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趣觀歷史

    謝邀。關於初唐將領李靖,大家可能都是耳熟能詳。不過關於這位名將,很多人卻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李靖作為叛臣,為何能夠得到李唐王朝如此殊遇?要知道,李靖不僅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陪葬於唐太宗昭陵之旁,甚至還能在去世後享受天子專用的羽葆、鼓吹。欲知詳情,且聽子淵為君道來。

    ▲唐衛國公李靖雕像

    李靖,北周天和六年(公元571年)生於雍州三原(今咸陽三原)的一戶官宦世家,祖父李崇義曾任殷州刺史,受封封永康公,父親李詮在隋朝時官至趙郡太守,舅舅更是隋朝名將韓擒虎。在這種優越的家庭條件下,李靖自幼接受著精英教育,學文習武、研讀兵法,胸中有著一番遠大志向。每次韓擒虎與這個外甥談論軍事戰略之時,總是為其觀點拍手稱絕,還撫摸著他說:“可與之討論孫吳之術的人,只有你啊。”

    ▲隋煬帝楊廣劇照

    一開始,隋朝政治清明,民間太平,所以李靖一身才華也沒什麼用武之地。可是隨著隋煬帝推行厲政,各地百姓難以承受,地方官員們也紛紛反叛,李靖的才華才在這烽火亂世中慢慢顯露出來。大業末年,李靖任馬邑郡(治今山西朔縣東)丞,在李淵帳下和突厥人作戰。當他察覺到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要造反的時候,受忠君思想影響,李靖喬裝打扮一番,偷偷溜出太原,想去江都向隋煬帝稟報。然而一路上,他發現到處都是硝煙,朝廷已經岌岌可危。到了京城長安時,更是因為道路受阻而無法繼續前行。事實上,李靖告密與否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這時已經沒有辦法能挽救傾頹的大隋江山。

    ▲隋末李淵劇照

    另一方面,唐國公李淵顯然是準備充分,從太原起兵不過短短數月時間,就帶領軍隊攻佔了長安城,李靖也在這場戰爭中被俘。對於李淵陣營而言,李靖無疑就是一個叛徒,因此當李淵看到他後就氣不打一處來,想要將他推出去斬首,但李世民卻很欣賞李靖的本事與膽量,所以就請求父親免於治罪。保下李靖後,李世民將其召入幕府,用做三衛。難得李世民賞識自己,再加上隋朝已經覆滅,李靖也就沒有再猶豫什麼,開始死心塌地得跟著李世民闖蕩。

    ▲唐高祖李淵劇照

    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5月,李淵在長安廢楊侑稱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這時,全國還有好幾支實力強大的武裝勢力,並沒有實現真正統一。作為秦王麾下的得力干將,李靖先是隨李世民東平王世充,後又與南梁政權的蕭銑對峙。針對時局,李靖分析厲害,上陳十條計策,高祖李淵聞之大喜,委任其統握三軍。為突破三峽天塹,李靖令官兵日夜操練水戰,最後兵分四路襲往南梁,在幾天內就突然出現在南梁腹地,打得梁軍措施不急。破城之後,李靖整肅軍隊,禁止任何劫掠行為,因而深得民心,也使南梁餘部不戰而降。

    ▲唐太宗李世民劇照

    在此後的十餘年裡,李靖率軍南下,嶺南九十六州紛紛歸降;率騎兵夜襲東突厥,使其元氣大傷。吐谷渾進犯涼州之時,李靖已經64歲,受命出征後照樣殺得敵軍潰敗,一舉安定唐朝邊陲疆。最難得的是,李靖絲毫不貪戀權位,晚年主動請辭官位,以便回鄉安然養老。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靖病情惡化,同樣病重的李世民卻強打精神去看他,眼見英雄遲暮,太宗涕淚俱下,安慰說大唐歷代皇帝都不會忘記他的功勳。同年7月2日,李靖溘然長逝,享年79歲,太宗追贈司徒、幷州都督,並賞賜班劍、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賜諡號為“景武”。要知道,羽葆、鼓吹乃是帝王儀仗所用,賞給李靖,可謂哀榮之至。

