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煮酒溫詩點墨香

    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對古墓進行挖掘只會讓文物更快的毀壞與消失,談不上什麼保護。中國目前的考古工作多屬於搶救性挖掘,即古墓受到災害破壞等進行挖掘搶救文物,不會主動的進行挖掘。

  • 2 # 幾葦渡當年

    中國的考古挖掘多是搶救性的,主要是由於工程基地原因的搶救性挖掘。而主動性挖掘則是為研究而挖掘。兩者概念不同。

    中國一般不允許主動性挖掘,就是由於保護技術不到位。

    而像秦陵等,暫時技術達不到,挖掘只能破壞更多。

    等到能保證不破壞的前提,就可以開始挖掘了。畢竟地下也並不是永遠安全的,地震等自然災害,人為損壞等問題都是有可能發生的,所以在技術達到要求的情況下,應該主動挖掘,進行保護。

  • 3 # 思考者J

    乾陵

    有利方面:現在發掘可以促進旅遊業,有利於地方經濟發展;也可以使我們一飽眼福。我家就在這二個陵墓附近,從西安出發東線到秦陵,西線到乾陵,現在遊客還是很不少的。如果發掘以後,這二個陵墓必定是“石破天驚”,必定會招來大量國內外遊客,對地方旅遊業和經濟發展有很大促進,這也是當地政府一再要求發掘的原因。我自己是歷史愛好者,也想著能目睹這二個陵墓裡的三個帝王,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樣說可能有“地方”的自私,也有個人的自私。

    秦陵兵馬俑

    從大局看現在不發掘更好,根本原因是出於對文物的保護。現在對陵墓裡出土文物還沒有可靠的保護手段,雖然技術手段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要長久無損保護誰也沒把握,像題目說的發掘出來進行保護恐怕現在還做不到。與其這樣,還不如先放著,等條件成熟了再發掘更穩妥,畢竟這些東西不可再生。

  • 4 # 沂藍書院趙月光

    驪山是秦始皇陵,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合葬墓。這兩個皇陵是歷史上儲存比較完整的,沒有遭到大規模盜墓。

    陝西省一直在為發掘乾陵做準備,撰寫的《唐乾陵發掘計劃》提出了保護性發掘:採用密閉系統,阻隔空氣流通,讓機器人進入墓道,攝像器材採集資料資料。

    個人認為:

    1,對自然儲存較好的陵墓不要發掘,一是尊重死者,二是保護文物。

    不管這個人歷史上是明君還是昏君,但中國的傳統文化要求尊重死者,尊重亡靈,不要打擾他們的墓地。地下情況複雜,在隔絕空氣和穩定的溫度溼度下,文物已經得到長期保持。而任何大型發掘都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無法及時把所有文物轉移到保護器中,很容易破壞文物。

    2,對出現嚴重自然損害或盜墓嚴重的陵墓,可以進行搶救性的保護性發掘,防止進一步被損被盜。

  • 5 # 劉一千五

    和一個同鄉說這挖墳的事,他說,挖出來,擺在哪兒,強盜來偷,裝進麻袋就走,水都不喝你一口,很乾脆的。

    八國聯軍搶東西。如果埋在地下,八國聯軍要搶也得費點力。

    所以,埋在地下是中國的,擺出來也是中國的。偏要去挖,挖出來,不一定就能儲存得了,保護得了。與其如此,不如埋著,給自已給後代留點關於"根"的念想。

    前兒寫了篇拙作關於萬曆皇帝的陵墓開挖文字,看了裡面的狀況,實在覺得這挖墳確是對不起"先人闆闆″。找個入口,費時耗力,發掘出來,不過如此。倒是裡面涼快,這倒是意外收穫。

    又聽老人講"治山改土″,修水庫築公路碰上"遷墳"這事。若無親屬,那些破棺朽骨都是讓"幸福院"的孤人去幹的,揀起來裝進"金壇",然後拿去埋在竹林邊的荒壩裡,風吹竹林,像是野鬼孤魂嘆息連連,"風乍起,吹皺一臉皺紋”,恐怖哈。

