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泥塵4

    就孩子而言,孩子越小接觸越好。在胎兒期嬰兒期就可以開始給孩子進行環境上的儒染。聽弟子規三字經道德經詩經古典音樂等等,到孩子開始說話學習了,4-7歲是孩子語音的學習吸收的關鍵期,這個時期最為好。抓住這個時期開始學習國學啟蒙知識如千字文百家姓等等的誦讀。更重要的是這個時期要開始接觸漢字學習,學習中國漢字的基本文的由來,為未來進一步學習奠定國學學習基礎。當然,你越早發現國學的重要性就能馬上著手讓孩子學都是好的,無論孩子多少歲。國學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學習,更是一種素質教育。

  • 2 # 楚雲卿

    國學的學習,理應和其他學科一樣,自啟蒙開始教育最好。

    因為從小接觸的東西,會在他的心理上形成更深刻的認知。

    當春天到來時,他可以體會什麼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夏天到來的時候,可以領悟什麼是“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這種靈性,越小培育越好,因為孩童才有純真。

    我是不建議去報國學班的,一是因為會加重孩子的負擔,二是近年來很多國學班,教授的課程,都不是正統的國學。

    琴棋書畫詩詞,這些才是正統的國學,要麼培育其才情,要麼培育其才藝。

    像《弟子規》是封建糟粕,不建議學習,這種教條式的內容,容易禁錮孩子的思想和智慧。因為《弟子規》是清朝後期才出的一本野路子啟蒙讀物,根本也沒有大人物是讀這個出頭的。

    古代那些大文人,都不讀這個,都是讀《文選》,也就是《昭明文選》,可以給孩子買一套,12歲以後就可以給他看文選了。當然,提前給他學也行,這個要看天賦和進度。

    我建議在古典文學上,啟蒙讀物是《詩經》、《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看完了,不要急著進入下一階段,讓他總結學習成果,並且要懂得引導他怎麼去品鑑古詩詞的優劣。

    下一階段,可以買唐詩宋詞鑑賞辭典,順便補充《樂府詩集》,古文方面基礎讀物都是《古文觀止》,如果不是專業往詩詞方面發展,就不用買詩詞理論方面的書了,比如《人間詞話》、《滄浪詩話》這類的詩話、詞話。

    要學傳統哲學,也理應學《論語》、《孟子》、《莊子》、《中庸》、《道德經》等,但是這些太小了看不懂,要解釋給他聽。

    其實我一直覺得,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陪著孩子一起學習,而不是讓孩子摸索。

    理論和實踐結合

    如果讓孩子學國學,千萬不要讓孩子閉門造車,要懂得書本和理論結合。春天的時候,該去郊遊就去郊遊,讓他多接觸大自然。還有夏觀星、秋賞月、冬看雪,這些都是培養孩子熱愛自然、熱愛生命、淳樸善良的心性。

    還有,就是,學古書,就要做到知書達禮,學一章,就要踐行一章。家長要懂得督促孩子,讓他們養成知行合一的良好習慣。

  • 3 # 九月風滿樓

    不請自來。

    必然是越小越好,反正他也學不懂。

    而且直接上經典,論語、道德經等。

    不要從什麼弟子規、千字文學起,皮毛,將來什麼時候學都行,不學都沒關係。

    為什麼學不懂還要學?

    小時候記憶力最好呀,只要記在腦子裡,那比隨身攜帶幾本經典國學書籍可有用多了,時刻以自身經歷相互印證就不說了,即使將來上學對學習文言文都是一大助力。

    但有一點,千萬彆強制孩子學!

    我自己醒悟的晚,孩子小學幾年後才開始學,不過也己經看到好處了。

  • 4 # 小學生Kitty

    孩子學國學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現在的語文教育與考試對文言文、古詩詞分數大大提高,孩子越早學習國學,以後應試就越省勁。再者,國學博大精深,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結晶,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學國學百利而無一害。

    但是學習國學也不能太盲目,現在市面上國學課堂太多了,線上、線下國學課程琳琅滿目。該如何選擇,又從何學起呢?

    我個人覺得如果是3歲到6歲的寶寶,可以從《三字經》、《弟子規》學起,之後是《千字文》、《聲律啟蒙》、《唐詩宋詞》,它們的規律是從《三字經》、《弟子規》三個字三個字學起,之後是從四個字的《千字文》慢慢延伸到一句一句的《唐詩宋詞》。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學一學《論語》、《孟子》、《道德經》四書五經這種經典著作。

