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真相很簡單

    明末的秦淮河,秦淮八豔,柳如是,在中國文化中有著獨特的位置,也是走入中國古人心靈深處的絕佳案例,但同時,這段歷史的很多問題也含混不清,釐清相關歷史非常重要,同時,陳先生梳理這段歷史有陳先生的機遇巧合,今天我們研讀這段歷史,陳先生的書也是必讀。

  • 2 # 如若天風

    《自由體詩》

    ——(陳寅恪)

    環眼一望無可寫,“恨如千山”恨也絕。

    為避寒風添個帽,大清“如是”平生血。

    平生血,對明月,秋霜底下“菊花色”。

    精神不死花不死,從此“心安”又理得。

    ——):註解。如是,指,柳如是。

  • 3 # 木山文

    陳寅恪先生(一八九O一一一九六九),江西修水人,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早年留學日本,西歐,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又到美國和德國鑽研梵文,歸國後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嶺南大學等校教授。解放後,任中山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與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中央文史舘副綰長等職。他通曉多種文字,著述豐厚,得到學術界很高評價。

    然而,陳先生寫作"柳如是別傳"卻與一粒紅豆有關。請看陳先生"詠紅豆"一詩:

    東山窻嶺意悠悠,誰訪甘陵第一流。

    送客筵前花中酒,迎春湖上柳同舟。

    縱回楊愛千金笑,終賸歸莊萬古愁。

    灰劫昆明紅豆在 ,相思廿載待今酬。

    一九三七年蘆溝橋事變,陳先生隨校遷到昆明,病了一場後到舊書店買書,沒有好書,問店主,除諸書外,還有什麼可買。"主人鑄踷良久,應曰:曩歲旅居常熟白茆港錢氏舊園,拾得園中紅豆樹所結子一粒,常以自隨,今尚在囊中,願以此物奉贈。"寅恪聞之大喜,遂付重值,籍塞其望。自得此豆後,忽忽二十年。

    這紅豆有什麼來歷呢?明末請初大文人錢謙益八十大壽,,"紅豆樹二十年復花,結子一顆。河東君(柳如是)遣童

    探枝得之。老夫欲不誇為已瑞,其可得乎,遂賦十.絕句。今錄其一:

    院落秋風正颯然,一枝紅豆報鮮妍。

    夏梨弱棗尋常果,此物真堪籌壽筵。

    這顆紅豆使陳先生想起那件軼事 產生了把錢謙益,柳如是的事蹟寫出來的想法。尤其是有關柳如是的著述,被列入清乾隆朝違礙書目中,多已亡失,所以他更要把這段史實下功夫考證出來。於是就寫了"柳如是別傳"。

    柳如是,曾用名,楊愛,楊朝雲,柳隱。吳江縣盛澤鎮歸家院生人。少年時在胡佛家做婢女,後納妾,又被逐出。又到周豋家,又被逐。以後與幾位女伴同住。為妓。只與文士唱和。

    在胡家學會了寫文章,寫詩,畫畫,且寫得一手好字。後攜自己的一首詩謁見名士錢謙益,受賞識,後納為妾。二十五年後,錢死。被其族人相逼,自縊而死。有詩畫傳世,今錄一首:游龍漂精舍豋樓作,時大風,和韻

    琢情青閣影迷空,畫舫珠簾半逐風。

    縹緲香消動魚鑰,玲瓏枝短結甃紅。

    同時蝶夢銀河裡,竝浦鸞湖玉鏡中。

    歷亂愁思天外去,可憐容易等春蓬。

  • 4 # 小高讀史

    陳寅恪的國學成就,用再多再華麗的辭藻誇讚都不過分。陳先生在南北隋唐史上的成就開啟一代學術的新篇章。《隋唐制度淵源論稿》、《唐代政治史論稿》、《元白詩箋證稿》、《寒柳堂集》、《金明館叢稿》、《李唐氏族推測之後記》、《唐柳堂記夢》都是學術史上無法逾越的珠穆朗瑪峰。陳先生上課,不但學生雲集,一些學術大咖像朱自清、馮友蘭、吳宓等都爭著前往聽課,陳老是真正的“老師的老師”。

