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餘生聽禪

    人類社會持續向前發展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任何一次社會的變改都是一次人類社會史的進步!宋朝的滅亡既有強大蒙古持續打擊下所致的外因,更有宋朝內部社會政權制度的腐朽的內因!不得不說宋朝內憂外患不被消滅都難!在人類史上,蒙古所建立的元朝所向披靡,戰無不勝功無不克橫掃歐亞大陸,從這一點來看,宋滅亡是必然!宋內部出過許多民族英雄,岳飛,楊家將等,但更出過許多奸臣,秦檜、高球,蔡經等,忠臣良將報國無門,奸臣擋道,殘害忠良,這也折射出宋多位皇帝的昏庸無能!從這一點來看,宋滅亡絕非偶然!蒙古滅宋,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歷史的進步,更是人類社會的進步!

  • 2 # 墨蠡鞅

    蒙古滅亡宋朝到底算不算曆史的倒退?或者說是不是華夏文明的倒退?這點還真沒那麼簡單。要想討論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還是先搞清楚蒙古算什麼文明體系,和漢族,甚至是華夏的關係。首先,蒙古屬於遊牧民族,狩獵文明體系,這和漢族的確不同,並且屬於敵對競爭關係。而世界公認農耕文明優於狩獵文明。農耕文明級別高於狩獵文明。但是蒙古從人種血統來論,又和漢族同源,屬於華夏文明體系,所以華夏文明不單指一種文明體系。歷史上北方遊牧和中原農耕分分合合打打殺殺,和親翻臉,交錯複雜。相互促進是很明顯的,每一次北方南下後,不到不進了文明科技的南移,同時也加速了融合和科技更新。其次,宋朝一直被描述成統一的王朝,說實話,稍微有些歷史常識的人就知道,宋王朝根本不能代表當時的中國或者華夏,它就是偏安一隅的南朝,終其一世都在統一還是休戰中左右搖擺。反而處於北方的諸多勢力以正統自居,並一直試圖統一天下。如果從經濟和科技上來說,宋朝的確先進,但是從政治和軍師來說,至少宋並不先進。試想如果宋朝沒有被蒙古滅掉,那麼中華恐怕是四分五裂,至少不會比歐洲強。所以從這方面來說幸虧蒙古滅了宋,才有了明清的大一統和現在的民族團結。其實,能夠滅掉漢族的永遠是漢族自己,而漢族強盛卻永遠可以護衛其他華夏民族兄弟。最後,只要承認華夏文明,以統一中華為己任,就可以認定它的合法性和先進性。但是反之,以滅亡華夏為目標,及時你再先進,也是反動和倒退。

  • 3 # 張慶東字恕鳴文化原創

    蒙古族在主宰中原98年,在中原是一個學習、借鑑“漢化”的過程。可以說沒有大的“衝擊”,更談不上“倒退”。在此掘見有三點,僅供大家一起探討:一是國號去民族化。蒙古族建立的“蒙古帝國”,在忽必烈繼任第五任大汗位後,依據漢禮改“蒙古帝國”為“大元”。有利於民族大融合,國家治理。二是“漢化”。忽必烈由汗稱帝,認真總結貴由汗、蒙哥汗兩任大汗繞道攻宋(南宋)失敗的教訓以及他與兄弟阿里不歌4年的“汗位之爭”中借用“漢兵”,採用“漢策”的經驗。用了8年多的時間滅掉偏安長江以南157年的南宋。三是“漢制”。忽必烈奪取全國大一統後,採取了三大國策――第一是全面啟用漢制。為此付出了4大附屬汗國全面脫離中央汗國(元朝中央)的代價。第二是使用漢管理體制和漢人才管理國家財政。遭到貴族強烈反對,並刺殺了元皇帝。第三是依漢法選用漢人才,參與各級治理。使貴族利益受到衝擊,造成元朝38年換了9任皇帝。

    當然,元朝作為第一個大一統中原的少數民族,終因學漢、用漢,漢化不夠最後失去全國政權。所以說,對漢文明的衝擊是非常有限的。

  • 4 # 米南德王問道

    元朝並不存在什麼的文明倒退,相反為東亞世界帶來了很多之前沒有的東西。只是很多好的方面,在之後沒有被繼承。可以說,對比之前與之後的時代,元朝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股清流。

    元朝在蒙古帝國時代的擴張是非常血腥和殘暴的。但這些事情主要發生在當時的中亞與淮河以北地區。哪怕是漢化較深的西夏與金國,其實都和被當做正統的南宋有比較大的不同。所以,很難說蒙古騎兵在那些地方的肆虐,是對華夏文明的沉重打擊。

    而到了忽必烈力主南下滅宋的時代,蒙古人在東亞已經初步培植起了自己的漢化行政構架。這其中包括了漢化程度較高的契丹官吏和被蒙古收編的黃河流域軍閥。這些人的南下,不僅是消滅了南宋,也是華夏兩種文明樣式的對沖。蒙古人利用的是對地方更為寬鬆與多元的架構,南宋失去的則是講究高控制力的編戶齊民。