    秦始皇陵,乾陵,讓它留著吧。中國也就只有這倆陵還比較好點。人為破壞比什麼都罪不可赦。

    也說不出個子醜寅卯,老覺得埋在地下穩當。不挖不掘也對得起秦始皇這老爺子和武則天兩口子了。

  • 6 # 元元的天下

    驪山的秦始皇陵,乾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墓乾陵,像這樣規模宏大而又儲存完好的古墓,而今也只剩這兩處了。對於它們的開挖,世人充滿了期待。

    唐法門寺地宮的藏品已令人歎為觀止,號稱陪葬品有大唐財政收入1/3的乾陵,更估計有多達500噸的文物。人們期待著乾陵會有傳聞中的書家聖品《蘭亭集序》,若開挖定叫人熱血沸騰,一切猜想將大白於天下。

    而秦始皇兵馬俑坑,其蜚聲海外的兵馬俑和車馬等,已足令世人驚歎,若秦陵發掘當成為轟動世界的考古行為!除將為博物館增添多少鎮館之寶外,對專家來說,又將會有多少激動人心的考古大發現,破解多少未解之謎!

    對兩地旅遊局來說更是喜大普奔的事情,對所在地的經濟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而普通參觀者也將大飽眼福

    但為什麼不趕緊開挖出來,進行開發和保護呢?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開挖有難度,尤其秦始皇陵。《史記》和《漢書》都記載有,秦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湖海,今已勘察探測出其地宮中的水銀已汽化,這樣巨量的有毒氣體在開挖過程,如何預防擴散,仍迄待解決。

    其二是文物保護因難。許多文物保護技術還不成熟,容易對文物造成破壞。大家也知道,兵馬俑剛出土的時候是有彩繪的,一接觸了空氣就脫落了。

    當年明定陵考古的時候,裡面的字畫和紡織品,在十幾秒內就失去了色彩,可謂見光死,繼而氧化成無用的廢物。

    古墓裡的文獻主要是竹簡絲帛,具有無可估量的歷史價值,若技術達不到去貿然開挖,必然會造成不可估量,而又難以挽回的損失。

    元元不贊成開挖的理由還有一條,開挖滿足了人們好奇心後,會令人不免失落。如唐帝陵十八座,就剩乾陵一處,千年裡歷經盜墓者黃巢溫韜和孫連仲等洗劫而倖存,實在不易。不發掘兩陵,還能給未來考古專業的同學,留下值得期待的奇蹟吧。

    當然也有尊重帝王,除了對被盜陵墓搶救性發掘,從明定陵之後已無王陵的挖掘,這也是一種文明的進步吧。

    一一世界。元元,金沙江邊的小魚兒,期待您的關注點評。

  • 7 # 天外村藥房

    這個問題問得好,大約也是所有考古工作者心中的糾結吧。

    我個人看法是,這些文物古蹟,首先早晚肯定是要挖的,畢竟永遠不挖的話,沒法預防地質破壞,而且價值總歸是要發掘出來的。但同時,一旦挖掘,就必然會產生破壞(多少不等)。所以對每一代的考古學者來說,如果當前條件不成熟,寧可放一放,留給後來人,不要自己急匆匆地挖掘。這種矛盾思路,恰好也是歷史和文物的珍貴之處。

    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可以挖掘:

    (1)預測到地質損害,保護性開發。

    (2)評估到文物本身在腐朽,保護性開發。

    (3)為了應對第三方勢力(如盜墓者、戰爭、工程建設)造成的破壞,而進行保護性開發。

    (4)在現有技術確實比較成熟的情況下,經過充分論證和精密策劃,逐漸循序漸進進行部分挖掘研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東鄉平八郎是如何打贏對馬海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