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微知付
-
2 # 毛火榮
其實劉基所做的事情很多都不是在正面做出的,而是帶有很明確的輔助性,最大的成就應該是在戰略上,特別是對攻打張士誠和陳友諒的選擇上,
至少辭職不幹了,應該還是明哲保身,
-
3 # 瀚棋2013
講到劉基可能很多人不認識,說劉伯溫這個名字可能大家都比較清楚一點,現在很多人都是說他是個算命半仙,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前知500年後知500年,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有沒有這麼神就不知道了。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1360年劉基被朱元璋請至應天(今南京),委任他為朱元璋的謀臣,劉基針對當時形勢,上書陳述很多計策,倍受寵信,還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陳友諒和張士誠為兩線)各個擊破建策,被採納。朱元璋即皇帝位後,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朱元璋本來要叫劉基做擔任丞相之職的,後被劉基謝絕了。就此朱元璋與劉基關係不那麼好了。劉基在官場太疾惡如仇,所以在朝中得罪了很多人。所以劉基告老還鄉,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劉基感染了風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後,派胡惟庸帶了御醫去探望。御醫開了藥方,他照單抓藥回來煎服用,病情越來越重,過了不久就死去了。後來胡惟庸案發後,查出是胡惟庸授意他毒死劉基的。
-
4 # 94310417小云
劉基是千古名臣良相,知進退守臣節的高人名士,深知伴君如伴虎,鳥盡弓藏之道,,為人低調,作事謹慎,,為的一善終的一個奇葩,,,
-
5 # 古河洋橋
劉伯溫也就是在老百姓當中名氣大,被老百姓神化了。還有被讀書人神化了,讀書人神化劉伯溫,目的還追求功名利祿。
-
6 # 楊新榕
劉伯溫是元末明朝的浙江人,從小天賦極高,讀書能做到七行俱下,而且過目不忘,十四歲時便學習春秋經書,這些儒家經典,本身晦澀難懂,初學的人一般只能讀通,卻不明含義,可劉伯溫看了幾遍之後便能倒背如流,而且還能解說文義,連老師也十分佩服。劉伯溫並不只讀四書五經,對於兵書、天文曆法尤其喜歡,甚至還學過“奇門遁甲”“六甲天書”等,被當時的人比作是當代諸葛亮。
劉伯溫二十三歲中元朝進士,曾在江西等地方為元朝做官,不過由於他十分痛恨豪強劣紳欺負百姓的行為,他廓清了社會風氣卻得罪了大地主,時常被威脅,甚至有性命之憂,世態炎涼到了這種地步,劉伯溫只好選擇歸隱山林。
不過,劉伯溫卻一直有著匡扶正義的抱負,因此當出身低微、卻有著正義感的朱元璋請他出山輔佐時,劉伯溫便不再隱居,而是成了朱元璋手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朱元璋佔領南京後,天下還有三股力量,張士誠、陳友諒以及元朝,相對而言,朱元璋實力最弱。
在這種狀況下,劉伯溫提出了“避免兩線作戰,集中力量,各個擊破”的方針,當陳友諒攻下安徽太平,即將順流而下進攻南京時,朱元璋帳下的謀臣大多勸朱元璋避其鋒芒,棄城他走,唯獨劉伯溫語出驚人,認為“凡言降者或議逃者,應盡誅之,以免擾亂軍心”,還分析陳友諒雖然兵多,但驕氣衝溢,目空一切,甚至覺得“成王業,在此舉”。在這種危急關頭,劉伯溫三言兩語便穩定了軍心,避免了朱元璋徹底墮落為流寇。
在此之前,朱元璋曾問劉伯溫:“為什麼天下反元的義軍這麼多,卻大多中途覆滅,很少有人能成就大業?”其實,這時候的朱元璋已經有了“平天下”的念頭,只是苦於破解不了農民軍起義的宿命。而劉伯溫卻直言不諱地回答了朱元璋的困惑,那就是農民軍起義都有九條改不掉的惡習,而且還一一名言羅列出來。
