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頭126844276

    在左宗棠被咸豐指定派到曾國藩軍營之後,照道理他從前是駱秉章幕中的軍師,換了地方,仍然應該是軍師或者參謀,但曾國藩在百般推辭不掉的情況下,派他組建一支五千人的部隊,這支部隊歸曾國藩指揮,但名稱為楚軍。此後,楚軍多次救曾國藩於危難之中,甚至扭轉了整個江西戰場的局勢。

  • 2 # 瀟湘老妖fwj

    楚軍也屬於湘軍,只是名稱和統帥不同而已。其實不止楚軍,湖北的團練、武威軍、四川總督駱秉章的部隊都是湘軍冒充的。名稱不同,不過是為了不讓朝廷猜忌,掩人耳目而已。

  • 3 # 軒業金屬

    左宗棠前期與曾國藩關係密切起初曾國藩推薦出山為駱秉章幕僚,左宗棠為人有才傲氣,中期創辦楚軍開始後兩人意見不合矛盾從小變大,後期兩人重歸於好,從這些看不管是楚軍還是湘軍都是屬於朝廷兩者之間沒有屬隸屬於誰。

  • 4 # 歷史軍魂

    由於左宗棠自恃才能,與曾國藩產生了矛盾。因此,左宗棠力圖自己獨擋一面,自成局面。左宗棠自己招募的六千人不再是一郡一縣之人;在營制方面既採用曾國藩的營制度,又採用王鑫之的老湘軍營制。

    在同治元年和二年中,左宗棠利用自己的職務擴充軍隊。第一種為遠處調撥;第二種為擴充原來的軍隊;三是近處收用;四是改編整頓原來浙閩兩省的兵勇。至同治三年,左宗棠的軍隊已經達到了六萬人。

    左宗棠控制的軍隊仍然被稱之為湘軍,只不過這支軍隊已經不聽從曾國藩的號令了,他們只聽命於他們的首領左宗棠。

  • 5 # 歷史茶坊

    湘軍通常指的是晚清時期的湖南地方軍隊,又稱為湘勇。左宗棠是湖南湘陰人,楚軍兵源也是湖南農家子弟,且營制劃分、練兵方式、軍餉定額都大體相同,自然屬於湘軍系統。湘軍最初的起源是曾國藩於咸豐二年(1852年)以湖南團練大臣為名招募和練就的一支地方團練武裝,用以保境安民,征剿匪患。直到咸豐四年(1854年),曾國藩才率領湘勇出省作戰。咸豐十年(1860年)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補,隨同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襄辦軍務,為了彌補皖南兵力不足的現狀,曾國藩讓左宗棠回湘募勇五千,成軍後開赴皖南助剿太平軍。同年7月19日,左宗棠率募勇至長沙金盆嶺開始練兵,9月22日,左宗棠定軍號為“楚軍”,率兵從長沙出發,經醴陵入江西,取道袁州、臨江一帶,開赴皖南,增援曾國藩。楚軍吸收了已故湘軍早期將領王鑫的老湘營,再增募新勇。左宗棠為何會將自己的部隊定名為楚軍?那是因為湘軍主要是以曾國藩的老家湘鄉縣人做為兵源,所以狹義上湘軍中的“湘”字所指的是湘鄉縣。但由於連年徵募,現在一個縣已經難以招募一軍,需要在湖南全省招募兵勇才能組成一軍,而不再侷限於一郡一縣。而戰國時期的湖南屬於楚國,故湖南又別稱湘楚,所以左宗棠給這支兵源來自湖南各地的軍隊命名為楚軍。楚軍大體沿用湘軍體制,但又有所不同。例如:湘軍中多是文人出任營官,楚軍的營官則多為武人,營官的秉性也不再一味強調為人樸實,而是更注重能拼命、敢打硬仗;楚軍中設立了湘軍沒有的總哨,並且專為王錱的老湘營舊部設立了四旗(按照王錱的營制,每旗為三百六十人);此外,楚軍與湘軍相比,還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統領大多兼任營官。左宗棠曾對部下說,這樣不但可以節省經費,而且統領能夠直接和士兵接觸,促進了解、增進感情,打仗時指揮起來更為便利。二是注重營務處人員選拔,嚴格挑選有經驗、有威望的人進入營務處,確保營務處的軍令暢通無虞。由此可見,楚軍比較重視將兵之間的便捷溝通和將領的戰時指揮能力。其實楚軍稱號並不是左宗棠的原創,早在1851年,太平天國剛剛起義之時,湘軍祖師爺江忠源就曾募集家鄉新寧兵五百人,稱為楚勇,開赴廣西平叛。1852年,江忠源率楚勇在全州蓑衣渡設下伏兵,大敗太平軍並擊斃南王馮雲山,使太平軍遭受史無前例的重創,洪秀全撫屍痛哭道:“天妒英才,為何奪我良輔性命!”由於1854年1月,時任安徽巡撫的江忠源在廬州兵敗自盡,楚軍稱號自此不復存在,想不到多年後又被左宗棠給請了出來。

