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納蘭若磬

    翻閱當今的中學課本或者課外選本,唐宋八大家的名篇佳作大家都比較熟悉。比如韓愈的《師說》,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江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江城子》,王安石的《傷仲永》《登飛來峰》,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生查子·元夕》,蘇洵的《六國論》,蘇轍的《上樞密韓太尉書》,唯獨沒見曾鞏的作品入選。筆者上中學時,對此也非常困惑。恰逢在這裡又遇到和當年一樣的問題,筆者特地查了些史料,以供大家參考。

    首先我們必須肯定曾鞏在歷史文學上的成就,能入選唐宋八大家之一,足於說明他的非凡。作為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骨幹成員之一,他校藏的書籍無不勝數,並有《元豐類稿》和《隆平集》文集流傳於世。曾鞏擅長散文,且名篇大都屬於記體散文,如《墨池記》、《學舍記》等。當然曾鞏的詩詞也頗有建樹,雖詩不如韓愈、柳宗元、歐楊修、王安石與蘇軾,卻勝於蘇洵、蘇轍他們。曾鞏無論是散文,還是詩詞,文風都比較質樸,中正,溫厚,不大講究文采。因此其作品很少在民間被人傳頌。相比之下的其他幾位,曾鞏的光芒就弱了很多。

    也有文章分析說到,近代中國的五四運動對曾鞏作品的流傳影響很大。近代的中國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和思想,當時很多學者和學生為了打破傳統思想觀念,開始有意識地抵制孔子的儒家思想。而曾鞏的文章大都是宣揚純正的儒家思想。抵制儒學,也就意味著曾鞏要首當其衝。加上曾鞏身世平淡無奇,不像其他“八大家”生平的大起大落被人稱道,且文章又質樸中正,大都是議論說理,不追求文采,故世人感覺曾鞏存在感低就不足為奇了。

  • 2 # 鑰匙扣和小紐扣兒

    曾鞏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是來“湊數”的嗎?我的回答是:不是。

    我們先來看看“唐宋八大家”的來歷及“選人標準”。“唐宋八大家”產生的大致背景是,一是唐宋兩朝都發生過古文運動,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是韓愈,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是歐陽修,他們倡導學古文、習古道,反對駢文,復興儒學,主張文以明道,以此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儒家思想;古文運動是以散文為主,這個散文就是當朝盛行的古體的文章形式;二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穩定政權後,推動教育發展,大興科舉,因科舉考試的考題通常都是“策論”,也就是現在講的議論文,所以應科舉應試的需要,一些學者便著手編纂有助於學子們學習、寫文章和應考的“培訓教材”,也可以通俗地理解為今天的寫作“範文、模板”之類的書籍,“唐宋八大家”的稱號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明初學者朱右將他認為推動古文運動最為出色的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編成《八先生文集》,明代中葉學者唐順之據此編纂《文編》,以後不久推崇唐順之的文人茅坤,根據朱、唐的編法選八家的文章輯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之稱自此固定並流傳下來。由此可以看出,當時朱右、唐順之對輯選唐宋八大家的“選人標準”是以散文而論,而不是詩詞,這就是為什麼以我們今天的眼光看,唐宋時期許多名氣更大、作品更牛的詩詞文豪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等人,沒有列入“唐宋八大家”的原因。

    雖然曾鞏在唐宋八大家八人中知名度不高,綜合實力比不上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王安石几人,但他入選唐宋八大家卻絕非浪得虛名。

    曾鞏,字子固,南豐(今屬江西)人,宋嘉佑二年進士。少有奇才,“讀書數萬言,脫口輒誦”, 《宋史》本傳說“呂公著嘗告神宗以鞏為人行義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說明曾鞏的文學才能和成就是頗高的。曾鞏尤以散文創作成就最高,他師承司馬遷、韓愈和歐陽修,文風剖析微言、闡明疑義、分析辨難、不露鋒芒、卓然自立。他的議論性散文最為當世人所稱道,其弟曾肇說他的文章“一落紙,為人傳去,不旬月而周天下,學士大夫手抄口誦,惟恐得之晚也”,可見他在當時的文壇上堪稱是炙手可熱的“暢銷書作者”。歐陽修這樣評價他:其大者固已魁壘,其於小者亦可以中尺度。王安石這樣評價他:曾子文章眾無有,水之江漢星之鬥;愛子所守卓,憂予不能攀。蘇軾這樣評價他:曾子獨超軼,孤芳陋群妍。蘇轍這樣評價他:儒術遠追齊稷下,文詞近比漢京西。我們看,能被同時代諸多的文壇巨擘如此眾口一詞稱讚的能有幾人?可見曾鞏的文學才華之高。不僅如此,《宋史》本傳對他文學成就的總評價是“立言於歐陽修、王安石間,紆徐而不煩,簡奧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 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清代的桐城派方苞、劉大槐、姚鼐和錢魯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為圭臬。這些史料足以證明,曾鞏的文學水平尤其是散文方面的成就,是不辱“唐宋八大家”之名的。

    那麼,為什麼曾鞏在唐宋八大家中知名度這麼低,以至於現代人對他的文學水平提出質疑呢?我認為有如下幾方面原因:

    1、很多人不瞭解“唐宋八大家”稱號的形成背景和產生過程,不清楚“唐宋八大家”是指散文大家,而不是詩詞大家。

    2、現代人在接受義務教育階段所接觸到的教材中,其他幾位大家都有散文或詩詞選入過課本,唯獨曾鞏的作品沒有,雖然蘇轍也存在曾鞏類似的情況,但蘇轍有他父親和兄長合稱的“三蘇”為世人所熟悉。因此,唐宋八大家中只有曾鞏一人不為常人所知,是以他的知名度最低。

    3、曾鞏也確實缺少膾炙人口的名篇傳世。這是因為,散文方面,曾鞏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有一點另類,他的散文主要特色是行文規範、中規中矩,適合用於公文和官樣文章,而缺少意境揮灑、文采飛揚的易於傳世的文學性名篇。而在詩作方面,也不是曾鞏的強項,亦鮮有傳世名作,不像其他幾位大家,大多是全才型文學巨擘。

    4、還有一個可能的因素,就是曾鞏在政治上建樹不高(官至中書舍人),雖然八大家這八個人都是進士及第、學歷相當,但曾鞏僅官至中書舍人,是其中官職最低的之一,呂公著曾對神宗說“曾鞏為人行義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故不能大用”,可見他仕途方面才能一般。綜合實力不濟,也讓後人對他知之不多。

    最後插播一個小花絮,說幾句曾鞏鮮為人知的詩歌。除散文之外,曾鞏也寫詩,現存詩400餘首,但詩作被其散文上的名氣所掩蓋,沒有多大名氣。倒是近代文學大儒錢鍾書先生為曾鞏說了幾句公道話,錢老在《宋詩選注•曾鞏》裡說:就八家(唐宋八大家)而論,曾鞏的詩雖然比不上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但是遠比蘇洵、蘇轍父子的詩好,其七言絕句更有王安石的風致。附錄兩首鍾書先生所選曾鞏的七絕詩《西樓》和《城南》,供您品鑑。

    《西樓》

    宋•曾鞏

    海浪如雲去卻回,北風吹起數聲雷。

    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

    《城南》

    宋•曾鞏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

    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站seo最佳化,最好用,的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