一惡:“不敬孔孟,褻瀆聖人之道,敗壞天理人倫”;二惡:“攻伐無度,形同流寇”;三惡:“時降時反,相互猜疑”;四惡:“糧餉不能自足,臨陣不知兵法”;五惡:“掠人妻女財產,只知取之於民,而不知養於民”;六惡:“為將者心胸狹隘”;七惡:“為士者缺乏訓練,作戰形同群毆”;八惡:“勝時聚集,敗時作鳥獸散”;九惡:“此義軍與彼義軍之間,相互猜疑,互相攻伐”。
眾所周知,朱元璋就是農民軍出身的,所以劉伯溫提出來的“九惡”其實就是針對朱元璋的,而且還旗幟鮮明、畫龍點睛地反駁朱元璋“雖稱義軍,實則草寇流賊”。朱元璋聽得火冒三丈,“勃然色變”,但又覺得劉伯溫所說的都很有道理,所以隱忍不發,還虛心採納這些建議。在軍事和民生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改革,這才讓朱元璋出身農民的義軍,真正意義上地成了一支仁義之師,國家之師,而這才有了打敗陳友諒、力克張士誠,趕跑元朝,開闢大明的後話。
-
7 # 寂寞梧挏
說劉基炒了朱元章,這句話有些言過其實,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時的時局和形勢,對劉伯溫太不利了,朱元章已經磨刀霍霍,準備誅殺功臣,憑劉伯溫聰明的大腦,敏銳的政治嗅覺,早已聞到了危險的味道,出於明哲保身的原故,激流勇退也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所以說不是劉基炒了朱元章,而是被迫不得不做出的無耐之舉。就是這樣他也沒有逃出昇天,最後還是死的不明不白。劉伯溫受到排擠和猜疑主要有這幾個面,1劉基是前朝遺臣,後來由於看不慣,元朝的腐敗和自己的見解不受待見,而奮而辭官歸隱的。所以劉基的身上是有前朝印跡的。2朱元章的核心班底,也就是淮佑集團,基本都是朱元章老家安徽鳳陽人,而劉基確不是。所以說劉基不是圈內人,是外人,不能交心。3劉基的名間聲望非常高,幾乎被傳為神人,與漢張良,蜀諸葛齊名。這樣名聲讓洪武帝甚懼且忌之。4,1356年朱元章就被擁代為吳國公,號西吳賢王,基本班底已形成,核心力量已具規模。而劉基是在1360年才投靠朱元章,進入吳王的法眼。屬於後進,小字輩,更談不上親信。基於這些,以朱元章多疑的性格,對劉基下手,也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內。劉基何等聰明,朱元章的心思,早就心知肚明,所以以退為進,明哲保身,一走了知。正是這些原因讓劉基被迫,不情願的離開了朝庭,可以這麼說,是皇帝間接逼走了劉基,也就是換個方式炒了劉基,而不是劉基炒了朱元章。致於劉基的功績大蓋有這麼幾項。1治國理念,劉基系統的給朱元章分析了天下形式,以及元朝的滅亡的主因。讓朱元章在施政健國方面有了明確的方向,不致於走彎路。2施仁政,讓天下歸心,為朱所用,使朱的力量得到空前的壯大。為滅元統一天下打下堅實的基礎。3法治思想,在百姓中推行法治思想,力求百姓知法,懂法,能夠井嚴有序的生活,使法律日益走向克觀,公正,平等。他還參預了大明律的制定和施行,這是一部有史以來最完整的一部律法。對後世的制建設起了一定的參考指導作用。4文學成就,眾所周之,劉基是一位文學大家,而且在其他學科也有涉獵,如天文,地理,周易等方面造詣都很深。特別在詩,散文的成就尤為突出。他的一些主要詩文,都收集在《伯文公集》裡面,其中的《郁離子》可為千古奇篇,燦爛文字。對後世影響確實是功不沒。
回覆列表
因為他不炒了老闆,很大的可能就會被老闆給炒熟,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種事太多了,睿智如劉基怎會看不通透。功勞高能力強,容易被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