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皛舒

    哈哈哈,智商、情商、財商,我的個神呀,這樣忽悠下去,不把孩子累死,也會把家鄉累趴下。還是順其自然罷。

    小樹得剪,小孩得管,這是至理名言。但對待孩子也得因材施教。對孩子有期望值是每個家長的夙願,可首先得對自己的孩子有個科學、大致的評估。

    財商還是算了吧。因為,對於大多數家庭而言,都是工薪階層,根本就沒有“財商”培養土壤和溫床。說白了,所謂的財商不過是經營的智慧。對於小孩子來說,連心智還沒健全呢,就培養“經營頭腦和意識”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馬上就要放寒假了,讓孩子們痛痛快快玩一寒假罷,把快樂還給孩子,比啥商都強。

    保證孩子成長的路不走偏就足夠了,至於成不成才,能成多大的才,得看他自身的興趣愛好。是那塊材料,你擋都擋不住。不是那塊材料,你“拔苗助長”也不行。

  • 2 # 小一大世界

    相比智商和情商,大部分家長對“財商”的概念比較陌生,這裡,我先解釋一下什麼是“財商”:

    財商(FQ:financial quotient)最早是由美國作家羅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提出的,指的是個人、集體認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具體講,是創造財富及認識財富的能力(即價值觀),還有駕馭財富和應用財富的能力。財商是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三大不可或缺的社會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財商形成的最佳時間段是青少年階段,透過正確的財商引導,能讓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與人生觀,但財商不是透過培訓就可以擁有的,是需要家庭與環境的薰陶和歷練出來的,父母首先得以身作則。其實國外很多國家很早就開始重視孩子的財商教育:

    1. 猶太人的財商教育思維核心是培養孩子延後享受,透過延期滿足自己的慾望來追求更大的回報。

    2. 德國透過童話故事來啟蒙孩子的財商,如有名的故事《小狗錢錢》,傳遞這樣的道理:“你能否掙到錢,最關鍵的因素不在於你的主意有多好,你有多聰明,而是你有多自信,是否勇於試驗”

    3. 美國把理財教育稱之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對孩子的要求是,3歲能辨認錢幣,6歲具有“自己的錢”的意識,更是傳遞“要花錢自己去打工”的理念,使孩子從小認識,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也應該有工作的慾望與社會責任感。

    4. 日本也主張孩子自力更生,學會管理自己的零用錢,許多日本家長也鼓勵孩子利用課外時間打工掙錢,教育孩子對自己的開銷負責任。 可能有人會說,中產階級以下的家庭出來的孩子沒有財商的可能,這是對財商極為錯誤的理解,財商更多是一個自然人在經濟社會中的生存能力,對金錢的態度等,如果家長能適當引導,也能培養出財商高的孩子。

    還有很多這方面的例子,後續可再探討。

  • 3 # 收納姐

    所謂財商就是人與錢打交道的能力,和情商和智商相比較起來好像並沒有那麼重要。其實是一個誤區。理由如下:

    第一、之所以大多家長無法正確的引導孩子的財商教育,說直接點就是家長們都不知道如何正確與錢打交道。

    第二、正確的財商教育可以提高情商和智商。財商不等同於理財,初級的財商是和錢打交道,中級是如何正確的認識歷史和趨勢,高階是如何做人,修心養性!

    那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財商教育呢?

    第一步、提高家長的認知,試想一下一個自己都不想去做的事,要求下一代去做會是什麼結果。

    第二步、分年齡閱讀不同的財商書籍。小時候可以一起看繪本,能識字了可以看些經典書籍,如《小狗錢錢》等。

    第三步、真正的去實踐,小孩的壓歲錢就可以用來理財。讓孩子參與進來,看到自己的錢還可以生錢。

    第四步、全家一起學習,定期總結分享。投資只是財商的初級階段。透過投資懂得自己想要的生活,駕馭金錢的能力才是終身受益。

  • 4 # 五十弦string

    首先就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財,在這裡能推薦的書就是《窮爸爸,富爸爸》這個比較基礎。要看您家孩子的年齡階段了。

    1、明白的告訴他什麼是利益。

    2、告訴他可以獲得自己想喲的東西的一些基本途徑,其餘的讓他自己來思考更多的途徑。

    3、告訴他如何利益最大化,並和孩子的家人演示,讓他實際操作給您看。

    最後,一定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希望對您哦有幫助。

  • 5 # 朵媽聊育兒

    培養財商,和孩子們共同面對“錢”這個問題時,首先爸爸媽媽們應該自檢一下有沒有以下這些常見誤區:

    誤區一、零花錢給得越多,就是越愛孩子

    年齡過小的孩子,對金錢尚無正確的理解和判斷,更沒有正確的支配能力。輕鬆獲取過量的零花錢,除了可能給孩子帶去危險之外,還會養成不思進取的惰性。

    誤區二、透過做家務賺取零花錢

    這是近年來從西方學來的教育方式,也是非常流行的一種方式。我也曾經嘗試過,然而短期試驗過後,我很快便否認和放棄了這一方法。

    孩子本該在適合的年齡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卻變成了為了金錢而勞動。在一元錢收碗,兩塊錢晾衣服,三塊錢拖地的前提下,我們不得而知到底是孩子真的有了勤快的良好品質,還是純粹為了個人私利受金錢驅動,不得已而為之呢?

    不少家長甚至津津樂道,自己的孩子知道在家務上和家長討價還價了,認為這是孩子的經濟頭腦得到了培養和訓練,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誤區三、用金錢和物質激勵孩子

    在我們身邊,不少家長透過物質條件去誘惑和激勵孩子的學習,比如考試達到多少名次,得多少分數就可以獎勵多少錢和什麼禮物等。或許,這樣的辦法短期內真的會有效果,比如孩子處於急切渴望一款電子產品卻一直得不到滿足的時候。

    如果長此以往呢?如果孩子長期做不到,我們許諾的獎勵不過就是畫餅充飢,並因此讓孩子一再失去自信;如果孩子做到了,我們真打算每次都給孩子一筆錢,或不同禮物作為獎勵麼?

    這樣養成了習慣,等到有一天,你的孩子要求你用物質去換取他們本該做好的事,比如遵紀守法,勤奮工作,踏實做人,你將情何以堪?

    學習的驅動力只能是興趣、愛好和孩子心中的夢想,錢如果被孩子當做目標,他們的價值觀就會被扭曲。用金錢和物質激勵孩子學習,既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也不利於孩子正確理解金錢的作用。

    你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一切事務都可以和金錢方面的獎懲掛鉤,他在未來很可能會把一切關係都處理成金錢關係:花錢買朋友,花錢買職位,花錢買愛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汽車銷售的人才流動性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