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勝軍主治醫師
-
2 # 手機使用者102425048244
症狀緩解是需要藉助外界的方式的,因為身體本身的自愈能力已不足夠將共濟失調這個病治好。像通常用3種方式去緩解它,有常規上的藥物治療,中醫上的治療方式,還有鍛鍊和飲食上的注意。常規的方法短期還是可以緩解症狀,控制病情的,長期的話產生了耐藥性和抗藥性的時候效果就會大大縮小,中醫上調痿通絡修復的方法也是標本兼治,但這個過程是要長期堅持的,短期效果要是不明顯的話也是正常的,其他幾個方面多加註意也是可以緩解的。
-
3 # 男人也嘮叨
本人供職於安陽男健醫院
共濟失調的出現,不僅讓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嚴重的患者生活已經不能自理了,而且對於患者的心理的壓力也在日益增加,這樣很不利於患者成長和生活。作為患者家屬,我們在平時除了讓他接受物理治療以外,還可以輔助其做一些康復訓練。
1、按摩療法:
肢體按摩應從遠端關節開始,應按肢體正常功能方向開始,先行被動運動。一開始因疼痛共濟失調病人不願活動,此時應安慰鼓勵並稍加強制。活動從短時間小運動開始,逐步增量。應鼓勵共濟失調患者儘早恢復自主活動。
2、對症治療:
手術治療脊柱側彎應慎重,如果側彎超過40o仍能行走的病兒,可考慮手術,共濟失調術前應監測心肺功能。共濟失調病之早期應儘量做平衡訓練和鍛鍊肌力,做理療。
3、康復訓練:
共濟失調病人支撐後背保持坐姿,在自己手臂的支撐下坐起,把它喜歡的物品放在面前引起注意,藉以保持較長時間的坐姿,漸漸減少支撐,最後獨坐;共濟失調病人學走路的關鍵就是要學會移動身體重心,開始拉雙手向前走,漸漸過度拉一隻手,最後達到自己獨走;也可用學步吊帶。
-
4 # 針情依灸蔡曉剛
共濟失調是指肌力正常的情況下運動的協調障礙。就目前醫學發展水平來看對於共濟失調確實尚無特效的根治療法。建議去當地中醫醫院針灸科看有經驗的高年資針灸醫生採取扎頭皮針、體針,內服中草藥的方法調理應該會有一定的效果。
-
5 # IT白大俠
這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就像我對村長媳婦的愛戀一樣,她寫了首詩,我完全看不懂,故作深沉的想要裝x,結果她就讓我滾了
-
6 # 使用者4617285048720
御方生髓可以治療,
御方生髓湯診療痿症共濟失調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止痛通絡,修復脊髓神經系統活血鎮痛,通脈透骨,活化病變部位的缺血缺氧狀態,改善脊髓的病態腫脹,減輕對神經根的壓迫,修補損傷的神經細胞,興奮中樞神經細胞,消除並抑制炎性水腫,使觸覺逐漸恢復,改善患者的疼痛、麻木、痙攣、僵硬等外在表現!
