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希時間
-
2 #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種地苦,種地累,農民苦苦做一輩,滿足不了吃,滿足不了穿,老來病痛入骨髓。種地的差價到底是誰賺走了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我們該怎麼解決呢,
舉例子:農民種植了幾畝土豆,出售的時候0.7/斤,甚至是0.5,等到超市之後立馬就三倍四倍的賬,幾塊錢。為什麼?主要是運輸成本放在這裡,以及他們的水電費,出租費也等。但是相比來說,他們賺的比農民多,而且運輸越多成本越多。
怎麼解決現在的現象呢?
主要存在問題: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農民的銷路比較窄,一般都是出售給他人,在一個原因就是蔬菜品種比較單一,有人想要買西紅柿你卻只有黃瓜。而超市的菜種就比較繁多。
-
3 # 糧小咖
農民種植的農產品,從土地上收穫之後,到人們的餐桌上,需要經過多道環節,即使不經過加工到零售環節,也要經過一系列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就是農民售價和居民買價之間的價差所在。
其次,這些農產品除了農民直接在集市上銷售之外,其他部分,則需要經過收購商——物流——批發商——物流——零售商等多道環節,其中不僅有各環節截留的利潤,也有運輸成本、短期或長期的倉儲成本。這是不需要經過加工的農產品,比如生鮮類的蔬菜、水果等,相信大家經常看到新聞,農民地頭賣的蔬菜價格,和市民在農貿市場或超市的賣價,之間差了很多倍,這其中就是各個環節需要多增加的成本和利潤。
如果是糧食類的農產品,比如小麥稻穀等,還需要經過加工商——經銷商——零售商(經銷商和零售商還有不同的級別和層次)。
再次,讓前端的農民,辛辛苦苦下來,能有更好的收益,就要儘可能的減少中間環節,以及降低物流成本。
-
4 # 糧油市場報
看到這個問題,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一個最近特別常見廣告語,叫做“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如果你能夠明白這個廣告語中所蘊含的經濟情況,你就應該知道,為何中國的農產品供應端和農產品消費終端之間的價差為何有那麼的大,這其中除了必要的流通成本以外,各個級別的中間商賺取了遠超農產品本身成本的利潤則是主要原因。
中間商賺取了大量的差價。大家都明白,越是生活必須的農產品,其價格往往就會越穩定,而越是那些生活必需品,他們的價格往往會有比較的波動。
這是因為在中國對於主要糧食作物的價格實施嚴格的管控,而且減少了其流通環節,一般來說,小麥從農民手中到企業,企業加工然後流入市場,消費者從市場中購買而來。
但是,一些諸如蘋果,大蒜,荔枝這樣的非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就沒有這麼規範了。
中國已經實行了市場經濟幾十年,早已經取消了物品的統一分配製度,實現了幾乎所有商品的市場化定價。
所以,一枚蘋果從農民手中收購來的價格可以由當年的蘋果供需關係來決定。
此外,蘋果販子也可以根據市場需求情況以及蘋果的品質來決定加價幅度。
蘋果到了二道販子手裡,他也會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對手裡的貨源進行加價。
最後到了消費終端,消費者在超市或者小區水果店買到蘋果的時候,已經被數道關卡賺取了相應的利潤,價格或許已經是蘋果被摘下時的數倍……
一個農產品,其流通渠道所包含的過程越多,加價也就越多。
-
5 # wixing2014
農產品價格高,因為農產品是農民純勞動力打造的產品叫農產品!
現在農民伯伯出勤一天工資沒有一百上下是不夠吃飯混日子的。網上都在叫什麼農產品貴!!!其實農產品是最低的價格產品,一個手機三倆重買二三千說貴了嗎?,一個西瓜產地五毛,三線誠市八毛到一塊五。二線成市二塊,一線誠市最多也三四塊,這樣農產品也叫貴?
-
6 # 養花家
城市邊上的小規模種植的農戶也有自己種植自己零售的。他們賣到市民手裡的價格依舊很高。在我家鄉有很多這種農戶,靠著幾畝地養活一個家庭,現在生活成本這麼高,菜價高是必然的。
還有有種農戶是大規模種植,種植面積幾十上百,甚至上千畝。由於農產品時效性非常的強,不及時賣掉就會老掉爛掉,留在家中也會產生很高的儲存保險費用,這時他們無法透過零售來處理這些蔬菜的,只能以很低的價格,大批次的賣給供銷商。
供銷商又會將蔬菜運回自己的地方,分發給下級分銷商,在這過程中供銷商會有物流成本,供銷商需要檔口,要繳納租金,大部分還需店員,需要支付人工費用,然後自己賺一部分。下級的分銷商或零售商同樣會有場地租金,人工費用和自己也要賺一些錢。價格就這樣一步一步漲起來了。
我的親戚中有自己種菜自己賣的,一年賺幾萬,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也有做供銷商的,一年有虧有賺,平均一年也就幾十萬的樣子,不算大錢,還有做零售的一年十幾二十萬的樣子,不過在我們小城市大家也夠生活。現在房價,租金越來越高,生活成本越來越高才是菜價上漲的根本原因,菜價再高,大部分農民還是社會的底層,並沒有從菜價上漲中受益,真正受益的是那些座在家裡收租的人。
-
7 # 華山論劍之逍遙先生
農產品市場售價的高低完全是市場行為,就以平果為例,一斤優質紅富士山東產地是四塊錢而到了消費者手裡恐怕得八九塊錢,,,你總不能因為四塊錢差價而千里迢迢到山東買平果吃吧。再講這四塊錢差價是怎麼來的,一級批發商直接從農戶收購再到入庫加上運費價格就上來一些,再賺取一定利潤批發給二級商販,然後超市和小販再從二級商販手中取貨銷售到我們消費者手中,每一個環節都有人工費場地費運輸費,所以到最後價格比產地高許多不足為奇。每一個行業都有一定規則,每一個行業都有其市場定位,如果你個人認為農產品銷售有利可圖,利潤空間很大,你完全可以加入這個行業。不過隔行如隔山,市場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很多農民種植的農產品價格賣不起來,是為什麼?在大城市30多元一斤的水果、蔬菜,農民只能賣幾塊錢一斤。這其中的差價被誰掙了?
回覆列表
種地也是一個“金子塔”,農民是種植農作物鏈中的最底層,頂尖最高層是銷售;“金子塔”面積最大的底層是農民收入較低的一層,頂尖高層小也是最賺錢的。
編者就種植、採收、運輸、出售等多渠道對農作物差價談談自己的看法:
1、差價基本被中間商、中間流通運輸等掙去。
舉例,我家裡種生姜,種植技術先進、品種優良,畝產10000斤以上,低頭價批發出售一斤1.5元,就是1.5元的收入。而在本地市場中或者外地蔬菜市場,新鮮生薑一斤售價3.5元以上。差價2元就是他們的利潤。因為批發出售是批發給蔬菜收購商,他們有自己的銷售渠道,直接將生薑運到外地出售。無形中抬高了價格。
2、有些蔬菜價格高還有一個原因,中間被多個商販中倒來倒去,第一個商販將蔬菜賣給第二個商販,然後第二個商販又批發給第三個商販,中間加一道緩解,價格抬高一次。3、被一些蔬菜加工企業初加工以後,農產品的質量更高一些,新鮮度更豔一些,價格會越來越好。同時,企業加工需要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