為代表。當時把御酒喝了,後來又把方臘黃袍穿了,他對宋徽宗可以說是一點都不重視。

    林沖那麼恨高俅,偏偏樂和在唱《滿江紅》時,他一句話沒說出來。

    其他朝廷舊將基本沒有不想招安的,後來看他們的結局,有不少人當官當的還不錯呢!

    有些人微言輕的比如時遷、段景住、侯健,發不發言都一樣,除非有很多人都發對招安,他們的發言才有點用。

    還有些隨波逐流的人,晃來晃去,在哪都一樣,本身對朝廷也沒那麼反感,混口飯吃就行了,這樣的人在宋江的領導下,也就言聽計從了。

    所以,我們看來,宋江是害群之馬,但是梁山好漢可未必這麼認為。

  • 2 # 長湖火鳳凰

    宋江是不是“害群之馬”,我們應該突破時空、環境的侷限性,從人本主義的思想來看待這個問題。

    中國曆來有“蓋棺定論”之說。由於梁山眾英雄跟隨宋江接受朝廷招安,然後徵方臘,多少英雄好漢,死的死,傷的傷,有的遠遁江湖,有的出家當和尚……因如此結局,大家都覺得梁山英雄們一定是被宋江害了,於是都說宋江是“害群之馬”。

    評價一個人,一件事,都不能脫離當時的人文環境的侷限性。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今天你能指點、評價“某事是對的、而某事是錯的”,但假設事情擺在你的面前,你是否會作出同樣的選擇?這是個問題。有人說宋江是“害群之馬”,主要是針對招安之事。我們今天閱讀《水滸傳》,都會為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一事嘆息不已,可是,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下,作為梁山領袖的宋江,面臨招安的問題,我們需要討論一下樑山眾英雄的處境,宋江的想法,以便弄清楚宋江究竟是不是“害群之馬”的問題。

    一、從梁山組織如何得以成立的角度看,宋江並不是“害群之馬”。

    《水滸傳》中,宋江原先在山東省鄆城縣衙門任“押司”一職,相當於今天的縣委秘書辦公室草擬檔案、請示、公告一類的公職的人員。是《水滸傳》中,為數不多的文人之一。宋江為“吏”多年,懂得些當時的法律常識和官場運作的潛規則,為人平素為人仗義,好結交朋友,以“及時雨”而天下聞名。當聽到“晁蓋等人因黃泥岡劫了生辰綱,官府正在派人追捕”的訊息,宋江及時把得到的訊息暗中告知晁蓋,晁蓋得以逃脫,上梁山稱王。從這一節可以說,如果沒有宋江暗中告知,晁蓋等人會立即被抓,也就不會有將的梁山一百零八將;而由於得到宋江的幫助,梁山組織得以正式成立。所以在一開始,宋江並不是“害群之馬”。

    二、在梁山發展壯大過程中,宋江是否算“害群之馬”?

    1、宋江為官時,人稱“孝義黑三郎”、“呼保義”,可見其人對封建社會的“忠孝禮義”是很講究的,也正是這個講究,使他贏得了梁山眾人的尊敬。宋江文不及吳用,武不及林沖、武松等眾多英雄,那宋江為何能夠得到梁山眾英雄的擁護呢?總的說來,就是宋江的“忠孝禮義”思想得到了梁山英雄的認可!晁蓋等人上梁山火拼了王倫後,梁山實力也不過如同二龍山一般,一個草寇窩罷了;直到宋江上梁山,帶來了李逵、武松、花榮、呂方、蕭讓等實力派人物,梁山實力大大增強,有了對外擴張的硬核支撐。

    2、當然,在梁山的發展壯大過程當中,有部分是被宋江、吳用“坑蒙拐騙”逼上梁山來的,比如“玉麒麟”盧俊義、“避震火”秦明、“金槍手”徐寧等人。這些人對宋江可能是有意見的,他們若在心裡想著宋江是個“害群之馬”,完全擾亂了他們的生活,毀壞了他們的前程,是可以罵宋江為“害群之馬”的,但事過境遷,木已成舟,各位被“逼上梁山”的好漢只好先嚥下這口氣,口裡客氣地稱宋江一聲大哥,心裡罵他“害群之馬”是可以理解的。

    三、宋江即使主動接受招安,也不能說他是“害群之馬”。

    1、宋江的遠見。梁山上一百零八英雄,上千人好漢,貌似威風凜凜,但是說白了,其實是一幫烏合之眾。梁山好漢中,有落魄英雄如“豹子頭”林沖、“小李廣”花榮、“青面獸”楊志等人;但更多的是痞子無賴,如“白日鼠”白勝、“赤發鬼”劉唐、“王矮虎”王英、“鼓上蚤”時遷等人,平日遊手好閒,非賭即盜,行為非常不撿點。梁山幾次下山攻打山寨,收穫頗豐。但是“死水經不起瓢舀”,好漢們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秤分金銀,再大的金山,也終有吃垮的那一天。為了維持這種表面風光的局面,他們又只能繼續打家劫舍,不惜與朝廷對抗。宋江是個有政治思想的人,看到這種惡性迴圈的情況,開始考慮梁山將來的出路。(1)宋江至少是看清了一點:繼續與朝廷對抗,他們一幫烏合之眾,對抗朝廷百萬大軍,往日的勝利,實屬僥倖。若朝廷重視起來,高下立見分曉;既然打不過,那麼只有接受招安。而且在梁山鼎盛的時候選擇招安,那真是明智之舉。試想,若與朝廷拼命對抗,出現敗局才想著招安,朝廷都是昏君、庸臣嗎?這個時候想招安就沒門了。即便有人從中調停,勉強給出招安政策,條件也只會是極為苛刻的。

    (2)李逵、林沖等人是反對招安的,但不能由著他們的性子來。即使朝廷一時拿不下樑山,任其存在,梁山也不過在周圍幾百裡活動,而周圍的地主由於梁山的攻擊,在這夥“強人”面前,只好選擇搬家出逃,逃不了的也會把財產轉移出去。這樣,梁山眾人坐吃山空,長此以往,還是沒有出路。

    (3)就算攻擊朝廷成功,梁山註定付出比徵方臘更大的代價。試想一下,方臘才八位好漢,十來萬人(嘍囉、農民),便折了梁山三分之二的兵力;若是朝廷全力以赴,梁山眾人必敗無餘。只是因為看到招安後各英雄的悲慘結局,就罵宋江“害群之馬”,其實宋江也是無奈的!

    四、從特定的歷史範圍看,宋江仍不是“害群之馬”

    宋江生存在封建社會,從小受的就是封建“忠孝禮義”的思想教育,當年他在梁山上樹起“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的時候,也明確表示“反臣不反君”,皇帝就是“天”,這在梁山眾英雄心中是得到統一認識的。封建皇權思想深深紮根在宋江的腦袋裡,他想的是招安後,為梁山眾人贏得一個好的歸宿,可以“封妻廕子”,可沒想到朝廷太黑暗,直接讓他們去征討和他們自己一樣出身的兄弟——方臘。而梁山眾兄弟之所以仍然選擇跟隨宋江,是因為他們也認同宋江的封建主義思想的。

    總之,梁山註定是沒有多少出路可以選擇的;而接受招安,是宋江設想中比較好的一條路。這時候你說宋江是不是“害群之馬”已不重要,“千秋功過任評說”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你忘不掉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