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春秋網
-
2 # 路衛兵
根本原因還是實力相差懸殊,陳朝無論國土、人口還是經濟、軍事都沒法和隋朝比,被滅是遲早的事。不過隋軍能在短短2個多月的時間裡滅掉立國33年的南陳,也離不開精心的準備和戰略戰術的運用。
南陳是南朝國土面積最小、國力最弱的一個,是陳霸先在南梁遭受侯景之亂的重創和地方割據的紛爭已然支離破碎的狀況下倉促建立的,一開始就缺乏足夠的經濟和信心支撐。陳宣帝時陳朝的國力有所恢復但也只是相對而言,期間與北齊、北周的戰事又消耗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後主陳叔寶窮盡豪奢治國無方,橫徵暴斂的經濟困局一直持續到亡國。
而北朝則正相反,自北魏開始的漢化改革卓見成效,到隋朝時民族矛盾已然弱化。北周滅北齊又完成了北朝自北魏分裂之後的再統一,南北長期的勢力均衡和三足鼎立的局面也被打破。隋朝接手的是一個相對強盛的統一帝國,銳意改革的隋文帝又在陳叔寶玩鬧的同一時期進行著被後世贊為“開皇之治”的壯舉,繼續拉大了南北差距。
隋、陳雙方的人口和軍事對比也非常懸殊。據《通典》記載,陳朝在最強盛的宣帝朝也只有60萬戶,滅亡時只剩50萬戶、200萬人,而北周滅北齊後共有359萬戶、901萬人。差得不是一星半點,這可是冷兵器時代衡量國力的硬指標。陳朝可動員兵力連僧尼、道士都算上也不過10萬,而隋朝的滅陳大軍就有51萬,其中還不乏驍勇的遊牧民族。
南朝一直有兩個軍事防禦重心:江淮和荊襄。陳朝立國時巴蜀和荊襄早被北周佔領,後來佔據江陵的後梁也被隋朝吞併,陳朝的西部門戶大開,隋軍很容易從長江中上游直下江南。而北部門戶江淮也沒在陳朝手裡——最初被北齊佔領,後來吳明徹北伐一度收復,不久又被北周拿下,長江天險因缺少軍事緩衝區而大打折扣。
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陳朝雖有必亡因素,但隋朝只用2個多月便解決戰鬥速度也著實驚人,這與隋朝的精心準備和戰略戰術運用是分不開的。隋朝至少在攻陳之前2年就開始了滅陳的探討,並在江南收穫季節佯裝南下以麻痺和消耗對方。賀若弼在廣陵佈防後透過換防、集結等手段讓對手放鬆警惕,以及渡江之後採取攻心戰等等,也足以彰顯戰場智慧。
最能體現隋朝良苦用心的,是選擇正月初一這個陳軍最倦怠、最無心戰事的時間節點突然發起進攻——當時舉行完朝會的陳後主一覺睡到下午。加之陳朝將士人心離散——比如陳朝大將蕭摩訶因為陳後主與其妻私通的私人恩怨出工不出力,領軍將軍任忠投降並反戈等等,很容易形成破竹之勢。
-
3 # 孫郎談古
謝邀。樓主問的好。陳朝為何會在倆月內被隋滅?為什麼呢,總結了原因如下(個人觀點,歡迎補充、批評):1、先看南朝陳的局勢。南朝陳的建立真好是北方周齊兩國的盛轉衰時期。是陳霸先草創陳國的時候。陳霸先的創國之路和前朝類似,受禪於前朝。陳國的建立,正是百廢待興之時,創業開國的皇帝一般都懂得如何維護好國家,發展經濟、軍事及政治,把國力提升一個檔次,而陳霸先正是這麼幹。在位期間政治清明,任人唯賢,使江南局勢穩步增長。
陳霸先去世後,經過兩位皇帝:陳文帝、陳廢帝,這裡暫且不,我們直接說陳宣帝,陳宣帝的皇位雖說透過不正當手段獲得,但在南朝皇位血腥的爭奪中,也習以為常。不過陳宣帝的奪位,也似有宋文帝(南朝宋時期元嘉之治的締造者)的味道。陳宣帝的功績雖然比不上同為南朝的宋文帝,但是對陳國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鼓勵農業生產,政治清明。所以,在陳後主接手後,陳國的國力已經達到一個鼎盛。這也讓陳後主有了“敗家的基礎”。
