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羊倌

    父母對孩子用暴力解決問題,那麼孩子長大後也會用暴力解決問題。而暴力也分兩種,一種是對外侵犯,也就是打架這樣的暴力行動去解決問題,還有一種是對內侵犯,他會用沉默、懦弱去面對,傷害的是他自己,而這兩種暴力形式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尤其是對內侵犯轉為對外侵犯,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出現惡性案件的加害方容易是個內向不愛說話的人

  • 2 # 蝴蝶274388102

    第一,被打大的孩子很容易習得和父母一樣的壞脾氣

    第二,從小被打的孩子,會沒有安全感!

    第三,被打大的孩子會沒有自信!

  • 3 # 心奕心語xinyixinyu

    請不要懲罰孩子!!

    很多家長相信懲罰是兒童行為管理的最有效的方式。這一信念來自於我們傳統的文化觀念,比如“棒子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所以,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就得狠狠罰他,否則還不得上天了!”“不用費什麼口舌,一罰就靈!”“我小時候就是這麼過來的,現在不也好好的!”

    懲罰是什麼呢?懲罰指的是人為的結果,是指成人強加而造成的結果,目的是故意讓孩子感到厭惡或不愉快,而這一結果和孩子的行為沒有任何聯絡。比如,

    l 打、捏、威脅的眼神和語言。“你再砸一下試試,看我不揍你!” “不收拾好玩具,就甭想吃甜點!”

    l 限制活動、取消好處。“老師說你今天又和小朋友打架了,罰你一星期不準玩電腦!” “誰讓你飯不好好吃,下午不許去公園玩!”;

    l 被迫做不想做的事情。比如,“我說過不許在教室裡跑,你就是不聽,去牆角那兒站著,好好反省!”“就知道亂髮脾氣,自己去小黑屋待著,等你平靜下來,能好好說話了再出來。”“看你弄得一團糟的,不把客廳收拾乾淨就不要吃飯了!”

    那麼,懲罰真的能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嗎?很多教育教學專家發現,表面上懲罰能讓孩子立即改變不良行為,變得聽話、順從,效果似乎立竿見影,而實際上懲罰只能顯示出短期的效果,而且後患無窮。

    懲罰會帶來哪些不利的後果呢?

    ◆ 懲罰會降低孩子的自尊心。

    成人透過懲罰羞辱孩子,給孩子貼上懶惰、固執、不聽話、沒有禮貌、愚蠢等標籤,孩子會把這些成人的看法納入自我概念,成為他們對自己的看法,認為自己是個壞孩子,毫無價值的、不可愛的、缺乏能力等。

    ◆ 懲罰會讓兒童產生攻擊性。

    通常,受懲罰的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會對成人產生憤怒情緒,他想報復成人,但是,因為成人通常比他更強壯、更有權力,如果報復成人只會受到更大的傷害,所以,他會把這種憤怒轉變為攻擊性行為,指向別的、比他弱小的人或物。如用力關門,踢貓,欺負別的孩子。

    例如,樂樂因為破壞了甜甜的積木城堡,被老師罰站,結果在戶外活動的時候,他把浩浩從鞦韆上推了下來。

    ◆ 通常只有懲罰者在場,懲罰才能壓制住特定的行為。

    懲罰並不能促使孩子將規則內化,進行有效地自我約束,懲罰只能教會孩子學會逃避,一旦成人不在場,孩子還會故伎重演。因此,懲罰不利於孩子獨立性和自主性的發展。

    ◆ 懲罰會引誘孩子學會防禦性地撒謊。

    孩子害怕受到懲罰時,他們會隱瞞自己的錯誤,希望不被發現,而一旦孩子覺得把自己的錯誤告訴父母不安全時,在孩子和父母之間就形成了一道牆,孩子和父母之間愛的聯接就會被打斷,孩子就很難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和支援。

    ◆ 懲罰教會孩子將懲罰與懲罰者相聯絡,而不是與自身的行為相聯絡。

    孩子不會去想自己遭受的懲罰是因為自己錯誤的行為,不會去想為什麼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也不會去考慮如何改正錯誤,相反,他會憎恨成人,把成人看成一個令人厭惡的巫婆或者魔鬼,是導致自己悲慘生活的根源。

    ◆ 懲罰導致孩子的報復性行為。

    報復性的行為包括破壞、暴力、拒絕參加活動、悶悶不樂等,他的目的是透過傷害你來彌補自己所受到的傷害。比如,打掃客廳的時候,故意把水盆打翻;參加聚會的時候一言不發,或者說肚子疼。

    ◆ 針對某一行為的懲罰會導致這一行為的持續堅持。

    成人在懲罰孩子時通常會有激烈的情緒反應,而當孩子看到你變得很生氣和心煩意亂時,他們同樣也可以體驗到擊敗成人和獲得勝利的感覺,有的孩子甚至為此寧可甘願受罰。

    所以,兒童可能會決定接受懲罰,但是卻不會改變那些讓人討厭的行為。他會向成人發起挑戰,告訴他們:“別以為你能打敗我!”“你不能阻止我!”

    ◆ 懲罰教會孩子用武力解決社交中的衝突。

    言傳不如身教。如果父母總是用懲罰這種簡單粗暴的控制手段來達到目的,解決親子衝突,孩子會認為憑藉武力和攻擊解決人際關係中的衝突是有效的、被允許的,因此在處理同伴關係中也會仿效他們的行為。

    很多成人一開始並不想懲罰孩子。而當他們生氣、失望、黔驢技窮的時候,最後還是訴諸於各種懲罰手段,因為懲罰即簡單又省事,還解氣。所以,懲罰在很大程度上是成人顯示自身權威或釋放怒氣的工具,是一種對孩子缺乏尊重的表示,也是成人缺乏必要的耐心、自制力和溝通能力的表現。它告訴孩子:“我比你優越,我比你有力量,所以,我可以不管你的感受和需要,而你必須滿足我的期望。”對於管理兒童的行為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所以,我們為人師、為人父母的,請不要懲罰孩子。

  • 4 # 墨家子燕

    我雖然不是被父母從小打到大的孩子,但是卻是一直被貶低的孩子,行為不同但性質類似,所以我就用自己的感受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留守兒童,從小被外婆帶大,外婆是一個能幹又強勢的人,小姨和我們住在一起,小姨的脾氣得到外婆的真傳。遂安我知道她們很愛我,畢竟養大一個孩子不容易,但是我的童年卻過得不快樂。

    外婆喜歡罵人,不高興的時候就喜歡罵身邊的人,小孩子沒有選擇就只有默默地在一邊聽著。做錯事是要被罵的,不是被外婆罵就是被小姨罵,所以我就是伴著“這麼蠢”、“只曉得讀死書”、“怎麼這麼笨”等諸如此類的話長大的,所以,我從小就很自卑,在還對自己沒有清晰認識的時候“笨”和“蠢”就成為我的標籤,然後我就認為自己一定是很笨很蠢,不她們就不會這樣罵我了。在學校裡我表現得清高、不合群,不是因為我看不起別人,而是因為害怕自己漏餡兒,害怕別人知道了我“笨”而被人看不起。我從小學到初中、高中都沒有過知心朋友,因為心理有一道界限,害怕別人對自己好,也害怕別人對自己不好。

    我一直都在治療自己,後來讀大學、工作也漸漸有了起色,慢慢地也開始有了幾個朋友。今年我已經32歲了,至今還沒有談過戀愛,大家都認為我這麼優秀一定是我很挑剔,其實只有我自己看得到那個在心底的叫做自卑的種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於長遠考慮,勇士該放棄杜蘭特,追求字母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