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乞火分燈
-
2 # 9465735661818春風
這是唐朝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中的詩句。詩人登上楚王招賢拜將的黃金臺,舉目眺望,追古思今,再不見賢明的君主出現,自己空有滿腔抱負,卻無人賞識,英雄無用武之地。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欲尋明主而不得的苦悶和寂寞之情。
-
3 # 墨幹古
@黃河野釣的阿軍 是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
4 # 紅塵彌勒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語出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人,是初唐時期繼王勃、駱賓王、楊炯、盧照鄰四傑之後的又一著名詩人。
陳子昂少年任俠,十七八而未知書,後慨然立志,發奮攻讀,終於有成。陳子昂是睿宗文明元年的進士,曾官居麟臺正字、右拾遺,直言敢諫,切中時弊。自身嘗懷宏圖大願,其軍事思想和文字作品都風動一時,是具有憂國愛民情懷的一代詩人。
他曾兩次從軍邊塞,寄圖一展宏願。卻不料武攸宜這個執掌軍國重器的權臣大吏,酒囊飯袋,蝶躞草包,帶兵北征契丹卻屢遭敗績。作為隨軍參謀,陳子昂據理力陳,要分兵禦敵,以解燃眉,卻反遭降職,備受打壓。
陳子昂悲憤難當,登上幽州臺長歌當哭,寫下這篇詩文。
幽州臺是史上聞名遐邇的求賢聖地,燕昭王曾在此一擲千金,求得樂毅等舉世賢良,富國強兵,一雪國恥,所以才有詩龜鬼李賀的著名詩句: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後人將幽州臺視為國之干城的發祥地——
而陳子昂卻沒能遇到明主,一腔報國之志,卻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屢遭貶斥,也就難怪大詩人慨嘆生不逢時、空懷利器卻無從施展的悲哀和淒涼。
此詩是為登臨之作。作者沒有對此情此景進行勾勒描述,卻直抒胸臆,盡心抒懷,把一腔憤懣與不平都寄託在這首氣象宏大、寄意深遠的詩文當中,體現出了窮通古今之變、閱盡人世滄桑的獨到見識,給人以雄渾博大、沉鬱悲壯的蒼涼美感。
惜乎陳子昂不僅在軍中無所建樹,即便退回故里也被饞詬,遭陷牢獄之災,直至冤死獄中。
別看陳子昂享年不壽,但卻給後世留下了渾然厚重、質樸剛健的詩文,也備受後人推崇,成為一代詩文大家。
-
5 # 潯陽鹹魚
唐朝著名詩人陳子昂寫了一首《登幽州臺歌》,全文就只有四句: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首詩創作於武則天執政時期,陳子昂隨清邊道大總管武攸宜討伐契丹軍隊,擔任管記,不但寸功未立,反而被降職貶官,陳子昂空懷一腔熱血,愛國抱負化作泡影,在這樣的悲觀情緒之下,陳子昂在幽州薊北樓上寫了這首千古名作——《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其人陳子昂這個人年輕時是不讀書的,平時喜歡玩劍,做些行俠仗義的事,據說他在十七八歲時,因為玩劍傷了人,惹了事,這才反思自己的行為,棄武從文,開始刻苦攻讀經學典籍。
陳子昂妥妥的是個學霸,近二十歲才開始讀書,短短几年便學業有成,其學問和文采反超很多同齡人和前輩,教人刮目相看。
陳子昂在二十五歲時便考中了進士,從此踏上仕途,但陳子昂的仕途並不算平順,他因為得到武則天的賞識,被任命為右拾遺。拾遺是唐朝的諫官,通俗的說,就是提意見的官員。陳子昂為人性格耿直,敢想敢說,從不怕得罪人,而這樣的人往往在官場上很難混得開,所以陳子昂就得罪了很多人。