生在富貴的陳後主,當然意識不到危險的來臨,每天只是“隔江猶唱後庭花”,熟不知周齊已涼涼,大隋已崛起。
2、北齊和北周的恩怨。北齊和北周創始人都是源於北魏時期的藩鎮。當年北魏孝文帝的遷都,讓本為拱衛京都的六鎮,一下子淪為戍邊藩鎮,原有的軍事地位、經濟待遇一下跌落到谷地,這讓六鎮軍民大為不爽。正逢北魏走上下坡路,開始了一場持久的戰役。戰事爆發也讓北魏走上分崩離析的道路,被六鎮出身的高歡和宇文泰一分為二,分別建立東西魏。
東西魏的掌權人後來又分別建立了北齊和北周,這對冤家的戰爭也一直延續,而除了兩國的長期爭鬥,還有內耗也牽制住他們南下的步伐,北齊:這是一個出名的王朝,原因是皇帝不是變態就是殘暴,至於怎麼變態殘暴,有興趣的可以翻翻《北齊書》。北周:宇文泰死後,侄子宇文護掌握大權,先後毒殺了兩任皇帝,讓北周陷入血雨腥風當中。新繼位的周武帝,經過一番隱忍,終把宇文護幹掉,奪回大權,大力整肅朝綱,發展國力,沒幾年時間就超越了北齊,並一舉將殘敗不堪的北齊吞併。北周的巔峰是滅齊。但是北周耗費了大量的國力,加上幼子當政,使外戚楊堅有機會乘虛而入,取代北周建立大隋。
大隋繼承北周的勢力,雖然建國之處,國內根基不穩。但楊堅任人唯賢,大力發展國內經濟及農業,同時提高軍事競爭力,抵禦北方突厥的騷擾。
對於南朝陳,及時面對花天酒地的陳後主,楊堅也不敢亂造次,因為他知道以目前的實力還是不足以戰勝陳國,即使苦戰,也是兩敗俱傷。
所以,表面上和李後主笑臉相迎,暗地裡積攢實力準備南下。在楊堅實力不足南下時,扶持了南朝梁的殘餘勢力,讓西梁小國去和陳國相爭,消耗實力及消磨陳朝對大隋的警戒心。
後來,大隋在楊堅的精心發展下,國力猛增,而陳國已非當年,皇帝不當政,經濟潰敗,民不聊生,軍民也厭倦了這樣的生活,所以楊堅的“正義之師”就輕鬆的拿下了江南領土。
回覆列表
隋文帝是個雄才大略的人,他針對當時的“國際形勢”,制定了統一全國的計劃。當時隋朝北有突厥,南有陳朝。隋文帝制定了先敗突厥、後滅陳朝的計劃,於公元583年4月兵分八路大敗突厥,逼得突厥沙缽略可汗向隋求和,解除了北方的邊患,得以全力滅陳。反觀陳朝,後主陳叔寶是一個腐敗無能的皇帝,只知鶯歌燕舞,紙醉金迷,泡在溫柔香中。由於政治腐朽,賦稅繁重,刑法殘暴,人民怨聲載道。其實面對隋朝的威脅,陳將蕭摩訶等人多次請戰,但陳後主就是不當回子事,等隋朝大軍壓境了,才讓蕭摩訶等人倉促應戰,怎麼能擋住楊廣的五十萬大軍?
參加滅陳的隋朝大將,都是當世名將,韓擒虎以有膽識和謀略而著稱,江南陳將樊巡、魯世真、田瑞聞其威名,紛紛投降。尤其是陳將任蠻奴,被賀若弼擊敗後,投降了韓擒虎,對其他未降的陳兵、陳將起到了攻心的作用,他指著他們說:“我尚且投了降,你們還幹什麼!”,於是眾軍皆降;參加滅陳的另一員大將賀若弼,將門之後,象三國呂布一樣驍勇,善於騎射,先後擊敗陳將田瑞、魯達、周智安、任蠻奴、樊毅、孔範、蕭摩訶等。反觀陳後主方的大將蕭摩訶等人,本是英勇善戰的忠臣,但因對陳後主的腐敗無能太失望了,紛紛投降。一方氣勢如虹,一方士氣低落,加上隋朝攻陳的戰略戰術得當,陳朝戰略松馳,所以令隋朝兩個月之內就滅掉了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