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熱點
-
2 # 追科技的風箏
張勇這句話的含義。張勇與馬雲的想法類似。是說一個好的企業,必須要以人為本。阿里作為一個網際網路企業,應該把每一個員工當作一個人發展,而不是把員工當作工具,從人性的角度給員工成長的渠道,成就員工。作為一個員工,也要做好人,把事做好,成就阿里。這是阿里和與員工和諧共存與發展。張勇的話我是比較認可的,舉兩個小例子體現張勇的想法。關於裁員的解釋。這兩年網際網路企業遇到了經營困難,很多大幅裁員。但是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金服的員工總數反而首次超過10萬人,阿里巴巴作為一個民營企業,為社會就業確實做了重大貢獻。阿里巴巴這兩年設立了達摩院,在阿里雲、人工智慧等技術方便發展很快,確實吸引了大量人才。張勇面對裁員質疑時,表達了幾層意思,一是阿里巴巴不僅不會裁員,而且會擴大招聘,投入更多資源解決社會就業。二是加大人才的培養培訓。三是網際網路大環境不好的時候,阿里巴巴最大的價值就是創造就業。能站在這樣的高度說話確實不簡單。關於年輕人的使用。1985年的蔣凡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谷歌程式設計師出身的蔣凡,創業成立了友盟公司,主要方向是研究大資料,2013年以8000萬美金被阿里收購。警方在阿里工作的時候,曾經想幹一段就走,被阿里張勇看中了,要蔣凡專心研發手機淘寶,也成就了今天的淘寶Quattroporte蔣凡。今年3月,蔣凡還兼任了天貓Quattroporte。在阿里的5年內,張勇給了有實力的年輕人機會,印證了千里馬易找,伯樂難求,也一定程度體現了張勇所說的阿里以人為本。阿里CEO張勇是一個很低調的人,在馬雲宣佈退休之後才由幕後走到前臺,這樣甘於沉寂的人其實很不簡單。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
3 # 學說管理
我這樣理解張總的觀點:
所謂視人為人,就是要認識人的本性,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對人負責,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商業價值觀,商業邏輯和行為準則,從而為客戶和使用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這是企業文化的底層邏輯。有了這個底層價值邏輯,企業才會有競爭力,才能夠持續發展。
第一,對於客戶而言,如何具體理解視人為人?
客戶選擇了你的企業,願意與你合作,或者願意購買你的產品和服務,那麼他們就是把信任交給了你,把期待交給了你。你能夠為他們的信任用心負責嗎?你能夠真心的理解他們的期待,用心做好產品和服務嗎?客戶有想法,有意見,你願意瞭解他們的需求,傾聽他們的聲音嗎?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都帶著想法和情感與你合作,你理解他們嗎?如果這樣理解客戶,我想才算作是把客戶當人看。阿里挑選人才之所以那麼嚴格,就是要找到價值觀一致的人,能夠把客戶當人看,可以理解他們,從而為他們提供優質的服務。
第二,對於員工而言,如何具體理解視人為人?
對於員工而言,他們到你的公司來,不只是找一份工作,他幫你幹活,你給他一份工資那麼簡單。其實,他們也把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與你的企業捆綁在了一起,你想過要對他的生命負責任嗎?還是隻是想著把他們當做為你打工賺錢的工具?尤其一些大學生,父母含辛茹苦把他們養大,到你的企業工作,你能夠給他們什麼才算作是對孩子們負責呢?你的員工有主動性,也有期待,希望成長,你真的給他們施展才華的舞臺,關心他們的成長了嗎?每個員工後面又都有一個家庭,他工作的好壞很可能是家庭幸福的晴雨表,你心裡是否裝過他們的家庭呢?你可能會說,我就是一家企業,你幹一份活,我給你一份工資,想那麼多我就是慈善機構了,還是企業嗎?我什麼都管,還怎麼發展?其實,你不對別人負責,他就不會對你負責,你關心他越多,他關心你就越多,你把他當人看,關心理解他,反過來他也是如此。現實中優秀的企業都是通人情的,所以在管理上處處關心員工,把員工視為人。難道不是嗎?
舉一反三,對於股東,對於其他利益相關者也是如此。只有認識人的本性,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對人負責,也就是把人視為人,當人看,才能夠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在深層為企業大廈打好基礎,保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而那些在困境中掙扎的企業,無不是隻想著自己,只想著賺錢,而不關心客戶和員工的需要,也就是違背了張勇所說的“視人為人”的選擇。
阿里的成功不只在他的模式和電商,更在於他的文化,否則很可能它早就消失在商業地平線下了。
-
4 # 笨頭馬
我完全同意張總的“好的企業文化,要視人為人”
很多企業一再強調奉獻、犧牲,要為企業做這做那,拿百萬年薪的領導要求拿四千月薪的員工講格局,流血流汗往死裡幹,真把員工當悶驢使,用到死就扔掉,這樣的企業文化是把別人用死,把自己作死!
企業把人作為人看,就要尊重、清楚人到企業的需求,首先還是掙錢,淡然絕大多數企業不是公益組織,不會養懶漢,那麼企業就要提供一個給員工充分發揮才幹的崗位,而員工又能得到相對崗位滿意的薪酬,並能保有晉升加薪的期望,這是整個企業文化的核心,一切脫離核心的文化都只不過是勉強及短暫的洗腦,長久不了!
你待我為人,我必盡人事,我拿我為物,大家各走各路!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逍遙子)近期在盒馬鮮生的管理會上發表的內部講話。從組織上來看,做到視人為人,人就是人,而不是工具,絕對不要做成“一將功成,滿地骷髏”。
回覆列表
這次內部講話的全部內容可以看做是張勇從入職到現在對阿里巴巴認知的表達,也可以看做是對阿里巴巴文化的一種梳理。“好的企業文化,要視人為人”這句話在這次講話中算是核心內容,我個人理解張勇主要想表達下面幾個意思。
1.從管理層到基層,每個人都要不斷進步
這次講話其實是盒馬鮮生的內部講話,所以會和盒馬的發展結合的比較緊密一些。盒馬作為一個新興的產品,現在還處於摸索階段,內部也沒法形成完整的制度來幫助大家理解盒馬下一步發展戰略。
這樣的話就對大家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從管理層開始不斷的學習和完善盒馬的運營體系。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中思考和學習,這樣盒馬就會越來越好。
2.承認員工的不足
在盒馬不斷髮展的過程中,不管是管理層還是個人,肯定在某個時間都會有跟不上公司發展的時候,這個時候就需要給大家機會。
假如一個人跟不上的話,大家就一起幫助他進步;假如一個人缺乏相應的能力的話,就需要給他學習的機會。只有大家都在互幫互助中不斷成長中,而不是在前進中不斷拋棄同伴,這樣盒馬才能走的更遠。
3.要成為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不止要在工作中給予員工幫助和支援,在生活中也要讓員工感覺到組織的溫暖。員工的成長體系、日常的福利體系、健全的培訓體系這些都是必須要有的,而且是實實在在能讓員工感受到的東西。
相信人與人之間溫暖,感覺到人與人之間的共鳴,再來一個領導者點燃大家的熱情,這樣才是最好的工作狀態。
以上都是個人的一些拙見,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還希望大家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