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感動天下

    詩與詞本身並無高下之分:

    詩與詞就好比兩個盒子,本身並無高下之分,重要的是裡面裝的內容。如果一個裡面裝的是黃金,另一個裡面裝的是木炭,自然是裝黃金的倍受關注,反之亦然。

    如果評價唐詩和宋詞哪個時期意義更深遠,只能從大機率上.從數量上來比較,但是不具科學性。

    一般來說:豔詞脂粉之作不及悲傷哀婉之作;悲傷哀婉之作不及山水田園之作;山水田園之作不及家國情懷之作。這只是從內容主題來劃分,但是如果詩人詞人的技法有壓倒之勢,亦能倍受矚目,令人讚歎不已。

    單就主題內容而言,唐詩中的邊塞詩表達的是家國情懷,為重大主題。杜甫白居易很多憂國憂民之作亦為重大主題

    。如果單從數量上來看唐詩票數高於宋詞,幸好宋代有一位蘇軾,其為國為民之心可昭日月,詩詞興豪放之風可歌可贊,否則宋詞真是輸得一敗塗地。

  • 2 # 質躍

    我說提問的老兄吶,能不能具體點的,幹嘛非要搞些籠統的脫離實際的不是問題的問題呢?

    基本的得明瞭,唐詩和宋詞是兩種體裁呀,詩詞歌賦、散文、小說這些都可以表達思想,表達感情。只是表達不同的思想所以利用的體裁會發揮出不同的效果而已。有些想法觀點利於用散文表達,有些用議論文形式利於表達,有些用詩詞形式利於表達。就像吃飯,不同的菜可以不同工具不同吃法;再比如,我要到一地方,可以選擇不同的路徑不同的交通工具,地上跑的、天上飛的,水裡遊的,但是,你說這些工具離目的地哪個更遠些?這說法豈不就是彆扭的哇。

    當然,具體的哪一首詩和具體的哪一首詞,各各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哪個切入的角度更有深度,這是拿具體內容來作比較的。是可以比較一下,一較高下。唐詩中有,有思想深度的好詩,也有浮淺的小調抒情,宋詞亦然。但是,若把唐詩和宋詞看成兩個有思想的內容體,那麼“唐詩”和“宋詞”究竟各自表達了什麼樣的內容呢,什麼樣的思想呢,它們的內容到底是如何概括的呢?這是關鍵。事實上說法不成立。

    不過,換種說法,你說,唐詩和宋詞哪個更利於表達某一主題的思想,這就還能論說幾分。似此問“你認為唐詩和宋詞哪個更有思想深度?”這樣的說法,竟讓人莫可名狀了。

    在抒情上唐詩和宋詞都是很優秀的體裁。有一定的語言藝術性,這很好,唐詩宋詞工整押韻形式結構都很講究的,值得鑑賞學習,但要說在表達實質思想內容上,二者都未免過於注重形式了。核心是表達思想的話,可以結合思想表達的需要,何必完全受限於枝枝節節的形式,過於形式限制,反而本末倒置了,發展到八股文,抹殺了思維閹割了思想,一如邯鄲學步,自己真實表達都丟了,這就尤其適得其反了......

    好了,僅供參考。

  • 3 # 亦有所思

    毫無意外,是唐詩!

    詞一開始是僅僅是休閒品,是專門描寫愛情,甚至是情愛的。詩卻不同,詩要言志,要抒懷,要精忠報國,要濟世安民。

    比如溫庭筠,他的詞風流雅緻,情趣爆棚,可是他的詩卻是另一個極端,極為中正平和,滿滿的正能量,而且沒有“愛情”!

