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螺008

    《水調歌頭》這首詞是蘇軾思念自己的弟弟蘇轍而寫,不是思念自己的愛人,是對人生中無不散之筵席的感嘆。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子由是蘇轍的字。

    蘇軾、蘇轍兄弟二人感情很好,文學上蘇軾才華更好,但官場上他不如蘇轍弄得明白,二人經常有探討,也有相互關心提醒。

    蘇軾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公元1076年的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

    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宋神宗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這首詞基本上是一種情懷寥落的秋的吟詠,讀來卻並不缺乏“觸處生春”、引人向上的韻致。

    這首詞彷彿是與明月的對話,在對話中探討著人生的意義。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尋味。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

  • 2 # 鄭彥英

    蘇軾的《水調歌頭》懷念的誰?為何成為千古之謎?

    大家最熟悉的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經典絕唱,應該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首落筆瀟灑,舒捲自如,情景交融,境界深遠,至今都覺得無與倫比的美好,無人超越,對蘇軾的才華更是無比的崇拜。在這首經典絕唱裡,那個蘇軾究竟在懷念誰呢?真的是千古之謎嗎?其實,沒有那麼複雜,讀過蘇東坡的眾多作品,看過對蘇軾喜愛、崇拜有加的林語堂撰寫的《蘇東坡傳》就恍然大悟,原來,這個美文,流芳百世、懷念的人就是蘇軾的弟弟子由--蘇轍。

    為什麼這樣說呢?蘇軾於他的弟弟自由感情特別深,他們一同進京趕考,一同生活,而且弟弟自由對他永遠都是無理由支援和崇拜,子由一直為他這樣的兄長驕傲,為他這樣的兄長感動,無論蘇軾得意還是失意,兄弟二人從未停止牽掛和疏遠,他們大量的書信印證了他們情感的深厚,蘇軾之所以寫下這首經典之作,是因為那天是中秋節,他面對皓月當空的情景,又喝點小酒,對兄弟思念實屬常理,又因為蘇軾一直與當權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所以一直輾轉在各地為官,曾經多次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能夠多見面多聚會,但是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適逢中秋,兄弟倆已經7年未曾謀面,對這樣一位情感豐富、歷經蹉跎的大詩人,他怎不望月思親?想念遠方的弟弟?生活怎樣?狀態如何?身體怎樣?家人怎樣?蘇東坡一直被人仰視,雖然不平靜,但他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狀態,一直都優越與他的弟弟,在中秋之日,他有如此感慨,怎不合情合理?

    同時作者蘇東坡借明月之時,祝願相隔千里的親人共享著美好的月光,充分表達了他對弟弟的祝福和思念,表現了作者曠達的態度和樂觀的精神。儘管當時的蘇東坡不順心如意,但他依然把自己積極、樂觀、美好的情緒,透過詩畫的美意傳遞給親人和讀者,這是多麼讓人珍惜、懷念和珍藏?所以,蘇東坡把這首望月想念弟弟的情緒,透過意境、情緒、和孤高曠遠的、畫面感極強的作品呈現在讀者面前,足見,一代大文豪的高度和成就,蘇東坡的創作的美和運維,不是一般人能夠達到的。子由沒有他的成就,但有如此成就高的哥哥為他想念,真是幸福!所以,猜測這首詩的千古之謎就沒必要,最具體的親人勝過一切!

  • 3 # 隨手談詩

    很多詩詞前面都有小序,作用是交代背景,這一點非常重要。

    就拿蘇軾來說,耳熟能詳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前面就有小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交代了時間:三月七日、地點:沙湖道中、事件:遇雨,瞭解了這些,再讀詞,就不會一臉懵逼。

    詩也一樣,還是拿東坡舉例,《獄中寄子由二首》前面也有序:

    一作:予以事系御史臺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和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

    這兩首詩是蘇東坡受“烏臺詩案”牽連下獄,在雨中他預感自己死期將至,怕連子由最後一面都見不著,所以作詩二首,讓獄卒梁成幫忙轉給弟弟子由。

    題主問的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也一樣,前有小序: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啥意思呢,中秋這天,小酒量蘇東坡喝多了,由於懷念子由,所以寫下了這篇詞。

    說得很清楚了嘛,是“兼懷子由”而作,就是兄弟情。

    你如果不看序,只看詞,加上現代流行歌曲的影響,這就是情歌了。

    那麼抒情、那麼纏綿,引申成情歌也沒什麼不妥,但是要了解作者的本意。

  • 4 # 大飛哥愛歷史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創作於1075年,正值蘇軾被貶為密州太守期間,原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作此篇,兼懷子由。透過這段序,我們可以推敲一下,兼懷子由,那就是順帶懷念子由。那他做這個詞主旨是什麼那,我們仔細分析一下,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點名了文章的深意,蘇軾的第一個妻子王弗,病逝於1065年,夫妻感情極深,1075年正是王弗病逝十週年,當年正月二十日,蘇軾做了一首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句句體現了對王弗無盡的哀思,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蘇軾被貶官密州,由於北宋末年的黨爭,導致他的政治報復無法實現,蘇軾的內心極為苦悶,想起了溫柔體貼的王弗。加上此時正為中秋佳節,是萬家團聚的時刻,他不由自主的想起自己亡故的妻子,希望跨越千里回到故鄉與妻子相見,故做《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來表達對逝去親人的哀思。我是大飛哥,此文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請大家留言,期待與您交流。

  • 5 # 愛互

    水調歌頭 中秋

    陽紅

    明月為何圓?

    仰頭望青天。

    不知天上世界,

    月亮有無仙。

    我欲乘空上去,

    卻因身無羽翼,

    誰許上飛船。

    坐下玩手機,

    無趣在人間。

    飽不安,

    飢難忍,

    夜無眠。

    誰無好意,

    酒綠燈紅夢當年

    人有生殘老病,

    月有陰明圓缺,

    國際起硝煙。

    彭祖能長久,

    千載共嬋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人為什麼一有事第一想到的是賠償?是法律意識加強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