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獨一無二UniqueChild

    跟寶寶說下再走,一定不要悄悄的離開。

    這裡主要涉及的是孩子的依戀和分離焦慮。不論媽媽以哪種方式離開,都不可避免的會引發孩子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與產生親密情感聯結的某個人(通常是媽媽)分離時,產生的傷心、痛苦、焦慮的現象。分離焦慮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必經階段。一般出現出在寶寶6-9個月大的時候,14-18個月大時達到頂峰,然後在童年期逐漸下降。分離焦慮的強度和時間因兒童而異。分離焦慮的處理是否恰當,會影響孩子的依戀型別、安全感、未來人格的建構、移情能力、和社會效能力的培養①。

    我們來看看媽媽兩種不同方式離開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1)媽媽偷偷的離開可能會產生的結果:

    A.媽媽偷偷離開的時候聽不到孩子的哭聲,覺得還好,因為孩子暫時沒發現媽媽的離開。

    B.但是當孩子發現媽媽不見了的時候,會崩潰大哭,繼而產生恐懼。寶寶可能會想:為什麼最愛的媽媽突然消失不見了,是媽媽不要我了嗎?媽媽不愛我了?我很難過,我要媽媽,我要媽媽!

    C. 孩子會失去對媽媽的信任,媽媽回來後,可能會變本加厲的“看住”媽媽,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媽媽又突然消失不見了。繼續發展,孩子會失去對世界的信任,失去安全感,會形成非安全型依戀,比如迴避型依戀。

    (2)媽媽當著寶寶的面走可能會產生的結果:

    A.寶寶可能會哭得驚天動地、死去活來。

    B.媽媽看見這種場景,非常難過。但是這種焦慮不是孩子承受不了的痛苦,只是表現形式很激烈。

    C.寶寶可能會想:媽媽要出去,寶寶也要去。可是媽媽說不能帶寶寶,必須要去工作。寶寶很難過,哭了。媽媽說等寶寶睡覺起來,玩了玩具,吃了點心,就會回來了。

    D.媽媽信守承諾,按時回來了。幾次之後,寶寶會信任媽媽,媽媽有時會暫時離開,但她會按時回來陪我。

    對比兩個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兩種情況孩子都會哭,區別其實是,由於移情,有時成人更想要避免看到孩子痛哭的場面。第一種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長久的影響,而第二種在短期痛苦後,有利於長期的心理健康。

    和最親愛的媽媽分離,正常的孩子都會哭。媽媽可採取以下策略減輕孩子的分離焦慮:

    (1) 媽媽大方愉快地和孩子道別,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一歲左右還不能很好的理解時間概念),告訴Ta你什麼時候回來(比如:寶寶睡覺起來,玩了玩具,吃了點心,到吃晚飯的時候,媽媽就回來了),並遵守約定在特定的時間回家。不管孩子哭得多厲害,都要說再見後再走。幾次之後,孩子就不再為媽媽暫時的“消失”而無比焦慮了,Ta建立了更加深刻的安全感。離開時,分別的儀式越簡化越好,堅定快速地離開對孩子越好。不要跟孩子過多的糾纏,不要用過於同情和憐憫的目光看著孩子,這樣等於在強化孩子的離別痛苦。媽媽平和而正常的狀態能夠讓孩子明白,媽媽的離開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她會按時回來陪我。媽媽的心態調整得越好,孩子焦慮的時間就越短。

    (2) 讓孩子和其他養育者建立依戀關係。通常孩子在9個月到一歲半能和周圍固定的養育者建立多重依戀。這樣,當孩子最重要的依戀物件-----媽媽在的時候,孩子就更多的依戀媽媽;當媽媽不在的時候,孩子會按照自己的排序去依戀其他養育者。這樣儘管思念媽媽,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心理傷害,有利於Ta的安全型依戀和安全感的建立②。

    (3) 媽媽調整自己的心態,理解分離焦慮是孩子成長中必經的暫時的難受和成長煩惱,這種暫時的困難並不意味著一定會發展成真正的傷害。媽媽需要從心理方面來關懷孩子,用平和Sunny的心情來面對孩子的哭鬧,因為孩子能敏銳的察覺到成人的內心狀態。分離時,媽媽可以想辦法用快樂的方式來沖淡孩子憂傷的氣氛(比如說:啊,我的手機是不是忘記拿了,是不是放在包裡了。然後就去包裡找找。噢,在這呢,帶了手機就可以看到xxx(寶寶的名字)的照片了)。如果孩子哭已經成為一種模式,那就平靜地對待它,就當這是一種分離儀式。

    對於孩子來說,如果用哭能夠產生Ta所需要的效應,Ta就會過多的使用哭。所以,媽媽需要努力調整自己,不要對孩子的思念過於移情,這樣等於是在為孩子增加哭的效應。孩子通常能接納成人給予Ta的模式,並去適應它。因此,一開始成人應該給孩子建立有利於長期健康的發展、便於操作的模式。

  • 2 # 使用者6590522557

    這是典型的分離焦慮,有時候母親從小一直帶孩子,在要工作時與孩子分開的時候,孩子在前期就會表現出哭鬧,不安,厭食等不良情緒和反應。這是一個過程,家長也不用太擔心。

    家長要做的就是要給孩子形成一個規律。當父母上班的時候可以緊緊和孩子來一個大大的擁抱,告訴孩子媽媽要去上班啦,現在先跟著奶奶。下班之後回家要和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也可以帶一個禮物給孩子,和孩子多互動做遊戲,慢慢的和孩子形成一個規律。孩子慢慢就會適應這種狀態,分離焦慮也就逐漸的淡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洗浴中心玩完結賬發現錢不夠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