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丹霞老師

    青少年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分析:

    當今的青少年,大多都是以獨生子女,再加社會環境和家庭教育的不同,他們往往雖未進入社會,但卻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生、看待社會,然而他們的年齡、心理、思想方法和思維方式以及社會閱歷和社會實踐都與社會發展有著一定距離,表現出一種不適應,常常處於一種困惑的矛盾膠著狀態。

    第一,年齡與生理條件。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個時期都可能產生,但青少年時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這主要是由青少年迫切希望扮演的角色要求與家長、老師對他們不合實際的角色期待發生激烈衝突所致。同時,也和青少年知識經驗不足以及思維的片面性有關。當人進入青春期後,生理上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出現了第二性徵,各種生理機能基本發育成熟。在心理上正處於“斷乳期”,隨著成人感的產生,獨立意識不斷增強,他們意識到自己長大了,要求成年人把他們當大人看待,理解他們、尊重他們。而他們不久之前畢竟還是小孩,許多家長、教師的觀念還來不及或不願轉變,仍把他們當成孩子看待,對於青少年的煩惱、要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給予積極引導。於是,青少年因需要不能得到滿足,自然產生了很強的逆反心理。

    第二,心理過程發展的不平衡。青少年時期,認識、情感和意志的發展往往不平衡。主要表現在他們的情感、意志的發展先於認知的發展。在認知問題上,又容易出現非理性的認識。同時,許多青少年,由於他們的學習目的不同、需要不同、動機不同,在認知過程中,受每個人內部環境的不同影響,造成青少年在由知向行的轉化過程中,不能正確地轉到社會所要求的行動上來,因而極易產生逆反心理。

    第三,好奇心的驅使。青少年多數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驅使,他們喜歡新事物和新知識。心理學研究表明,好奇心過強能形成一種特殊的心理需要,這種心理上的認知需要可以轉化為學習活動的動機,誘發學習興趣,促使和推動學習者去探索有關的事物和認知資訊。青少年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迷信、不盲從,具有較強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正是他們好奇心的具體表現。一般說來,人們對於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這就是所謂“禁果逆反”。我們有些老師、家長禁止青少年做某事,卻又不說明為什麼不能做的理由,結果適得其反,使“不要吸菸”、“不要早戀”之類禁令達不到應有的預期效果;對於被禁止、批判的電影、文學作品、理論文章卻懷著極大興趣去觀看、查閱……“被禁的果子是甜的”,好奇心驅使青少年有時甘冒受懲罰的風險去嘗也許並不甜的“禁果”。

    第四,思維品質的發展還不夠成熟。在認知發展的過程中,青少年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質雖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還很不成熟。加之社會經驗不足,不懂得用歷史的和辯證的觀點看問題,認識上容易產生片面性,看問題易偏激,喜歡鑽牛角尖,在論證不足的情況下,固執己見,走向極端。這些青少年往往自尊心、虛榮心很強,但卻不能正確地維護自己的尊嚴,而把教育者的勸說、批評、告誡看成是“管、卡、壓”,看成是對自己自尊心的損傷。因而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對立面上,出現了在口頭上加以回駁,在行動上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反心理。

    第五,身心發展與客觀環境之間的矛盾。青少年的需要,已由低層次的生理、安全需要,開始躍進式地大幅度向高層次的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審美需要發展。這個發展過程,常常不是一帆風順的,往往受到客觀環境的限制與阻礙,從而產生難以自解的挫折感。挫折和心理衝突是人的心理發展過程的必然產物,由於各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反映出來的強度大小也不盡相同。心理承受能力較強的人,能夠正確對待一切事物,比較容易調節自己的情緒,有能力把自己心理衝突的頻率減弱,保持正常平靜的心理狀態。然而,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弱,有時難於正確對待一切事物,調節不了自己的情緒,沒有能力把心理衝突平息下來。結果,挫折所帶來的消極心理影響不斷擴大,“反控制情緒”膨脹,逆反心理就會隨之而來。

  • 2 # 心聆奇境

    第一:主觀因素。

    1、青少年時期由於大腦的發育成熟並趨於健全,腦機能越來越發達,思維的判斷、分析作用越來越明顯,思維範圍越來越廣泛和豐富。特別是思維方式、思維視角已越出童年期簡單和單一化的正向思維,向著逆向思維、多向思維或發散思維等方面發展。尤其是在接觸社會文化和教育過程中青少年漸漸學會並掌握了逆向思維等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維的發展和逆向思維的形成、掌握,為逆反心理的產生提供了心理基礎和可能。

    2、青少年時期青少年在性方面的發育逐漸成熟,由此而引發的性徵越發明顯和突出,隨之性別意識、性意識便逐漸強化和建立。由於性的發育而導致的性別意識、性意識又進一步在心理上產生斷乳,進而形成漸趨強烈的個性意識、獨立意識、成人意識。正是這些意識的形成,使他們認為自己已長成大人,理應自己管理自己,決定自已。面對老師的教育,家長的指教,有意無意的迴避、反感甚至背離。教師誨人不倦的施教、家長苦口婆心的相勸等等,早已被強烈的獨立意識和成人感意向驅散了。

    3、青少年時期儘管生理和心理的發展有了極大的飛躍,但其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這種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現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體來說青少年在心理學認知發展中,由於閱歷和經驗的不足,造成其認識的不堅定性和易動搖性;他們的思維雖然具有獨立性、批判性,但他們認知事物和看問題時的偏差太大,從而出現認識上的片面、偏激、固執和極端化。對老師的正常教育往往從對立面去,思考,把老師的勸說、要求、批評,把家長的指點、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壓”,是和自己過不去,是對自己自尊心的傷害,進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對立面上。

    第二、客觀因素。

    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觀因素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響。家庭是青少年成長的根本環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會培養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質和個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長教育方式的簡單粗暴或命令式、專斷式等慣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學習等方面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等,這些都無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種壓力,當這種壓力不斷積蓄、沉澱,青少年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時,便在情感上對我們所進行的一系列教育、說教、勸說產生牴觸,在情緒上不滿,進而產生逆反心理。

    2、學校不良因素的影響。學校是青少年成長和社會化的主要環境,學校不良因素

  • 3 # 心翔心理

    主觀方面,是青少年正處於“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他們不希望被當成小孩,以成人自居。由於他們感受到外界無視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用各種手段、方法來確立“自我”與外界對立的情感

    客觀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點的不適當,往往也會導致逆反心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茶葉可以分為六大類,哪類茶對身體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