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說《三國演義》為子尚),河內溫縣人。
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
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
正元二年(255年),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
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
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逝,時年五十五歲,葬於崇陽陵。數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本名:司馬炎
成就:南伐滅吳,統一中國,建立太康盛世
結局:太熙元年(290年5月16日),司馬炎病逝,時年五十五歲,諡號為武,廟號世祖,安葬於峻陽陵。
廟號:世祖
諡號:武皇帝
本名:司馬攸
成就:總統軍事,撫寧內外
結局:武帝晚年,朝廷內外要求司馬攸繼位的呼聲高漲,大臣荀勖、馮紞趁機進讒將其排擠出朝,致使司馬攸氣恨發病,嘔血而死,時年三十六歲,諡號“獻”。
爵位:長樂亭侯、安昌縣侯、齊王
諡號:獻
本名:司馬兆
成就:無
結局:晉武帝司馬炎的同母弟,母王元姬。年十歲而夭。
爵位:城陽王
諡號:哀
本名:司馬定國
結局:三歲薨。咸寧初年追封為遼東王,諡曰悼惠,以齊王司馬攸的長子司馬蕤為嗣。
爵位:遼東王
諡號:悼惠
本名:司馬廣德
結局:二歲薨。咸寧初年追封為廣漢王,諡曰殤,以齊王司馬攸的第五子司馬贊為嗣。
爵位:廣漢王
諡號:殤
本名:司馬鑑
結局:元康七年薨,子殤王籍立。薨,無子,齊王司馬冏以子司馬冰紹鑑後。以濟陰萬一千二百一十九戶改為廣陽國,立冰為廣陽王。冏敗,廢。
爵位:樂安王
司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說《三國演義》為子尚),河內溫縣人。
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為晉宣帝司馬懿與宣穆皇后張春華次子、晉景帝司馬師之弟、晉武帝司馬炎之父。
司馬昭早年隨父抗擊蜀漢,多有戰功。累官洛陽典農中郎將,封新城鄉侯。
正元二年(255年),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弒殺,司馬昭立曹奐為帝。
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滅亡蜀漢,受封晉公。次年,進爵晉王。
鹹熙二年(265年),司馬昭病逝,時年五十五歲,葬於崇陽陵。數月後,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本名:司馬炎
成就:南伐滅吳,統一中國,建立太康盛世
結局:太熙元年(290年5月16日),司馬炎病逝,時年五十五歲,諡號為武,廟號世祖,安葬於峻陽陵。
廟號:世祖
諡號:武皇帝
本名:司馬攸
成就:總統軍事,撫寧內外
結局:武帝晚年,朝廷內外要求司馬攸繼位的呼聲高漲,大臣荀勖、馮紞趁機進讒將其排擠出朝,致使司馬攸氣恨發病,嘔血而死,時年三十六歲,諡號“獻”。
爵位:長樂亭侯、安昌縣侯、齊王
諡號:獻
本名:司馬兆
成就:無
結局:晉武帝司馬炎的同母弟,母王元姬。年十歲而夭。
爵位:城陽王
諡號:哀
本名:司馬定國
成就:無
結局:三歲薨。咸寧初年追封為遼東王,諡曰悼惠,以齊王司馬攸的長子司馬蕤為嗣。
爵位:遼東王
諡號:悼惠
本名:司馬廣德
成就:無
結局:二歲薨。咸寧初年追封為廣漢王,諡曰殤,以齊王司馬攸的第五子司馬贊為嗣。
爵位:廣漢王
諡號:殤
本名:司馬鑑
成就:無
結局:元康七年薨,子殤王籍立。薨,無子,齊王司馬冏以子司馬冰紹鑑後。以濟陰萬一千二百一十九戶改為廣陽國,立冰為廣陽王。冏敗,廢。
爵位:樂安王
諡號: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