    但歸根結底來說,楚軍還是屬於湘軍系統,並沒有自成體系。

  • 6 # 一枚明粉

    左宗棠得恩於曾國藩,才有後來的不世之功,左宗棠當然是湘軍系統但又自成體系,楚軍與湘軍既聯絡又區別:

    (左宗棠)

    1、為何叫楚軍

    主要與湘軍相區別,之前的湘軍主要由一縣範圍內的兵勇組成,隨著戰事的發展,徵募範圍已經遍及湖南,所以不限於一郡一縣。左宗棠的楚軍正式參戰是正值安慶之役,曾國藩命曾國荃督勇攻安慶,太平軍分三路解安慶之圍,但是湘軍後方皖南兵力空虛,急需左宗棠增援,左遂率兵五千餘人從長沙出發,經醴陵,取道袁州、臨江,開赴皖南,由於兵餉未有著落,之後兩人多是為了爭餉而不和,這也為兩人之後的矛盾埋下伏筆。

    (楚軍)

    2.楚軍與湘軍的異同

    相同之處他們都是從上到下選兵勇,保證兵歸將有,將歸曾國藩有,將選營官、營官選哨官、哨官選兵,同時兩者在軍中都設立有營務處,負責兵勇的日常管理,工資也一樣,每月4.5兩,而當時的國家建制之兵每月才一兩,實質上楚軍和湘軍本質上更類似於國家僱傭軍。

    (湘軍)

    不同之處在於一是在兵勇來源上湘軍營官多是文人,楚軍多是武將,湘軍更強調選人樸實,楚軍更著重選人勇猛;二是在建制上兩軍大體相當,楚軍每營比湘軍略少,大約500人左右;三是楚軍更多的統領大多兼任營官,這樣不但節省軍餉,也增加了統領瞭解士兵的機會,四是在營務處多是骨幹充任,確保政令暢通。

    (曾國藩)

    由於屢試不中,儘管靠武功升遷,左宗棠覺得自己官位不正,後來還是慈禧太后欽點左宗棠為舉人,加上自己脾氣暴躁,持才傲物,左宗棠和曾國藩兩人逐漸不和,並且在天京城破後,兩人圍繞幼天王的下落互相攻訐,以至於最後斷交。

  • 7 # 每天來罐正能量

    名義上是自從體系。可誰信呢?

    左宗棠是性格桀驁不馴,持才傲物的儒將。可是溯其根源,和李鴻章如出一轍。李是淮自湘出。

    可左宗棠要是沒有曾國藩的密保,升官像做火箭一樣可能嗎。

    左宗棠有奇才,可情商並不高。得罪了湖廣總督官文。生命懸一線?

    要不是湖南籍官員拼命上奏,左公早已是撒手人寰了。

    而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嫡傳弟子,朝廷對立下奇

    功的曾國藩百般猜忌,無奈曾國藩猜測湘軍,可他的根本還在弟子手中。老虎要是沒有牙了,離死也不遠了。

    曾國藩高瞻遠矚的讓是有眼光的,不僅如此還和左宗棠演雙簧。二人不和天下盡人皆知,把慈禧和滿清貴族高興的不亦樂乎。

    曾國藩的目的達到了,朝廷對他不在猜忌,而是褒獎他公忠體國。

    而私下裡曾國藩和左宗棠書信來往頻繁,而楚軍的班底都是鎮壓太平天國的湘軍。而湘軍的領袖是曾國藩,這是公認的。還會說楚軍和曾國藩沒有關係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限行車輛違章怎麼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