    可是他晚年期間卻“墮落”了,研究起了明末青樓女子的愛恨情仇,於是有了《柳如是別傳》。這本書是他的遺作,留給人世間又一學術隗寶。這本書他花了十多年的時間,那時候的他已經失明並且走不了路了,全靠口述,由黃萱記錄,才有了這洋洋灑灑的70萬鉅著。唐唐一代國學大師,辛辛苦苦,去研究一個青樓女子,招來很多人的不解。真正原因,陳先生在別傳的序裡說過。

    一粒紅豆引起的相思

    陳寅恪要為柳如是立傳的思想萌芽很早。1938年,西南聯大遷往昆明,陳寅恪也來到昆明。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昆明的街頭購得一粒紅豆,這粒紅豆不是普通的紅豆,它來自常熟白茆錢宅,這是明末秦淮八豔之首的柳如是和他的丈夫錢謙益的故居。這一粒紅豆,使得陳先生產生了為錢謙益何柳如是寫點東西的衝動。二十年過去了,書也寫好了,那一粒紅豆還在,真是讓人感慨萬千啊!那麼問題來了,為何柳如是故居的一顆紅豆會引得國學大師二十年念念不忘。

    柳如是其人其事

    柳如是,嘉興人,本名楊愛,後改名柳隱,又因為讀到辛棄疾的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她生活在明末清初,和陳圓圓、李香君、董小宛等人共稱為“秦淮八豔”。柳如是的文化素養特別高,擅長近體七言,分題步韻,書法得虞世南、褚遂良筆法。她常常穿著儒服男裝,和當時的文人雅士談論時勢、和詩唱歌。也許是末日的狂歡,明末的知識分子大多都流連於秦淮河畔,尋找心靈上的解脫。柳如是當時的南明覆社領袖張縛、陳子龍友好,與陳子龍情投意合,可惜陳因為抗清而亡。後來,二十多歲的柳如是嫁給了當時年過半百的東林領袖錢謙益,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好景不長,清兵入關,崇禎皇帝煤山上吊而死,大明滅亡,只剩下南明在苟延殘喘。清軍南下,在兵臨城下的情況下,柳如是勸丈夫錢謙益投水殉國,錢謙益沉思無語,最後只敷衍了一句:“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看到了丈夫的膽小懦弱,一個明朝的高官,文壇的領袖,在大是大非面前,竟然不如一個女子愛憎分明。錢謙益最終還是投降了清朝,柳如是拒絕跟他北上,留在了西湖畔獨居。柳如是一直不忘故國,多次寫信鼓勵錢謙益聯絡抗清的鄭成功,自己也盡力資助抗清的義軍。最後,錢謙益被清朝驅逐回鄉鬱鬱寡歡而死,錢死後不久,柳如是在錢氏家族的逼迫之下,上吊自殺,時年46歲。

    民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陳寅恪著史的目的是為了彰顯“民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柳如正是這樣一個女子,可惜被人誤解很深“婦而又為當時迂腐者所深詆、後世輕薄者所厚誣之人哉!”陳寅恪購得紅豆之時,正是日本全面侵華滅亡中國的時候,國難當頭,自然讓他想起了那個變節的錢謙益和那個有民族氣節的柳如是,他要以史為鑑,提醒人們不要放棄自己民族氣節去當漢奸。

    陳寅恪的《柳如是別傳》,每一字每一句都有史料論證,非常難讀,但也正是這種苦心孤詣,才填補了近代史上的一個學術空白。最後,以陳老的詩結尾:

    東山蔥嶺意悠悠,誰訪甘陵第一流。送客筵前花中酒,迎春湖上柳同舟。縱回楊愛千金笑,終剩歸莊萬古愁。灰劫昆明紅豆在,相思廿載待今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進入三伏天了,老人飲食怎麼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