    兩種環境下的事情,是可能有著巨大差距的。元朝的統治就是在實際上比很多所謂的太平盛世要更好些。蒙古騎兵與其扈從,一般在地方上的駐紮數量不多。儒生與大量的南宋留存人口,被當做一種地方習慣而得到保護。正如中亞的穆斯林、基督徒和很多小國封建主一樣。

    在這種情況下,元朝的稅收也相對寬鬆。因為不需要供養龐大的官僚機構,軍隊則大都由地方財政的直接支援,也就不可能有宋朝那種養百萬無戰鬥力部隊的情況出現。

    同時,東亞大陸也進入了古代歷史上最開放的一段時間。大陸的中亞與地中海商人,在蒙古人的政策支援下進入。他們的前輩可能只會在長安、太原、廣州、泉州這幾個有限的地方活動。但他們自己則可以開始走蒙古帝國的內部通道,進入了任何有商業價值的城市。

    馬可波羅的傳說,就只可能在元朝時候出現。元朝也從不缺乏伊本.白圖泰和鄂多立克這樣的天才旅行家。換在前後的任何時期,也都是不可想象的情況。

    歷史上非常著名的行省制度,也是從元朝開始的。明清無論如何改革,都不會去把省份再拆成小的郡縣或者XX道、XX路。

    當然,會有不服氣的人出來說:元朝這麼優秀,怎麼可能統治時間不足百年?

    之前在類似的問題中也說過這方面的情況:1 蒙古帝國遭遇了世界肆虐的黑死病 2 元朝統治者本身的底蘊有限 還連續出現低能統治者 3 元朝做了很多中央集權帝國才要做的工作

    不要看元朝本身有嚴重的“非中原”屬性,也不弄高壓的編戶齊民。但元朝還是不可避免的使用一些儒家漢臣,並被他們的世界觀所影響。於是,元朝又做了很多中原王朝都未必能做好的事情。首當其中便是京杭大運河的挖掘。今天的運河與後來明清兩朝的運河依賴病,都是對元朝遺產繼承不徹底的結果。

    還有就是關於朝廷發行的紙幣。宋朝就已經出現的概念,在元朝被用於同作為準備金的白銀掛鉤。但在儒家當道後,很快就開始了迴歸宋朝模式,並進行了必然貶值的貨幣超發。隨後,元朝的貨幣就發生了很大程度的貶值,並對經濟造成了重大影響。結合黑死病氾濫與大運河之類的重大工程,把元朝的基礎全部破壞。

    所以,根本不可能是元朝讓文明陷入了倒退。倒是元朝的崩潰與結束,是文明的一種退化。這種退化的集中表現,就是--明朝。

    明朝在某些方面是非常依賴蒙元統治殘留的。比如行省制度、社會管理思維與軍事維持手段等等。但明朝又特別需要打著反對蒙古的旗號,來給自己豎立政治正確。於是,他們用祖制等手段,將學得半生不熟的蒙元政治制度,長期堅持下去。執行者往往又是不理解蒙古架構和反蒙元架構的漢人士大夫。

    這樣一來,明朝就徹底走入了文明的衰退期。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倒退。

  • 5 # 夏天的蟲4

    不同意這種看法。

    嚴格的說,華夏的智慧源頭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此後兩千年,華夏人都沒有超越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範疇,一直到近代百年恥辱,華夏文明發生鉅變。

    元朝取代宋朝,只是在宋朝的基礎修修補補,並沒有根本性的改變。華夏最大的改變是在鴉片戰爭之後的百年時間,很多華人為了讓中國走出困境,徹底拋棄了傳統思想。百年恥辱不但讓我們拋棄了傳統,還讓我們用從西方學來的現代思想來重新註釋古代中國。

    我們丟棄了自信,我們不知疲倦地學習現代(西方)文明,我們彷彿完全忘記了兩千年來的大部分時間裡:中國都是統一而強大的帝國。

    最悲哀的是我們以‘漢族’和‘華夏’的名義來閹割中國再次強大的可能性:我們以華夏的名義說‘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元朝和清朝不是中國’,我們以漢族的名義說‘漢地十八省’,我們以漢族正宗的名義說‘普通話是胡人的語言’。

    可以想象:我們用近代西方的民族觀重新解讀中國歷史,然後以‘華夏和漢族’之名排斥少數民族,讓中國就剩下‘漢地十八省’。。。我們就可以富強嗎?即使所謂的‘漢地十八省’內,每個城市甚至每個村鎮的口音都有不同,再用方言來區別和引導激化矛盾。。。中國從來就沒有亡於外敵,只有華人自己搞死中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蒸魚要蒸多久?刀功火候什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