最後陳子昂因為討伐契丹的事被貶官,就有了他登臺悲歌的一幕。
老天也不眷顧他,他是三十八歲時辭官回鄉,四十多歲時在家鄉被人陷害,入獄而死。在歷史上,他的悲劇人生結局加上這篇千古絕唱《登幽州臺歌》,令後人唏噓感慨。
-
6 # 草夕寸品文史
提到初唐,我們會想到初唐四傑,他們用自己的筆墨開創了盛唐的氣象。在初唐還有一位非常重要的詩人,他用自己“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孤傲之氣喊出了一個只屬於他自己的開闊天地,他就是初唐最有性格的詩人——陳子昂。不同於“初唐四傑”都是神童的經歷,陳子昂稍微有些“大器晚成”。因為少年時代的陳子昂是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少而任俠”,不喜歡讀書,交遊每多“飛鷹走狗之輩”。
後來有一次他誤入書院,聽到了讀書聲,從此年少不羈的陳子昂幡然醒悟,從此與那幫狐朋狗友割袍斷交。此後三年閉門苦讀,徹底走上了學習的道路。不過此時的陳子昂卻遇到了有才學卻無人賞識的困境,於是他進行了一場自我“炒作”。當時在長安有人高價賣琴,圍觀者多,卻無人敢購買,這時陳子昂出重金購琴,並在所有人面前宣佈明天要請大家聽琴、賞琴。
一時間這件事成了新聞,大家紛紛奔走相告。果然第二天陳子昂獨一身白衣風流倜儻立於樓上。大量圍觀者爭相目睹重金購琴者的琴藝風采。然而陳子昂卻將琴摔斷了,然後又在眾人驚詫聲中遍散詩文於與會者。從這件事之後,陳子昂的詩文天下皆知,從此以後他也蜚聲文壇。這樣的陳子昂,寫出的詩作自然也有一種獨特之感,他最著名的詩作就是這首隻需讀一次便能永遠記住的《登幽州臺歌》。
登幽州臺歌 唐 ·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寫《登幽州臺歌》的時代背景,是公元697年,他隨軍做參謀,因主將武攸宜不滿陳子昂的計謀,導致陳子昂被貶,降之為軍曹。陳子昂悲憤莫名,在此登上幽州臺,有感於燕昭王招賢納士、振興燕國的故事,就寫下了這首詩。大意是:向前看不見古之賢君,向後望不見當今明主。一想到天地無窮無際,倍感淒涼,獨自落淚。這首詩真可謂“驚天地,泣鬼神”。
簡單的二十二個字,就描述了一種人生最難以表達和解釋的感悟。是孤獨,是寂寞,還是面對天地之大的豪情,恐怕這種感受是複雜的吧。時代賦予了陳子昂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自身的性格和人生的遭遇讓他在登臨古代著名遺蹟的時候留下了一行熱淚,這次流淚留下了千古絕唱,這不僅僅是對自己的感慨,更是對人在天地間渺小之感的感悟。
當面對著天地的浩大與無盡,面對著歷史的沉重與古樸,受著人類原始本能情緒的影響,瞬間情感得到迸發,淚水自然流出,這是感性的,是純粹的,是人類的本性使然。陳子昂用自己的一次流淚,換來了千百年後世人的理解與共鳴。陳子昂絕不是孤獨的,他有無數的崇拜者,有無數的知己者,和他一起站在歷史的長河中,延續著對天地的慨嘆。
陳子昂的眼淚沒有白流,因為自此之後有無數人與他跨過時間和空間的阻隔,為他拭淚,為他流淚,從此陳子昂的眼淚成就了中國詩壇中最重要的一篇經典。天地悠悠,愴然淚下,流淚的陳子昂成了詩詞中經典永恆的形象。
回覆列表
這是唐朝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
詩人登臺眺望,追古思今,不見賢明的君主。用鮑鵬山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人世渺小,天道無情,青山依舊,哲人其萎”。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官場失意的苦悶痛苦和寂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