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克羅拉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殺戳過甚。
朱元璋的殺戮太廣泛了,什麼人都殺。
清修《明史》,掩蓋了太多的血腥,但當我們從其它的記載中翻看,駭天血浪,驚心動魄,令人不忍卒讀。
一、屠殺百姓
很多的史料經過明清兩朝的“欽定”,一段段血腥的歷史經過處理,顯得光芒萬丈,功蓋千秋,但從那些民間點點滴滴的記載,充分反映了朱明武裝在奪取天下的過程中那些血淋淋的歷史。
透過戰爭奪取政權,哪來的溫情脈脈啊?
“湖以南,丁洪武殺運,掃境空虛矣……” ――《厚雅田王氏譜》
“元季末,陳友諒據湖南,與朱元璋爭雄事敗,元璋縱兵屠戮,湘江兩岸,人煙幾絕,史稱朱洪武血洗湖南。其後,當地郡守招四方之民分耕其地。”――《攸縣羅氏族譜》
“吾祖世籍豫章,丁封易代,遷來血洗,系千鈞一髮,綿一脈於千秋……” ――《依湖鄧氏族譜》
這些殺戳行為換成官方歷史語言,就成了這樣:
“友諒稔惡不悛,仍合餘燼於癸卯七月頓兵洪都城下,予乃總率舟師親與決戰,友諒敗死,將士悉降。進攻武昌,其子理歸命。於是湖廣諸郡次第皆平,滔滔江漢遂底安流,總總黎元克全生樂,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上命給米賑之,召其父老復撫慰之,待友諒父母以禮,民大悅。於是漢沔荊嶽郡縣相繼降”
二、屠殺俘虜
王世貞《弇山堂別集》收錄了朱元璋的兩道詔令。
龍鳳十二年三月,朱元璋尚奉韓林兒為主君,朱元璋所下的一道令旨,元代白話文:
“當城破之日,將頭目、軍人一概殺了,倒無可論。擄了妻子,撥將精漢來我這裡,陪了衣糧,又費關防,養不住。”
把降俘“一概殺了”,因為“養不住”。
龍鳳十二年十一月的另一道令旨:
“十一月初四日捷音至京城,知軍中獲寇軍及頭目人等六萬餘眾。然而俘獲甚眾,難為囚禁。今差人前去,教你每軍中將張軍精銳勇猛的留一二萬,若系不堪任用之徒,就軍中暗地去除了當,不必解來。”
六萬多俘虜,“精銳勇猛的留一二萬”,其他就去除了當,不必解來。
朱皇帝下手夠狠吧?
但按照官方史料,就溫情脈脈了:
“上既撫定甯越,欲遂取浙東,未下諸郡,集諸將諭之曰:仁義足以得天下,而威武不足以服人心。夫克城雖以武,而安民必以仁。……吾每聞諸將下一城得一郡不妄殺人輒喜不自勝,蓋師旅之行勢如烈火,火烈則人必避之,故鳥不萃鷹鸇之林,獸不入網羅之野,民必歸於寬厚之政,為將者能以不殺為心,非惟國家所利,在己亦蒙其福,為之子孫者亦必昌盛。爾等從吾言,則事不難就,大功可成矣”
真是仁慈啊!
“今惟浙西姑蘇諸郡未下,故命卿等討之,卿等宜戒飭士卒,毋肆虜掠,毋妄殺戮,毋發丘壟,毋毀廬舍”
“天地以生物為心,帝王以不殺為德。自三代以下漢高祖、唐太宗、宋太祖皆承天運奮武威以定亂,行仁義以安人,惟秦不然,坑趙降卒十萬,古今非之,雖能混一,享國不長,天道昭然矣。朕每遣將出師,必加訓諭降者撫之,抗者誅之,故凡其來降大小鹹授以職,保其父母妻子。”
真是仁義之師。
三、殺害主君
劉福通是朱元璋的上級兼君主,反元義軍的總頭領了,他又是怎麼死的呢?
