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騾子孤獨

    談秦說漢(343)

    《三國演義》中關雲長溫酒斬華雄的故事成為千古傳唱,但正史《三國志》中華雄卻是被孫堅的軍隊斬殺。關於董卓的部將華雄之死,陳壽的正史記載與羅貫中的小說演義差異太遠,哪一種記載更加可信呢?我認為華雄被孫堅斬殺更符合邏輯。

    《三國演義》屬於小說範疇,有藝術加工的成分,因此裡面會有一些情節虛構與浮誇。《三國志》是三國時代的斷代史,屬於正史,所記載的內容有一定的嚴謹性。演義小說只是茶餘飯後的消遣罷了,歷史的真相應該從正史中找到合理的依據。

    《三國演義》中,關雲長溫酒斬華雄,一戰成名

    東漢末年,董卓率軍進入洛陽,廢立皇帝,引起天下憤怒,操矯詔檄文號召各路諸侯征伐董卓,得到十八鎮諸侯的響應。大家推舉兵力最多的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袁紹任命其弟南陽太守袁術督運糧草,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自請為先鋒。

    北平太守公孫瓚與平原縣的劉備、關羽、張飛一起,率軍一萬五千人,加入討伐董卓的聯盟。

    孫堅率部攻打汜水關失利,濟北相鮑信之弟鮑忠被華雄手起刀落斬於馬下,接著孫堅的先鋒部隊又被華雄半夜劫了營寨。混戰中,孫堅打不過華雄,只得落荒而逃,而華雄又緊追不捨。於是孫堅與部將祖茂互換衣帽,祖茂化妝為孫堅引開華雄。

    孫堅得以逃脫,但他的替身祖茂卻被華雄斬殺。孫堅重整程普、黃蓋、韓當等將領的軍隊後,向盟主袁紹求救,袁紹派南陽太守袁術之驍將俞涉出戰,但戰不到三個回合,又被華雄一萬斬於馬下。冀州刺史韓馥的上將潘鳳出戰,也被華雄斬殺。

    袁紹與十八路諸侯商量破敵之策,諸侯們皆懼華雄之勇而不敢出戰。這時,與劉備一起在北平太守公孫瓚麾下效力的馬弓手關雲長主動請纓出戰。出戰之前,曹操命人倒了一杯熱酒,欲為關雲長壯行。但關雲長卻說:“酒且斟下,某去便來。”

    關雲長出帳提刀,飛身上馬,與華雄單挑。諸侯們正欲派人打探戰況,關雲長已經提著華雄之頭,入帳擲於地下。這時,曹操端在手中之酒杯,溫熱尚存,眾諸侯齊聲喝彩。自此,關雲長的名稱大振,溫酒斬華雄也被編成“正字戲”而千古傳唱。

    《三國演義》中,曹操手下的猛將有樂進、李典、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將;孫堅手下還有黃蓋、程普、韓當等將,皆有萬夫之勇,偏偏都懼華雄之威而不敢出戰,讓馬弓手的關雲長一戰成名,很明顯是羅貫中藝術加工的效果

    《三國志》中,公孫瓚的堂弟被袁紹所殺,軍隊被袁術吞併,但劉備、關羽、張飛仍在平原縣,壓根就沒有參戰

    公元184年,鉅鹿人張角發動了黃巾起義。劉備與關羽、張飛於桃園結義,並投身於參加征剿黃巾軍的部隊。但高唐被黃巾軍攻破後,落敗的劉備與關羽、張飛只得一起投奔於中郎將公孫瓚,公孫瓚任命劉備代理的平原縣令,後來又兼任平原相。

    公元190年,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國相鮑信、長沙太守孫堅、代理奮武將軍曹操,推舉袁紹為盟主,同時起兵討伐董卓。

    這時的公孫瓚已被董卓任命為“奮武將軍”,封為薊侯,手下有一萬多馬步兵,屯駐於右北平(今內蒙古寧城縣西南),歸屬幽州牧劉虞的管轄。因此,董卓為患洛陽的時候,公孫瓚在右北平郡屯駐,劉備、關羽、張飛在平原縣,不與華雄交集。

