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嘉佳小博士
-
2 # 通向成功的路
清朝的“紅頂商人”就是“官商”,這些人在朝廷裡都有官職,但是他們沒有實權,有了官職和官府打交道就更方便,而其本人以經商賺錢為主。他們仗著背後有朝廷大臣撐腰,經營的可都是壟斷的生意,壟斷大家都知道吧,就是隻要他們想做的生意別人就不能做,所以賺錢特別快。晚清最著名的三大紅頂商人中,就只有一個人最後全身而退,到死都富可敵國,其餘二人的下場都很悽慘。
這三大紅頂商人分別是胡雪巖、盛宣懷和張謇,他們中下場最慘的就是胡雪巖。
胡雪巖在近代可是位傳奇人物,他也是窮苦人出身,但是他很聰明,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在了短短几十年間就積攢了萬貫家財,一躍成為當時的大清首富,成為中國近代著名紅頂商人,在當時只要提起胡雪巖的大名,幾乎是家喻戶曉。
左宗棠在平定太平天國時,胡雪巖出資籌運軍火、糧食接濟清軍,得到了左宗棠的賞識。後來又幫助左宗棠組織“常捷軍 ”、創辦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阿古柏時,為他主持上海採運局局務。在後來左宗棠收復新疆時,胡雪巖更是因為出面向外國銀行借來軍費,以及資助了大批藥物,被慈禧授予布政使銜(三品),賞穿黃馬褂。
胡雪巖不僅生意做得好,而且官運亨通,真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但就是這樣一位風雲人物,卻成為左宗棠與李鴻章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成為李鴻章“排左先排胡,倒左先倒胡”策略的犧牲者,實在令人惋惜。胡雪巖在李鴻章、盛宣懷的打壓之下,短短的三年間被李鴻章弄得家財散盡、含恨而死。
在光緒九年(1883年)胡雪巖野心太大,試圖壟斷江南生絲出口貿易,卻激怒了洋商。幾大洋商聯合起來拒絕做生絲生意,導致生絲銷不動而使錢莊資金鍊斷裂。由於蠶絲價格大跌,他只得賤賣了自己的蠶絲廠。而李鴻章還繼續往胡雪巖的傷口上撒鹽,他一邊散播胡雪巖錢莊快要破產的謠言,令其發生擠兌後倒閉;另一邊又上奏朝廷,狀告胡雪巖在 代理清廷借款時,私下收取利差,賺得大量錢財,中飽私囊。慈禧聽了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將胡雪巖革職抄家。
1885年11月,胡雪巖在貧恨交加中鬱鬱而終。
下場比胡雪巖稍好一些的是清末狀元張謇。張謇曾四次參加會試均遭失敗,1894年,張謇第五次進京應試,參加殿試時,得到翁同龢幫助並向皇帝舉薦,終於考中第一名,成為狀元郎。 1895年 ,甲午戰爭中清政府戰敗並簽訂了《馬關條約》。 此後,張謇漸漸轉向實業救國。1898年,百日維新後,翁同龢被罷黜,張謇心灰意冷,棄官回鄉,開辦大生紗廠,獲淨利約370餘萬兩。 他又積極創辦學校,一生總共創辦了370多個學校。之後,張謇又陸續開辦大達輪船公司、貧民工場、東明電氣公司等,成為當時有名的實業家,家產在全國也是名列前茅。
到了1922年 棉花價格暴漲,張謇的紗廠破產,1926年7月17日,張謇黯然離世。
在這三個紅頂商人中,下場最好的就是盛宣懷了,最主要的就是因為他跟對了人,正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他背後的靠山是當時的名臣李鴻章。同治九年(1870年),盛宣懷成為李鴻章幕僚,協助李鴻章辦洋務,光緒二十二年,盛宣懷接手連年虧損的漢陽鐵廠,盛宣懷到了漢陽鐵廠之後,積極挽救,最終使得原本已經處於虧損狀態的漢陽鐵廠起死回生,一躍成為東亞“第一雄廠”。此後按照李鴻章指示,他陸續開辦各種礦產、海運、銀行等公司,同時他自己在官場上也是步步高昇,1911年甚至做到郵傳部大臣。清廷滅亡後,盛家雖然有些衰落,但家產仍有數千萬兩之多。