正史上的說法:
“癸酉,張士誠將呂珍攻劉福通等於安豐,入其城殺福通等。先是,福通等兵勢日蹙,以安豐來附,至是為珍所殺。”
說劉福通是死在安豐,被張士誠部將幹掉的。
但經過幾代歷史學者的考證,一致認為,劉福通死於瓜步沉舟,是被朱元璋謀殺的。《中國通史》:
“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朱元璋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劉福通至應天,途經瓜步,廖永忠將他們沉入水中溺死。”
四、殺害功臣
打天下殺人,坐天下也殺。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郭桓案,全都是有計劃的大規模屠殺。再加上持續十三年之久的文字獄,洪武一朝,被殺者居然高達十幾萬人。
“文臣亦多冤死,帝亦太忍矣哉”
洪武二十五年,太學生周敬心上書:
“大戮官民,不分藏否。其中豈無忠臣烈士善人君子,於茲見陛下之薄德而任刑矣。”
“村墟斷炊煙,隴上無行人”。
明代史學家談遷對此評價:
“而當時死徙遍天下,一空印,一盜糧,禍至溢矣。”
北韓國也很震驚:
“忌英雄及功臣,指為藍黨、胡黨,皆殺之,無乃不可乎”
朱元璋卻認為:
“宋元以寬失,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把責任推給受害者。
“抑前代汙染而有此歟。然況由人心不古致使而然。”
“朕自即位以來,累命儒臣歷考舊章,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冠婚喪祭之儀服舍器用之制,各有等差,著為條格,俾知上下之分。而奸臣胡惟庸等擅作威福謀為不軌,僣用黃羅帳幔,飾以金龍鳳文邇者。逆賊藍玉越禮犯分,床帳護膝皆飾金龍,又鑄金爵以為飲器,家奴至於數百,馬坊廊房悉用九五間數,而蘇州府民顧常亦用金造酒器飾以珠玉寶石,僣亂如此殺身亡家。”
右丞相汪廣洋已被貶斥流放到了海南,朱元璋都不肯放過,史書記載:
“廣洋得所賜書,益慚懼,遂自縊卒。”
被殺變成了畏罪自殺。
五、威脅學生
洪武三十年七月,朱元璋對國子監學生訓話:
“恁學生每聽著:
先前那宋訥做祭酒呵,學規好生嚴肅,如今著那年紀小的秀才官人每來署學事,他定的學規,恁每當依著行。敢有抗拒不服,撒潑皮,違反學規的,若祭酒來奏著恁呵,都不饒。全家發向煙瘴地面去,或充軍,或充吏,或做首領官。今後學規嚴謹,若有無稽之徒,敢有似前貼沒頭帖子,誹謗師長的,許諸人出首,或綁縛將來,賞大銀兩個。若先前貼了帖子,有知道的,或出首,或綁縛將來呵,也一般賞他大銀兩個。將那犯人凌遲了,梟令在監前,全家抄沒,人口發往煙瘴地面。欽此”――《南雍志》
到了正史上,成了令人感動的語重心長:
“太學育才之地,朝廷厚廩祿、廣學舍、延致師儒,以教諸生,期於有成,為國家用。近者師道不立,學規廢弛,諸生惰業,至有不通文理,不精書筭,不諳吏事,甚者抗拒師長,違越禮法,甚非育材養賢之道也。曏者已令條陳學規,俾師生遵守,爾等宜申明之。”
總的來說,如果給朱元璋的身份打上標籤的話,“殺戳”是其最鮮明的特點。
回覆列表
朱元璋,作為明朝開國治君,創國本身,既載入史冊。明朝大一統以來,為了鞏固其疆域,加強其中央集權,首先實施分封制。其子,侄,孫到全國各地分地為王。明初,分封制應該說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後來惡果顯現,不一併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