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育鄰人

    校外教育機構應該迅速轉向從家長視角、為人口生育服務

    人類是自然生命體系中最具智慧和唯一進化出抽象符號社會文明的高等級動物族群,人類同樣是自然生命體系中為數不多完全依靠直立行走的胎生哺乳動物。為了適應身體結構進化需要,人類只能被迫降低嬰兒出生之時的綜合發育水平,人類嬰兒出生之時猶如大號的“胚胎”、不具備任何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人類嬰兒出生之後需要被照顧、被教育的時間最長,按現代人類文明標準計算嬰兒從出生時的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脫變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至少需要15年【根據各國司法界定的不同,全世界法定成人年齡從15歲到21歲不等,中國視18歲以上為、身體健康、智力正常的公民為成年人,具備完全自主民事行為能力】。

    教育本是自然生命賦予父母最光榮的神聖職責。然而,人類是非團結協作不能繁衍生息、非分工合力勞動不可裹腹,人類社會繁衍生息從古至今都必然面臨著一個同樣的難題——勞動時間無法兼顧撫育子女。因此,人類祖先很早就懂得了必須把孩子們集中起來、選任最有學識的長者進行成長輔導,以“易子而教”的方式緩解生育孩子與參與生產勞動之間的時間管理矛盾。

    工業革命以來,出生死亡率下降+人均壽命延長給全世界帶來人口爆炸與人口紅利;同時隨著人類社會環境變化,社會人均生育率持續走低+人均壽命延長給全世界帶來了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適應人口結構從人口爆炸與人口紅利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轉型成為檢驗一個國家維持可持續發展綜合治理能力的根本體現,發達國家作為轉型的先行者其高估了社會教育+科技輔助+鼓勵生育+完善養老可能起到的積極導向性、低估了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給社會發展帶來的副作用衝擊。新中國建國以來,中國先後經歷了鼓勵生育、計劃生育,人口快速從正金字塔過度到倒梯形結構、轉型時間短+落差大、老齡化+少子化多社會繁榮可持續發展衝擊力更大。因此,校外教育機構應該迅速轉向從家長視角、為人口生育服務的正確發展軌道上來,不能單純以做大市值、與學校比拼誰教授課程更專業為創設前提。那麼,現代社會分工協作體系之下,哪些是阻礙家庭生育的絆腳石呢?

    1、時間。孩子出生之時作為“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他們需要在家長形影不離陪伴數年【約15年,根據各國司法界定的不同,全世界法定成人年齡從15歲到21歲不等】之後才能逐步習得自主行為能力。所以,校外教育機構應該為家庭生/育子女節省時間、為孩子們提供更全面的成長託管服務。

    2、物質。孩子成長髮育非常快,很多耐用物品孩子還沒用過幾次就長大不能用了。但是,不給孩子買有害怕耽誤了孩子的學習成長,因此家庭中許多兒童耐用品都成了真正的低值易耗品。所以,校外教育機構從家長視角、為人口生育服務就應該提供更多優質童年成長輔助耐用品,在豐富兒童童年學習成長資源的同時減輕家庭經濟壓力。

    3、童年社交。人類是自然生命體系中最具智慧的社群性高等級動物,人類社會分工協作體系最複雜、範圍最廣,而且童年生活是每個人形成社會交往能力的基礎。但是,優生優育之後的家庭成長環境已經完全不能滿足為孩子們提供豐富多樣社交體驗的需求了。所以,校外教育機構應該為孩子們提供完善的社交場境,特別是體驗深度友情社交的鄰里協作場境。

    教育是賦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輔助人們增長見識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它不單單侷限於教授知識、它更需要協作家庭做很多輔助孩子成長的“無用功”,比如陪伴時間、教輔資源共享、情感體驗等等。所以,校外教育機構除了對學校教育做補充之外還有許多更為重要的延伸服務可以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減壓有什麼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