1916年4月,盛宣懷在上海病逝,盛家耗資三十萬兩白銀,為他舉辦了極其盛大的葬禮。他的喪禮轟動上海。他的葬禮集古今中外、滿漢風俗、典制於一體,是繼北京袁世凱“大喪”之後的又一次不是國葬但勝似國葬的盛舉。
-
3 # 寒門書生說歷史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弄清楚3個問題,第一,什麼是紅頂商人?紅頂商人是清朝少有的有政府背景的商人,被清政府封了官,但是沒有實權的商人。第二,紅頂商人有那幾位?我們熟悉,離我們最近的有3位,分別是王熾、胡雪巖、盛宣懷。第三,題目是問,紅頂商人是怎麼被幹掉的,就是問怎麼倒臺的,由於題目太廣,我們接下來只講胡雪巖案例。
胡雪巖,安徽人,生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卒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他的一生從發跡到破產的三個階段,從中可以看出,他為人太過高調,張揚,過度依賴左宗棠等人的權勢,直到最後破產,鬱鬱而終,徹底淪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看他的一生。
一、胡雪巖13歲便外出闖蕩,當過夥計(服務員),做過錢莊(類似於現在的銀行)學徒,直接從服務員跨行到銀行職員,年紀輕輕就進入金融行業,果然有當大佬的潛質。閒話少敘,26歲那年,胡雪巖為了幫助王有齡轉正“候補浙江鹽運大使”(就是這個官位的候選人,想轉正得掏錢孝敬上司,可以想想清朝末期的政治是有多麼腐敗),因擅自挪用公款500兩銀子,東窗事發被開除了。
二、胡雪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筆生意是倒賣糧食,透過中間商賺差價的方式鋌而走險的把糧食賣給太平天國的軍隊,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三、隨著生意越做越大,胡雪巖建豪宅,納妻妾,人生也彷彿達到了巔峰,一時風頭無兩。1842年,胡雪巖在上海辦了一個蠶絲廠,投資了2000萬兩白銀,妄圖壟斷蠶絲生意,卻遭到外國商人聯合抵制,花費高價囤積了大量的貨物,一時劍拔弩張,危機重重,眼看外商就要妥協退讓,可以大發橫財了,誰知外部環境風雲突變,先是義大利的生絲實現了增產,獲得了豐收,繼而中法戰爭爆發,隱藏的危機突然爆發,一時勢成騎虎,胡雪巖不得不低價處理高價囤積來的貨物,直接虧損達1000萬兩,資金鍊直接斷裂,一時間,風聲鶴唳,謠言四起,整個錢莊遭到各地官僚爭相擠兌,提起存款,更有甚者敲詐勒索,各地存銀分分告急。再加上與左宗棠素有矛盾的李鴻章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加速了胡雪巖的敗亡。
清廷聽聞胡雪巖的情況,絲毫不念新疆戰役資餉之功,下旨密查胡雪巖資產,以備用來抵債,接著又下一旨對胡革職查辦,並著(zhao)左宗棠清剿胡的資產抵債,至此,胡雪巖建立的商業帝國轟然倒塌。光緒十一年七月,左宗棠在福州病死,同年,胡雪巖也在貧憤交加中與與世長辭,合作半生的夥伴竟然同年逝世。
胡雪巖作為商人,御賜二品頂戴,賞穿黃馬褂在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由於在生意上急於擴充,好大喜功,出現了戰略上的失誤,導致生意迅速的衰敗,在加上和官場人員左宗棠等人交往甚密,不懂變通,剛愎自用,成為了李鴻章與左宗棠鬥爭的犧牲品。
回覆列表
對於他們來講,所謂的被幹掉就是無法在繼續從事某種帶有巨大額度利潤的灰色生意了。那麼他們之所以能夠從事或者獲得巨大的利潤,並不是他的商業模式有多好,或者其他的產品質量的問題。更多的是後面的政治人物是否依然具有相對大的能量。i
他們被幹掉的手段只有一個,就是後臺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