    參考文獻:

    《舊唐書·卷六十七·列傳第十七》

  • 2 # 帥克品讀歷史名人

    大唐第一名將一一李靖。

    李靖,生於公元571年,卒於649年。李靖原是隋朝將領,效力李唐後,跟隨唐太宗李世民東征西討。李靖長於謀略,精於指揮,善於用兵,是有唐第一名將,是最富盛名的軍神,是名副其實的帥才。李靖軍事生涯主要傑作有:南平蕭銑和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為唐王朝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

    第一,從李靖組織指揮的重要戰役看其用兵主要特點。首先,注重出奇制勝。有兩個戰例最能體現李靖這一用兵特點。在平滅蕭銑之戰中,當時三峽水位高漲,江路驚險難行,大家都認為應當等長江水位下降船行平穩時再出兵。但李靖力排眾議,堅決主張乘險用兵,已收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之效。最終果如李靖所料,蕭銑絕然沒有想到李靖敢於如此弄險,因而未來得及做任何準備,就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最後只能束手被擒。在北擊東突厥時,李靖乘唐軍使者正在突厥大營受降,敵人毫無戒備之時,發起突然攻擊,一舉將東突厥擊敗,同樣也收到了戰爭奇效。其次,注重猛打猛追。這一點李靖與漢代名將霍去病有得一比。李靖在西擊吐谷渾時,敢於深入敵後,敢於遠端奔襲。他自鄯州發兵,沿湟水而進,進擊青海湖西之伏俟城,之後又一直向西繼續奔襲越過柴達木盆地,窮追突厥軍隊至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真可謂是長區數千裡,始終不給敵一點喘息時間,直至伏允可汗被殺,吐谷渾舉國投降為止。李靖的這種猛打猛追和長遠奔襲,可謂是匠心獨運,存乎一心,絕對是戰爭史上的奇蹟,令人歎為觀止。

    第二,從李靖的《李衛公問對》看其兵法謀略水平。歷史上能征善戰的武將不少,但既能立功又能立言的武將可謂少之又少,不過也就是孫武,孫臏,吳起,岳飛,戚繼光等數人,這之中李靖絕對也算一個。 李靖的軍事理論著述十分豐富,主要有《六軍鏡》《衛國公手記》《韜鈐總要》《玉帳經》《弓訣》等多部。然而,十分可惜的是,這些著作大部分已經失傳,儲存下來的主要就是記載李靖與唐太宗李世民討論用兵之道的《李衛公問對》。《李衛公問對》屬於武經七書,被奉為歷代兵學之經典。 李靖首創縱隊戰術理論,他對這一戰術的創立和運用要比西方早1000多年;李靖首創互動掩護、逐次撤退的戰法,這是戰場上與敵脫離接觸非常有效的戰法;李靖對陣法也頗有研究,他創造了有名的六華陣法。從以上這些看,李靖不愧為軍事理論大家,不愧為兵法大家。

    第三,從李靖凌煙閣排名看其為大唐建立的卓越功勳。李靖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八(著名的好漢秦瓊只排在最後一位,即第24位)。前幾名中,長孫無忌、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為文臣,武將之中只有李孝恭和尉遲恭排在李靖的前面。李孝恭是唐朝宗室,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而尉遲恭數次救過李世民,又是玄武門之變參與並立大功者,故而排在李靖之前。所以,儘管說李靖排名第八,但也算是很靠前的了。有一種說法,唐朝開國有三大功臣,即房玄齡、杜如晦、李靖;而玄武門之變有五大功臣,即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所以,僅從為大唐東征西討、開疆拓土、強軍興軍上,李靖絕對是第一號的功臣。而從集立功、立言、立德於一身,配享武成王廟,位列十哲,李靖又絕對是歷史上頗負盛名的軍神戰神,頗負盛名的兵聖大家。