    鼓勵孩子學國學,但不強迫孩子學。我們可以利用一些影片動畫或者是APP應用,讓孩子邊玩邊學,寓教於樂,比如說現在很流行的《婷婷詩教》、《凱叔聲律啟蒙》等等。

  • 5 # 命理師陳一宏

    學習國學經典,確實是好事。但是怎麼學,也是一個大問題。

    關於國學傳統文化,現在來說,理解的對的人並不多,市面上的書籍,多數是專業人士在自我發揮,就像讀後感,但談不上真正的理解。所以,我建議,凡是想學習傳統文化經典著作的朋友,儘量不要去看他人的註解,而是要自己親自讀,品讀。確實個別字詞不理解,那麼查下字典,這樣的可以。

    至於什麼時候開始學習比較好?說真的,小孩的理解能力偏差了些,但是記憶能力則比較厲害。所以,孩子只要會說話了,能說比較長的句子了,就可以開始培養學習了。這個學習呢,就是不求甚解,但可以背誦,只管背就可以。然後關於理解認知方面,則在以後生活學習過程中,再去慢慢消化,即可。

  • 6 # 奇文另解

    個人認為其實重在“薰陶”,國學,範圍太大,嚴格來講應該是蒙學吧。最好是家長或者老師陪著孩子一起學,不要開始就讓學習變成了孩子的事情。個人淺見是:

    1.3歲以下,多以讀誦為主,薰陶語言感覺,內容的話可以選取,個人認為《三字經》通俗易懂,《幼學瓊林》部分充滿想象力的可選,《詩經》部分描寫自然美的可選,包含道德觀的慎用,因為有些可能不太適合,比如存在重男輕女思想的。薰陶孩子的文化細胞,不需要他們懂意思。

    2.3到6歲可以慢慢的讓他們讀誦識記,內容也可以增加擴充套件到部分唐詩宋詞元曲,當然也要有意識的選取,包含情感的,描寫自然美的最好,這個時候慢慢引導孩子思考與想象,可以提問,可以讓他們畫出自己的想象,比如畫一畫“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可以考他們到底畫不畫黃碟,這裡又可以引導它們體會有與無的意境美,當然到這個階段都是孩子比較大了。也可以問例如“白日依山盡”是什麼時間的問題,引導他們思考常識……總之,方法手段很多,但都是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

    3.小學以後可以多學點,如果前面還不錯的話,但是內容不宜過深,意識形態不宜太強,比如《千字文》中的“樂梳貴賤,禮別尊卑”。華人的學問總是一而二二而一,需要積澱才能一通全通,而經學之類雖然體系完整但過於嚴肅,小孩子,還是玩兒有所得比較好,其實也沒有必要非要學多深,大人的任務就是給他們種一個種子,以後發不發展就看他們自己喜好了。

  • 7 # 包伊利

    越小越好,越大越不好引導,教育有很多層次,如同起房子,先打基礎,後起牆,後蓋屋頂,

    三歲不能讀,但是可以聽。

    每個階段,你都可以做一些事,不可以做一些事,

    小的孩子,可以聽,可以讀,不需要理解,我們就不要求理解,而且小的孩子也不會用;

    三歲薰陶過的,六歲讀就很容易,

    六歲讀過的,十歲背就很容易,

    十歲背過的,二十歲理解就很容易,

    二十歲理解過的,三十歲用就很容易。

    這就是容易,

    反之,等到你這麼大才學,你就會知道什麼叫難。

    讀經典:胎嬰養虛、幼兒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0-3歲嬰孩,

    可以用一年時間,聽69本書120張光碟,整整一輪,打下聽的基礎。

    3-6歲寶寶,

    用三年時間,也是全套育心經典,

    整整地指讀一輪, 打下讀的根基。

    6-12歲小學期間,

    用6年時間, 聽、讀、背誦。

    所有育心經典,爛熟於心。

    為將來大用,做足了基本功課!

    這0-12歲,就是一生72年,

    第一爻: 潛龍勿用。

    讓學習變成習慣,

    讓成長永不止步!

    讓孩子的成長不留遺憾,

    讓家變成溫馨的港灣!

    孩子各年齡段的學習特點:

    1、黃金期:0-3歲,完全吸收階段,自主吸收接收到的任何訊息。

    2、白銀期:3 孩子 -6歲,80%吸收階段,可朔性強,只要家長努力,孩子很容易上軌。

    3、銅鐵期:6-9歲,60%吸收階段,有一定的叛逆性格,需要家長格外用心,仍然可以上軌。

    4、朽木期:9-13歲,40%吸收階段,有較強的思考能力,不一定能夠聽從家長的話,需要多做工作,從理論上說服他們,家長用自己的熱情感染他們,慢慢引導上軌。

    5、腐紙期:13-,這是成人學習階段,有自己的主見,如果能夠認識到了,就會去行動。不能簡單地要求他們學習經典,透過一定的環境手段影響他們,改變他們。

    6、稀泥型:性格叛逆的孩子,或反對讀經典的成年人,他們屬於稀泥型,扶不上牆。要警惕教育出稀泥型的孩子,防微杜漸,從小實施正確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雅馬哈喇叭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