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潤玉程收藏推薦
-
2 # 鞏慶喜工筆畫館
謝邀:元朝時期所引發的社會劇烈動盪,在 促進南北文化大融合的澎湃洪流中功不可沒。更重要的是“紙張”和“墨”的大量生產製造,代替了絹上作畫。促進了文化交流。紙張大量生產、繪畫成本大大降低,使得好多文人雅士紛紛湧入了山水題材的創作中。這就為山水畫的繁榮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從這一時期開始由“山水精神”轉向“山水意境”的表現。
在繼承董源、巨然的基礎上出現了元四大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等。他們注重筆墨,講究法度、強調“詩書畫印”,筆法工細流暢,筆調明快、清麗,注重皴、擦點染等技法。
明初出現了浙派、代表是戴進,到中期
又出現了吳門畫派、以文徵明為代表、明後期文人山水為畫壇獨樹一幟、最突出是董其昌以書法入畫、發展了用墨方式。
清初宮廷畫家王時敏是主要代表,他的畫風對後世山水畫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明清兩代山水精神和意境方面、繼承中國傳統,創造了最後的輝煌。
二十世紀,山水畫在新文化運動中經受了生存的考驗。呈現出異彩紛呈的局面。如:傅抱石所提出的“筆墨當隨時代”與時代共融的關係。
現代山水在傳承的基礎上認同精神、意境和形式,吸收了“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藝術形式。為山水畫增添了新的生機。
加強中國文學趣味,更好地展現中國山水畫的民族特色。
山水畫在中國畫中是一大科目。由於工作原因至今沒有學習完善。個人淺見、僅供大家參考。
在中國山水畫絢麗多姿的元代,最能代表元代山水畫風面貌的,是以元四家為代表的繪畫風格,他們成為元山水畫風貌的代表。宋畫的“尚理”、“尚法”、“圖真”,幾乎是所有五代及北宋初畫家的理想,這一觀點影響到了南宋,到了元代後才轉而變為對內心的關照和抒發,由描寫宏大的宇宙觀的精神觀念一變而為尋求內心解脫和逸筆草草的不求形似的自身追求。這是宋元兩代不同山水畫家的不同的理想,也轉而變為元代山水畫風格之變的內在契機。文人畫的形成,他們的成就代表著整個元代山水畫藝術的高峰,他們的繪畫對後世山水畫影響巨大。
四家當中以黃公望、倪攢、吳鎮、王蒙,四家對於山水畫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四人均是江浙一帶人,都擅長水墨山水併兼工竹石,為典型的文人畫風格,他們生活在元末社會動亂之際。雖然每個人社會地位及境況不盡相同,但他們不得意的遭遇是相似的,在藝術上都受到趙孟頫的影響,透過他們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國山水畫的筆墨技巧達到了一個高峰,對後世的繪畫,尤其是“南宗”一派影響巨大。元人的畫疏鬆通透而又不懈怠,這反映在黃公望的畫中最為明顯,而又最具代表性的《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霧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等都是他的經典作品。不論是簡是繁,或密或疏,但都能章法嚴謹而筆法松秀,給人一種清淨冥和的內心體驗和感受。這些作品中最能代表他成就和最具影響力的作品當屬《富春山居圖》,這是他晚年創作的一幅長卷,畫卷在章法圖式上採用大開大合的形式,視點隨著山巒的起伏而緩緩移動,平崗連綿,僅此就足以令人心曠神怡,如果單看看畫面的一個區域性,乾溼被擦變化豐富,濃淡間映,筆筆寫出,無不體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而在技法上突破了董巨的藩籬,雖依循著趙孟頫的《水村圖》等作品中所使用的方法而又有所突破,質變為一種全新的藝術表現手法,使元代山水畫的面貌轉變得以完成,有人把《富春山居圖》比作右軍之《蘭亭》,足見其成就之高。