  • 3 # 趣觀歷史

    謝邀。關於初唐將領李靖,大家可能都是耳熟能詳。不過關於這位名將,很多人卻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李靖作為叛臣,為何能夠得到李唐王朝如此殊遇?要知道,李靖不僅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陪葬於唐太宗昭陵之旁,甚至還能在去世後享受天子專用的羽葆、鼓吹。欲知詳情,且聽子淵為君道來。

    ▲唐衛國公李靖雕像

    李靖,北周天和六年(公元571年)生於雍州三原(今咸陽三原)的一戶官宦世家,祖父李崇義曾任殷州刺史,受封封永康公,父親李詮在隋朝時官至趙郡太守,舅舅更是隋朝名將韓擒虎。在這種優越的家庭條件下,李靖自幼接受著精英教育,學文習武、研讀兵法,胸中有著一番遠大志向。每次韓擒虎與這個外甥談論軍事戰略之時,總是為其觀點拍手稱絕,還撫摸著他說:“可與之討論孫吳之術的人,只有你啊。”

    ▲隋煬帝楊廣劇照

    一開始,隋朝政治清明,民間太平,所以李靖一身才華也沒什麼用武之地。可是隨著隋煬帝推行厲政,各地百姓難以承受,地方官員們也紛紛反叛,李靖的才華才在這烽火亂世中慢慢顯露出來。大業末年,李靖任馬邑郡(治今山西朔縣東)丞,在李淵帳下和突厥人作戰。當他察覺到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要造反的時候,受忠君思想影響,李靖喬裝打扮一番,偷偷溜出太原,想去江都向隋煬帝稟報。然而一路上,他發現到處都是硝煙,朝廷已經岌岌可危。到了京城長安時,更是因為道路受阻而無法繼續前行。事實上,李靖告密與否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這時已經沒有辦法能挽救傾頹的大隋江山。

    ▲隋末李淵劇照

    另一方面,唐國公李淵顯然是準備充分,從太原起兵不過短短數月時間,就帶領軍隊攻佔了長安城,李靖也在這場戰爭中被俘。對於李淵陣營而言,李靖無疑就是一個叛徒,因此當李淵看到他後就氣不打一處來,想要將他推出去斬首,但李世民卻很欣賞李靖的本事與膽量,所以就請求父親免於治罪。保下李靖後,李世民將其召入幕府,用做三衛。難得李世民賞識自己,再加上隋朝已經覆滅,李靖也就沒有再猶豫什麼,開始死心塌地得跟著李世民闖蕩。

    ▲唐高祖李淵劇照

    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5月,李淵在長安廢楊侑稱帝,建立唐朝,改元武德。這時,全國還有好幾支實力強大的武裝勢力,並沒有實現真正統一。作為秦王麾下的得力干將,李靖先是隨李世民東平王世充,後又與南梁政權的蕭銑對峙。針對時局,李靖分析厲害,上陳十條計策,高祖李淵聞之大喜,委任其統握三軍。為突破三峽天塹,李靖令官兵日夜操練水戰,最後兵分四路襲往南梁,在幾天內就突然出現在南梁腹地,打得梁軍措施不急。破城之後,李靖整肅軍隊,禁止任何劫掠行為,因而深得民心,也使南梁餘部不戰而降。

    ▲唐太宗李世民劇照

    在此後的十餘年裡,李靖率軍南下,嶺南九十六州紛紛歸降;率騎兵夜襲東突厥,使其元氣大傷。吐谷渾進犯涼州之時,李靖已經64歲,受命出征後照樣殺得敵軍潰敗,一舉安定唐朝邊陲疆。最難得的是,李靖絲毫不貪戀權位,晚年主動請辭官位,以便回鄉安然養老。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靖病情惡化,同樣病重的李世民卻強打精神去看他,眼見英雄遲暮,太宗涕淚俱下,安慰說大唐歷代皇帝都不會忘記他的功勳。同年7月2日,李靖溘然長逝,享年79歲,太宗追贈司徒、幷州都督,並賞賜班劍、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賜諡號為“景武”。要知道,羽葆、鼓吹乃是帝王儀仗所用,賞給李靖,可謂哀榮之至。