第二階段:補精養髓,營養神經提高免疫力補腎生髓,滋養督脈,補充受損部位流失的大量營養成份,滋養神經細胞,提高神經細胞的繁殖和再生能力,重建神經網路。改善病灶處的脊髓、骨骼、肌肉組織細胞的活性,增強供血供氧的能力,營養骨膜增強韌帶組織柔韌性,從而增強機體組織免疫力。
第三階段:滋肝壯骨,促進神經繁殖再生逐步啟用並修復斷裂的神經,重建或透過側枝重建使損傷的神經功能得以恢復。使神經網路全面更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建立起一個強有力的神經組織,軸突樹突緊密相連;從而達到周身經絡通暢,氣血和諧,肝腎滋養,柔筋壯骨。
-
7 # 無漫遊不人生
1.小腦性共濟失調:表現為隨意運動的速度、節律、幅度和力量的不規則,即協調運動障礙,還可能伴有肌張力減低、眼球運動障礙及言語障礙等。
2.大腦性共濟失調:額橋束和顳枕橋束是大腦額、顳、枕葉與小腦半球的聯絡纖維,病損可引起共濟失調,症狀輕,會有較少的機率伴發眼震。
3.感覺性共濟失調:為脊髓後索損害。病人不能辨別肢體位置和運動方向,出現感覺性共濟失調如站立不穩,邁步不知遠近,落腳不知深淺,踩地會有棉花感,常常目視地面行走,在黑暗處難以行走。檢查震動覺、關節位置覺缺失和閉目難立(Romberg)徵陽性等。
4.前庭性共濟失調:前庭病變使空間定向功能障礙,以平衡障礙為主,表現為站立不穩,行走時向病側傾倒,不能沿直線行走,改變頭位症狀加重,四肢共濟運動正常,常伴嚴重眩暈、嘔吐和眼震等症狀。前庭功能檢查內耳變溫(冷熱水)試驗或旋轉試驗反應減退或消失。病變愈接近內耳迷路,共濟失調愈明顯。
-
8 # 兒科醫生王東記
感謝邀請!這個問題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兒科主任王東記來回答,期待您的關注
共濟失調是指在肌力沒有減退的情況下,肢體的運動協調動作失靈,肢體隨意運動的幅度以及協調發生了紊亂,不能維持身體的基本平衡。症狀包括走路不穩、說話不清、吃飯喝水嗆咳、頭暈、視力模糊。走路方面平衡感差,像喝醉酒一般,說話口齒不清,吃飯喝水容易嗆咳,頭暈、視力模糊,記憶力下降。
就目前來說,共濟失調的治療分為中醫治療和西醫治療,各有不同的方式。西醫治療
對於共濟失調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與手術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是甲鈷胺、輔酶q10、維生素類藥物,這些藥物對於缺乏維生素導致的共濟失調有較好的效果,對其他原因的引起的共濟失調無多大效果,長時間服用會加重病情的發展。手術治療包括造血幹細胞移植以及腦起搏器,費用昂貴,且有風險。
中醫治療
中醫上稱共濟失調為痿症,臨床以腎虛為本,涉及肝、脾,病分陰虛、陽虛,尤以陰虛風動多見。腎為人體臟腑陰陽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主一身陰陽,脾主肌肉,脾虛則四肢肌肉無力,會出現肌肉僵硬,身體會日益消瘦,脾虛嚴重就會造成四肢無力,溼氣重會出現偶爾的頭暈,感覺不是特別清爽,眼睛會出現看東西模糊重影,氣滯血瘀會導致吃飯喝水嗆咳,或者有痰,腎陰虛的情況下會出現四肢走路不穩,無法控制自己的步態,腎主骨生髓,腦髓空虛會失去平衡,中醫治療主要從這幾個方向著手。
回覆列表
你好
截止目前對遺傳性脊髓小腦共濟失調尚無有效的治療,預防和阻止神經元死亡或推遲發病年齡的方法,近年來國內外陸續有文獻介紹相關的對症治療,根據最新的發病機制研究成果開展了多種藥物的臨床試驗,並發現了一些潛在的靶性治療途徑.?2.共濟失調是最難以用藥物治療的症狀,既往曾用毒扁豆鹼,加蘭他敏,甲氧苄氨嘧啶和磺胺增效劑磺胺甲基異惡喹等,在部分病人有一定的短期療效,但是由於存在明顯的副作用,難以長期使用.3.肌肉痛性痙攣和肌肉僵直:鎂製劑,奎寧,美金剛可緩解部分症狀,對嚴重的強直痙攣可用巴氯芬,鹽酸替扎尼丁或美金剛,常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2018-13.00
王勝軍消化內主治醫師
更多諮詢,請關注臨症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