    在儒家思想的薰陶之下,詩和政治抱負,人生感悟,思想情操緊密地聯絡在一起,所以從唐朝之後,文人們把正事都放進詩裡,把閒事都放在詞裡。

    比如歐陽修,詩寫得高古,可是詞裡面卻經常相思成災。北宋時期,隨便找一個文人,很少在他的詩作裡看到愛情,大抵都是遊宦,懷古,友誼,交際等等。

    一直到南宋,詞的內容才完全和詩平齊。

    論情,詩和詞在南宋不分彼此,恐怕詞還要稍高一籌。但是論到思想深度,那麼只能是詩。

    詞,側重於情感。

    詩,傾向於思想。

    所以錢鍾書先生說宋朝人把“公然走私的愛情”放進詞裡,恰巧是宋朝文人無法突破唐詩的原因之一。

    唐詩重情,宋詩尚理,可是這個理也被無數後人所詬病。儘管看不上宋詩,但是不可否認,宋詞的體量確實不如唐詩。

    而且唐詩的淵源上承魏晉,然後是樂府,再向前就是詩經,孔子不是說“不學詩,無以言”麼?

    而且古代科舉考試,詩是必要體裁,可是詞卻不是。

    做為現代人,我們並不喜歡太有思想深度的詩,比如現實主義的杜甫的三吏三別,比如新樂府的白居易那些刻畫民生的詩篇。

    可是在古代,這卻是文學的正統!

    唐詩,是職業裝。

    宋詞,是休閒褲。

  • 4 # 待曉兒

    講道理,想評判這個問題,首先就要了解詩和詞在文壇上地位的差距。

    明確地講,詩的地位要遠高於詞,所以,唐詩的思想深度要遠高於宋詞。

    詩詞地位有高下,是一個常識問題

    有一個很重要的常識需要明確,中國古代文學的主體一直是詩文,從未有過變更。至於後來產生的詞、散曲、雜劇、小說等等,都是很低階的文體,不可與詩文並列。現在認為詩詞並列的錯誤認識來源於王國維“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的說法,是對這一觀點的誤讀。

    “詩以言志”一直是詩人的追求,這個“志”是情懷、節操、理想、志向等等很高遠的概念,但不包括情感,情感只是詩的副產品。因為情感是私人化的,是小我;而情懷是社會化的,是大我。詩表現的就是這種大我的情懷。

    情感和情懷有什麼差別呢?很明顯,舉例來說一下:

    比如杜甫詩歌《春望》,就是“國破山河在”那一首。這裡面對戰亂的憂憤是情感,對蒼生的悲憫才是情懷。

    而詞這一種文體自始至終都沒有擺脫遊戲文體的標籤。用詩寫豔情的幾乎沒有,很多都是香草美人傳統有所寄託。但詞多用來描繪豔情,因為這種文體就是遊戲所做,當不得真。

    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能知道詩詞差在什麼地方。

    清朝有嚴重的文字獄,判定罪名的依據是詩文。寫了反詩,為反清文集作序,都要被抓起來。但是,詞就從來沒有作為文字獄的證據。這就是以為其遊戲之作的外衣保護,清朝不屑於把這種低階文體作為證據來看待。

    瞭解了這些,就應該知道詩和詞到底有多大的差距了。

    詞其實有過一條康莊大道,有機會成為和詩比肩的文體

    宋詞當中有過一類特殊的作品,就是蘇辛詞。

    這一類作品雖然被當時很多人認為不符合詞的規範,但確實是將深刻的思想蘊含在了這一遊戲文體中。之後姜白石、劉克莊等人的詞作,因為處於新舊朝交替,往往會蘊含家國之思。

    但後來由於元代詩詞的沒落,明朝的復古和淫哇風氣,這類詞路夭折了。

    雖然清朝有以橫絕著稱的陳維崧開創陽羨詞派,還有以興寄為旨歸的張惠言開創常州詞派,但是最終也沒能繼承蘇辛詞路,擺脫遊戲文體的標籤。

    當然,這是就整體環境而言的,不能用個別的幾首詞就來推翻這種大環境。

    總而言之,唐詩作為詩歌當中的冠冕,其思想深度自然要高於遊戲文體的宋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你看來,在當下的電影圈中誰才可以稱得上“功夫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