倪瓚,家中富有,博學多才,四方名士常至其門。元順帝至正初年,散盡家財,浪跡太湖一帶。倪瓚擅畫山水和墨竹,師法董源,受趙孟影響。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以側鋒幹筆作皴,名為“折帶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筆,逸氣橫生。書法從隸書入,有晉人風度,亦擅詩文。存世作品有《漁莊秋霽圖》、《六君子圖》、《容膝齋圖》等。著有《清閟閣集》。
倪瓚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畫中採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帶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畫的代表畫家,其作品以紙本水墨為主。其山水師法董源、荊浩、關仝、李成,加以發展,畫法疏簡,格調天真幽淡。作品多畫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用筆變中鋒為側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幹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簡中寓繁,小中見大,外落寞而內蘊激情。他也善畫墨竹,風格“遒逸”,瘦勁開張。畫中題詠很多。他的畫由於簡練,多年來偽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蕭條淡泊的氣質。在倪瓚的畫論中,他主張抒發主觀感情,認為繪畫應表現作者“胸中逸氣”,不求形似。明清時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將他置於其他三人之上。明何良俊雲:“雲林書師大令,無-點塵土。”王冕《送楊義甫訪雲林》說,倪瓚“牙籤曜日書充屋,彩筆凌煙畫滿樓”。
王蒙;趙孟外孫,山水畫受到趙孟影響,師法董源、巨然,集諸家之長自創風格。作品以繁密見勝,重巒疊嶂,長松茂樹,氣勢充沛,變化多端;喜用解索皴和牛毛皴,乾溼互用,寄秀潤清新於厚重渾穆之中;苔點多焦墨渴筆,順勢而下。兼攻人物、墨竹,並擅行楷。存世作品有《青卞隱居圖》、《葛稚川移居圖》、《夏山高隱圖》、《丹山瀛海圖》、《太白山圖》等。其中,《青卞隱居圖》現藏於上海博物館。《葛稚川移居圖》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王蒙創造的“水暈墨章”,豐富了民族繪畫的表現技法。他的獨特風格,表現在“元氣磅礴”、用筆熟練、“縱橫離奇,莫辨端倪”。《畫史繪要》中說:“王蒙山水師巨然,甚得用墨法”。而惲南田更說他“遠宗摩詰(王維)”。常用皴法,有解索皴和牛毛皴兩種,其特徵,一是好用蜷曲如蚯蚓的皴筆,以用筆撳變和“繁”著稱;另一是用“淡墨鉤石骨,純以焦墨皴擦,使石中絕無餘地,再加以破點,望之鬱然深秀”。
吳鎮,元四家中,其他三家多用幹筆被寫,吳鎮則喜用溼墨繁筆描繪畫面,這也是吳鎮與他人不同的地方。如他五十七歲時所做的《漁父圖》,畫面的起首處畫有淺灘、諸石、水草,後有漁父舟中垂釣,當中一洲上有二樹,隔岸又是遠山溪流,隱隱杳然。畫用溼墨勾勒山石輪廓,略加被擦,復又溼墨渲染,再以濃墨點苔,整幅畫面給人沉鬱濃厚之感。事實上,吳鎮師法董巨,於巨然尤甚,他能變巨然的“淡墨輕嵐”而為“沉鬱雄厚”,給人以內力彌發,而不顯露痕跡的感覺,這是一個由層面審美所上升到人文乃至哲學的境界,也是元畫元代畫風轉變由內層次上所體現的最根本的東西。
代表元代山水的四家,因皆在筆墨技法上成就顯著,畫山水以寄託清高避世的情感,對文人山水畫典範的形成做出貢獻,迴歸唐和北宋的傳統,主張以書法筆意入畫,因此開出重氣韻、輕格律,注重主觀抒情的元畫風氣,弘揚文人畫風氣,以寄興託志的寫意畫為旨,推動畫壇的發展,反映消極避世思想的隱逸山水,從寫實到寫意,開啟中國文人山水畫的典範風格,對中國明清的山水畫影響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