    參考文獻:

    《舊唐書·卷六十七·列傳第十七》

  • 4 # 帥克品讀歷史名人

    大唐第一名將一一李靖。

    李靖,生於公元571年,卒於649年。李靖原是隋朝將領,效力李唐後,跟隨唐太宗李世民東征西討。李靖長於謀略,精於指揮,善於用兵,是有唐第一名將,是最富盛名的軍神,是名副其實的帥才。李靖軍事生涯主要傑作有:南平蕭銑和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為唐王朝的建立和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

    第一,從李靖組織指揮的重要戰役看其用兵主要特點。首先,注重出奇制勝。有兩個戰例最能體現李靖這一用兵特點。在平滅蕭銑之戰中,當時三峽水位高漲,江路驚險難行,大家都認為應當等長江水位下降船行平穩時再出兵。但李靖力排眾議,堅決主張乘險用兵,已收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之效。最終果如李靖所料,蕭銑絕然沒有想到李靖敢於如此弄險,因而未來得及做任何準備,就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最後只能束手被擒。在北擊東突厥時,李靖乘唐軍使者正在突厥大營受降,敵人毫無戒備之時,發起突然攻擊,一舉將東突厥擊敗,同樣也收到了戰爭奇效。其次,注重猛打猛追。這一點李靖與漢代名將霍去病有得一比。李靖在西擊吐谷渾時,敢於深入敵後,敢於遠端奔襲。他自鄯州發兵,沿湟水而進,進擊青海湖西之伏俟城,之後又一直向西繼續奔襲越過柴達木盆地,窮追突厥軍隊至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真可謂是長區數千裡,始終不給敵一點喘息時間,直至伏允可汗被殺,吐谷渾舉國投降為止。李靖的這種猛打猛追和長遠奔襲,可謂是匠心獨運,存乎一心,絕對是戰爭史上的奇蹟,令人歎為觀止。

    第二,從李靖的《李衛公問對》看其兵法謀略水平。歷史上能征善戰的武將不少,但既能立功又能立言的武將可謂少之又少,不過也就是孫武,孫臏,吳起,岳飛,戚繼光等數人,這之中李靖絕對也算一個。 李靖的軍事理論著述十分豐富,主要有《六軍鏡》《衛國公手記》《韜鈐總要》《玉帳經》《弓訣》等多部。然而,十分可惜的是,這些著作大部分已經失傳,儲存下來的主要就是記載李靖與唐太宗李世民討論用兵之道的《李衛公問對》。《李衛公問對》屬於武經七書,被奉為歷代兵學之經典。 李靖首創縱隊戰術理論,他對這一戰術的創立和運用要比西方早1000多年;李靖首創互動掩護、逐次撤退的戰法,這是戰場上與敵脫離接觸非常有效的戰法;李靖對陣法也頗有研究,他創造了有名的六華陣法。從以上這些看,李靖不愧為軍事理論大家,不愧為兵法大家。

    第三,從李靖凌煙閣排名看其為大唐建立的卓越功勳。李靖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八(著名的好漢秦瓊只排在最後一位,即第24位)。前幾名中,長孫無忌、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為文臣,武將之中只有李孝恭和尉遲恭排在李靖的前面。李孝恭是唐朝宗室,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而尉遲恭數次救過李世民,又是玄武門之變參與並立大功者,故而排在李靖之前。所以,儘管說李靖排名第八,但也算是很靠前的了。有一種說法,唐朝開國有三大功臣,即房玄齡、杜如晦、李靖;而玄武門之變有五大功臣,即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所以,僅從為大唐東征西討、開疆拓土、強軍興軍上,李靖絕對是第一號的功臣。而從集立功、立言、立德於一身,配享武成王廟,位列十哲,李靖又絕對是歷史上頗負盛名的軍神戰神,頗負盛名的兵聖大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朋友的哪一個動作讓你瞬間變舔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