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糖兒

    家庭有學習的氛圍。家長愛讀書,孩子自然也愛翻書。反之,家長每天翻手機,如何要求孩子多看書,多學習。

    跟孩子談談理想,講一些成功的例子。讓孩子知道,每個人的成功都是需要努力付出的。學習不是為了父母,也不是為了老師。而是為了自己,有一天夢想可以觸手可及。

    孩子在鼓勵後會下決心好好學習,但畢竟小,遇到挫折或者累了想玩了,也會動搖,甚至是放棄。所以定學習計劃,由易到難,每個階段不易太長,讓孩子有成就感,前期培養了好的學習習慣,後期慢慢的就會成長起來。

    家長不可能永遠監督,時時刻刻盯著。更不可高壓、強壓,讓孩子厭煩學習,懼怕學習。所以培養孩子自覺性很重要。

    可以多帶孩子出去旅遊,豐富孩子的生活,眼界。沒事多去博物館,科技館之類的地方溜達,注重孩子興趣的培養,潛移默化的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

  • 2 # 莫沫社群空間

    引導孩子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把學習融入在遊戲當中,讓孩子在遊戲當中體驗學習的樂趣,而不是強制性的給孩子安排更多的學習任務,多鼓勵獎勵的方法,激起孩子學習的興趣。

  • 3 # 尚尚合

    這個問題要因人而異。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但我瞭解到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父母本身讀書不多,家裡沒有學習氛圍,看書學習,對孩子來說 既陌生又找不到頭緒,對孩子和家長都是頭疼的事。這不能怨孩子,家長可以藉助外力,找有優秀教學方法的老師課外輔導,也可有意識地靠近愛學習有耐心的同學,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是一件有意義有樂趣的事,喚起他對學習的關注,有進步要及時表揚鼓勵,有耐心,過程中會有反覆,要壓住急性子,一點一滴地提升孩子的學習主動性。

    二、父母文化水平較高,但孩子貪玩,精力未放在學習上。這種情況較好改變。孩子可隨時從父母的身上看到知識的力量,需要父母有耐心引導孩子,不要急躁,更不要以為自己小時候父母也未管自己就學習成績好,而放縱孩子,以為年齡大一點自然就改變了。現在的其他誘惑太多了,物質需求又少,學習的動力不會從天而降也不會自發而成。千萬別以為學習的積極性也會遺傳。父母只要用心就行了。

    三、家庭學習氣氛還好,但因學校和班級同學的原因,導致孩子厭學。這需要家長和老師常溝通,深入瞭解情況,和老師一起推動問題解決。和老師溝通 ,要注意照顧孩子的面子 ,不可引起孩子的不信任,整天通風報信會有負作用。

  • 4 # 浮塵微草

    題主所提的問題包含兩個命題:一是讓不愛學習的孩子變得有正能量,二是讓不愛學習的孩子變得愛學習。而且,在題主看來,是想讓前者帶動、促進孩子的學習。不知我的理解是否契合題主的旨意。

    孩子不愛學習和正能量的關係探究。

    什麼是“正能量”?百度“正能量”如下:

    由此概念推斷出一些命題:

    健康樂觀的孩子是否都是愛學習的孩子? 積極向上的孩子是否都是愛學習的孩子?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向上的孩子是否就是愛學習的孩子?

    如果從辯證的角度來回答以上的命題,肯定是“不一定”。比如孩子不愛學習,但並不代表孩子思想消極。學校裡不愛學習但在勞動方面表現得積極的孩子並不少;相反,愛學習的孩子在勞動上卻推三阻四。再比如,不愛學習的孩子當中,體育特長生、音樂愛好者也很多。所以如何讓不愛學習的孩子變得有正能量這一命題似乎並不成立。

    由此看來,題主的意思應該是:怎樣讓不愛學習的孩子從思想上、態度上得以轉變,變得愛學習。

    孩子思想上、態度上不愛學習的原因歸結: 學習不重要。這是一種“讀書無用論”的思想。 學習沒興趣。有孩子自身的原因,也有老師的原因。 學習方法不對。因為不會學,所以學習效果差,事倍功半,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貪玩、注意力不集中。行為習慣不好,坐不住,靜不下心來,心裡總想著玩。 心有事、有心思。如早戀,家庭遇到變故,孩子心神難寧。 落得空子太大。知識無法銜接,上課如聽“天書”,根本聽不懂,聽不進去。 生活太安逸,吃不得苦,受不得累。而學習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 辦法建議如下:

    首先,要改變孩子“知識無用”的認識。但要讓孩子明白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單靠嘮叨式說教沒多大作用,反而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真正有效的方法是生活體驗。利用節假日,或者有些孩子中途輟學在家,父母帶他們去農村老家體驗體驗生活,或讓他們跟自己、跟親朋好友打幾天零工或見識見識工地的建築工生活,只有讓他們從“生活的艱辛”中感悟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才能改變孩子的思想認識、學習態度。其他方法,如帶孩子見識見識外面的世界,開闊開闊孩子的眼界……我們要牢記,內因是愛上學習的先決條件。

    其次,不能讓孩子生活得太安逸。父母要堅持陪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如爬爬山、跑跑步,或堅持讓孩子適當地承擔家務勞動,這也是培養孩子吃苦、勤快、有責任心的有效方法。安樂逸豫是不愛學習的罪魁禍首,絕不可有“孩子,只要你好好學習就行,一切都不用你做”的學習唯一的思想,也不可有“只要你好好學習,要什麼都行”的溺愛態度。“一懶百懶”,我們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第三,學習興趣的培養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除了一些專家常強調的賞識、獎勵、注入遊戲,輕鬆減壓、勞逸結合、增加自信等等之外,我想強調的還是“過程培養”。絕大多數知識本身是枯燥的,我覺得學習的真正興趣來自孩子在對知識探究的過程中產生的成就感,而要達到這一點就須以前兩點為基礎,再加上父母的深度陪伴,和孩子共甘苦,才能讓孩子產生樂趣,愛上學習。

    第四,學習思維、學習方法非“行家”不懂。最好和資深老師溝通,讓孩子向他們請教,或讓孩子參加一些相關的培訓。

    第五,言傳身教,創設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善於調節孩子的心態。父母要多讀書,少追電視劇、少玩手機;要“察言觀色”,多和孩子交心溝通,瞭解孩子的心思,及時化解孩子的不快。這些雖是外因,但也不可忽視,畢竟外因對內因有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

    第六,至於某些“特差孩子”,工程可就更大了。唯有靠堅持、毅力、決心,擠時間補“虧空”,還不能落下“當今”——這是孩子愛上學習的前期工程。更難!但首先我們做父母的不能失去信心,咬緊牙關靠我們的那顆愛心陪著孩子,堅持下去。

    結束語:也常在網路、書刊上看到不少“快樂學習”的文章,但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總覺得“空中樓閣”的成分居多,“象牙塔內”的空想占上,不太現實,還是那句話,絕大多數知識本身是枯燥的無味的。所以,不管改變孩子的內因、還是外因,唯有注重生活的體驗和過程的感受,才能苦中作出樂來,產生興趣和動力,從而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流浪大師沈巍爆紅,是偶然還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