    十二路諸侯圍攻洛陽,曹操把公孫瓚的“奮武將軍”都代理了 ,說明討伐董卓的盟軍裡壓根沒留公孫瓚的位置。但董卓遷挾天子遷都於長安後,形勢產生了變化,公孫瓚在幽州牧劉虞的指示下,派堂弟公孫越率數千人馬加入了袁紹的諸侯盟軍。

    當時孫堅已經在魯陽城屯駐,公孫越率數千人馬與孫堅一起防守董卓。但是,袁紹卻暗中令周昂進攻公孫越,同時董卓的大軍也在進攻魯陽城。孫堅戰敗退守梁東,公孫越戰死,其屬下數千人馬被袁術兼併了,公孫瓚在盟軍中的勢力消失殆盡。

    正史中,公孫瓚並未親自參加討伐董卓的行動,其堂弟公孫越被袁紹領導的盟軍將領周昂斬殺後,軍隊被袁術吞併,公孫瓚的堂弟公孫越壓根就沒有與董卓的軍隊作戰。劉備、關羽、張飛仍在平原縣,因此不存關羽溫酒斬殺華雄的故事

    《三國志》中,祖茂並未被華雄斬殺,華雄反而是被孫堅的軍隊砍了腦袋

    公元190年,長沙郡守孫堅響應曹操的矯詔檄文,出兵參與討伐董卓。大軍路過荊州時,殺了荊州刺史王旭,行到荊州之兵後,隊伍達到了幾萬人。到達南陽時,又殺了南陽太守張諮,又得到了南陽之軍,與袁術之軍匯合,屯駐於魯陽城。袁術上表推薦孫堅為破虜將軍,兼任豫州刺史。

    孫堅率軍進攻董卓失利,退軍於梁東屯駐,但董卓的追兵尾隨而至,將孫堅的軍隊重重包圍,其他諸侯不但見死不救,總督糧官袁術還扣押了孫堅的糧草,孫堅的糧草耗盡,只得率數十騎兵突圍。由於孫堅平時戴著紅色的包頭巾,很容易辨識。

    孫堅只得脫下包頭巾,讓親近的將領祖茂戴著,吸引追兵,孫堅方得以逃脫,與程普、韓當、黃蓋等將領彙總,並收集殘軍。祖茂戴著孫堅的包頭巾,逃進了樹林,並將包頭巾放在墳墓間燒殘的柱子上,自己潛伏於樹叢中,躲過了董卓的追兵。

    正史中,孫堅在魯陽被董卓擊敗後,祖茂扮成孫堅的替身讓孫堅逃脫,祖茂在樹林中以“金蟬脫殼”之計躲開追兵。孫堅退守梁東後,又被董卓擊敗,再次重整軍隊,在陽人與董卓的軍隊作戰,大獲全勝,並斬殺了董卓部下的都督華雄

    《三國志》:“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結語

    《三國演義》中,關羽溫酒斬華雄,一戰成名,成為影響至今的一代武聖。但在正史《三國志》當中,劉備投靠公孫瓚之後,被任命為平原相,曹操號召天下討伐董卓,劉備、關羽、張飛都仍在平原縣。因此,關羽溫酒斬華雄只能當故事聽聽。

    事實上,公孫瓚一直與袁紹不睦,劉備與公孫瓚曾一同拜盧植為師,是有同窗之誼的。而劉備投靠公孫瓚之後,曾多次參與公孫瓚一起,攻打袁紹,故被封為平原相。因此,劉備、關羽、張飛與公孫瓚一起加入袁紹領導的盟軍,這本身也很難。

    關羽溫酒斬華雄,是小說情節的重新整合與演繹,但讓關羽貪孫堅斬殺華雄之功而被世人敬仰至今,羅貫中是有點不厚道了。以華雄一己之力,就能阻止袁紹領導的數十萬盟軍不得前進,這本身也不現實。所以說,瞭解歷史還是要多讀正史。

    2021/2/8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夢中的經歷如此逼真,而醒來之後卻很快就遺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