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畢自然

    一、保密工作做得好。 二、決策果斷、行動迅速堅決。三、鐵腕人物丘吉爾功不可沒。四、海上運輸工具準備得充足。

  • 2 # 浩漢防務論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約30萬盟軍士兵於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從法國北部敦刻爾克海灘和港口撤離,此次行動代號為發電機,也被稱為敦刻爾克奇蹟。長達六週的法國戰役中期,大批比利時、英國和法國軍隊被德國軍隊切斷幷包圍後,這次行動也隨之開始。就如英國首相丘吉爾所說,敦刻爾克的處境是一場巨大的軍事災難。英國以及法國的軍隊的根基,大腦以及核心都被困敦刻爾克,甚至在頃刻間,這隻軍隊就會被滅亡或俘獲。 然而,在雖然希特勒命令裝甲部隊繼續前進,但大多數部隊又用了16個小時進攻以求改變元首的看法。但是,這一延誤還是給盟軍準備對撤離至關重要的防禦措施的提供了充足的事件時間,並拒止了德軍阻止盟軍從里爾撤退。暫停令一直是歷史學家們討論的話題,在當時,希特勒也相信,一旦英國軍隊離開歐洲大陸,他們就永遠不會返回。但是,考慮到一戰時泥濘對部隊所造成的影響,希特勒還是最終放棄了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在法國,英國單方面決定透過敦刻爾克撤離而不是反攻南方,以及英國皇家海軍明顯傾向於犧牲法國而撤離英國部隊,導致了一些怨恨。丘吉爾說,法國海軍上將弗朗索瓦·達爾蘭最初命令英國部隊優先撤離,但5月31日,他在巴黎的一次會議上發言,命令在平等條件下撤離,由英華人組成後防線。事實上,在完成最後撤離後最後投降的35000人主要是第二輕型機械化師和第六十八步兵師的法國士兵。他們的抵抗使撤離工作延長到6月4日,當天又有26 175名法華人被運送到英國,這場撤退也被劃上句號。

  • 3 # 史海看浮沉

    歷史上,很多人將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的原因歸結於希特勒的戰略失誤。其實都是“馬後炮、事後諸葛亮”,那時候德軍的戰略並沒有錯。

    丘吉爾在預見戰爭即將失敗時,就開始謀劃英法聯軍的撤退。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1940年5月10日清晨,德軍的136個師在3000輛坦克的帶領下繞過馬其諾防線等集團軍進攻法國荷蘭等許多歐洲國家。

    馬奇諾防線的失守和德軍潮水般的進攻勢頭,讓丘吉爾意識到了失敗已經不可避免,開始謀劃英法聯軍的撤退。為了撤退的順利進行,丘吉爾說服了比利時軍隊繼續對德國,以及法國其他地區的法軍繼續對德軍進行抵抗,這些抵抗都分散了德軍的注意力,為敦刻爾克大撤退做好了前期的準備。雖然最後撤退的方案有區別,但是迷惑德軍的意圖已經達成。

    德軍坦克部隊的前進速度過快,補給和大兵團步兵無法及時跟上。

    德軍的坦克部隊用了大概十天就直接橫掃了整個法國,我們可以想想德軍坦克部隊的進攻速度多麼驚人。但是隨著戰線的拉長,一些問題開始顯現:燃油和彈藥補給不足,步兵師與坦克先頭部隊拉的距離過長,這些都給德軍的後方完成了不穩定因素。零星的法軍部隊偷襲和干擾德軍的空隙,給德軍完成很大的困擾。

    這樣就會出現佔領區的空檔問題,對於戰爭初期,法國的抵抗還是很激烈的。這些問題是德軍參謀部不得不考慮的。加上德軍坦克部隊連續兩週的機動作戰,部隊的傷亡很大,也沒得到有效的休整。如果這時候德軍的坦克部隊被圍攻,得不到有效支援,無疑德軍的坦克部隊會傷亡巨大。希特勒適時的停止進攻是符合戰爭規律的。

    空軍司令戈林,過高的估計空軍的作戰能力。德國空軍的轟炸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敦刻爾克地區的低窪和沼澤地形都不利於坦克部隊行動,坦克部隊的將領都看在眼中,都不願意冒險。這時候空軍司令戈林提出用空軍結束敦刻爾克地區的英法聯軍。這在當時看來確實是一個好的戰略。毫無疑問,希特勒採納了這一計劃。

    但是“天公不作美”,連續的大霧天氣,讓德國空軍無法實行有效的轟炸。敦刻爾克地區背靠英吉利海峽,空氣溼度很大,五月份連續的大霧讓德軍的轟炸效率低下。戈林多次不顧大霧強行要求轟炸機起飛,但是結果轟炸機因為霧大,找不到目標不得不帶彈返回。

    英國皇家空軍也傾巢而出,防空部隊拼死抵抗,有效的打擊了德國空軍的行動。為了撤退成功,英國空軍拿出了所有的家底,和德軍空軍作戰,在地面防空火炮的支援下。英國損失104架飛機,擊毀了德軍140架的飛機。即使這樣,德軍還是炸燬了英軍幾百艘運輸船,大概有4萬的英法聯軍死於德軍的轟炸。

    英軍的撤退效率超出了希特勒的預料。

    希特勒不會想到,丘吉爾會動用全國所有的船隻撤退聯軍。希特勒對待戰爭是個富有理想色彩的人。他沒有料到,丘吉爾會大張旗鼓動用民船甚至漁船去撤退英法聯軍。在希特勒的眼中,這是莫大的恥辱。在蘇德戰場失敗的情況下,希特勒也不同意其他將領撤退的計劃。

    丘吉爾用9天的時間,總計有34萬人從郭刻爾克撤退到了英國,其中英軍大約21.5萬人,法軍有9萬人呢,比利時軍隊3.3萬人。

    戰爭中沒有意外,每一次看似偶然勝利或者失敗,都有無數必然條件支撐著。

  • 4 # 歷史區總柴

    兩方面,英國方面的果斷和德國方面的猶豫。

    首先,閃電戰把法國打蒙了,這時候英法聯軍兵敗如山倒,德華人的戰車在法國境內橫衝直撞。

    這時候聯軍內部是亂套的,法國投降成了必然,但是丘吉爾卻很清醒。

    普通電影至暗時刻裡的一樣,丘吉爾敏銳的認識到必須為歐洲大陸的失敗做出準備,同時為反攻Continental留住力量。

    於是英國召集了所有的軍艦商船拼死救出了數十萬聯軍士兵,甚至英國境內停靠的他國船隻也全被英國徵用,簡直是與時間賽跑。

    注意,這裡的保留力量可不是隻這幾十萬士兵的戰力,而是他們代表的聯軍還在,這些人的反抗力量還在,他們能代表荷蘭比利時法國的流亡政府,使得英國有理由和名義繼續對抗德國,使得德國扶植的傀儡政府喪失名分。

    有了這些人,英國就不是一個國家在戰鬥,所以英國拼盡全力。

    德國方面突然停止了裝甲部隊的挺近,我覺得德國也有自身的考量。

    一戰付出了那麼多代價都沒能走進巴黎一步,這次閃電戰贏得如此輕易讓德國謹慎了一下。

    希特勒猶豫了是否應該留下這些人,讓英國走上妥協的談判桌。

    軍方害怕前線部隊或許深入,被敵軍反撲切割。

    還有人認為,希特勒讓部隊停止進攻是為了告訴德國的軍官團們他對軍隊有絕對控制力。

    無論怎樣,這幾十萬的火焰保留了下來,數年之後,諾曼底登陸,他們將重返歐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再次懷孕要間隔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