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著看西方
-
2 # 理性科普者
物質存在的狀態常見的有固態、液態、氣態。處在液態和固態之間的叫液晶。以溫度的高低來區別,還存在有氣態和等離子態,溫度極高的氣體處於等離子態。等離子態在本質上還是屬於氣態,由於等離子態不一定是高溫狀態,也有低溫等離子態。所以,我們討論星體存在的狀態,只討論固態星體、液態星體、氣態(等離子體)星體。每種狀態的星體,只討論一個常見的星體,不然,問題就比較複雜。
特別提醒,星球存在狀態都是相對的,不存在單一的固體、液體、氣態星球。因為星球上總存在少許大氣、塵埃和液態物質。說某個星球為固體星球,並不是說構成星球的物質都是以固體形式存在,只是說固態是存在的主要形式。
1、固體星球。月球可以作為全權代表。月球表面是處於真空狀態,目前還沒有發現液態物質。月球表面全是岩石,月壤當然屬於固體。月球古稱太陰、玄兔,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月球表面佈滿了由隕石撞擊形成的環形山。月球的來源有許多假說。如分裂說、俘獲說、同源說、碰撞說。透過對"阿波羅12號"飛船從月球上帶回來的岩石樣本進行分析,人們發現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月壤富含3He(氦-3)、20Ne(氖-20)、21Ne(氖-21)、22Ne(氖-22)、38Ar(氬-38)和矽、鋁、鉀、鋇、鋰、銣、鋯、鉿等元素,月球蘊藏著豐富鈦元素。月球的成分和地球成分差不多,只是比例有所不同,因此,才產生了各種假說。
2、液態星球。以木星為例,木星表面由液態物質構成。木星表面由90%液態的氫和10%液態氦構成。沒有固體表面,是典型的液態星球(土星也是)。木星主要由氫和氦組成,質量是地球的318倍,是其他行星總質量的2.5倍。木星有79顆已被發現的衛星。科學家預測,木星是未來太陽的“接班人”,因為它的組成與太陽相似,只要木星的溫度進一步升高,氫和氦便成為等離子態,可以像太陽一樣發生核聚變釋放能量。
3、氣態星球。當屬於太陽。太陽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它的化學組成,大約四分之三是氫(現在的太陽),其餘的是氦,含有氧、碳、氖、鐵和其他重元素。太陽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太陽核心的溫度達到15600000K,壓力相當於2500億個大氣壓。
4、由固態和液態共同組成的星球。地球的大氣層能阻擋來自太陽有害的輻射,並防止流星撞擊地球表面,還能蓄熱,防止氣溫大幅度地下降。地球表面積被百分之七十的水所覆蓋。地球的組成成分與月球差不多。不再贅述了。
5、由固態和氣態共同組成的星球。以彗星為代表。彗星,是進入太陽系內亮度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呈雲霧狀的獨特外貌。彗核由冰物質構成,當彗星接近恆星時,彗星物質昇華,在冰核周圍形成朦朧的彗發和彗尾,由於太陽風的壓力,形成一條長几千萬Km的彗尾,最長可達幾億Km。
科學家使用探測器對彗星氣體的成分進行分析,氣體的主要由為氨、甲烷、硫化氫、氰化氫和甲醛。彗星的質量非常小,其平均密度為每立方厘米 1 克,彗發和彗尾組成物質極為稀薄。彗核一般認為是固體。彗核是由凝結成冰的水、二氧化碳(乾冰)、氨、塵埃微粒、石塊、鐵、甲烷組成。彗核的直徑很小,約幾公里至十幾公里,最小的只有幾百米。透過光譜分析和射電觀測發現,彗發中氣體主要是中性分子和原子,其中有氫、羥基、氧、硫、碳、一氧化碳、氨基、氰、鈉等,還發現了氰化氫和甲基氰化合物。
透過以上分析,星體有固態、液態、氣態、固液共存態、固氣共存態。不同的星球在組成成分上有較大的差別。
-
3 # 華強北數碼聯盟雄哥
質存在的狀態常見的有固態、液態、氣態。處在液態和固態之間的叫液晶。以溫度的高低來區別,還存在有氣態和等離子態,溫度極高的氣體處於等離子態。等離子態在本質上還是屬於氣態,由於等離子態不一定是高溫狀態,也有低溫等離子態。所以,我們討論星體存在的狀態,只討論固態星體、液態星體、氣態(等離子體)星體。每種狀態的星體,只討論一個常見的星體,不然,問題就比較複雜。
特別提醒,星球存在狀態都是相對的,不存在單一的固體、液體、氣態星球。因為星球上總存在少許大氣、塵埃和液態物質。說某個星球為固體星球,並不是說構成星球的物質都是以固體形式存在,只是說固態是存在的主要形式。
回覆列表
謝邀。回答這個問題前,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闡述。一是哲學,中國哲學是從認識本體論對宇宙和物質的研究開始認識世界,中國哲學與西方哲學完全不同。這就是一切科學的理論皆有哲學作為基礎,因為,中國哲學最早就是先研究物質從‘無’到‘有’的物質生成理論開始的。二是物質形成態的內部結構在‘氣’的運動中,產生了一系列內部變化所形成的各個不同而又相同的物質結構與物質變化結構的理論。
這兩個方面在早期產生對宇宙和星球的認識是世界最早的科學認識。
如,周敦頤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陰陽,陰陽生四象’,這一理論奠定了宇宙從‘0’到‘有’的物質變化。‘0’是混沌未開,不存在星球,到了‘有’,宇宙生成了星球。宇宙是在運動中產生的至今科學家難以想象的宇宙生成。
宇宙中的任何態相都存在各自功能範圍的‘質子’,這些‘質子’都依據‘氣’的運動規律,做出自己相適應的‘集合’,便形成現在人們所講的‘固態,液體,氣態,’其實‘離子態’在三種形態裡面都存在。由‘氣態’的先導運動與推動作為物質動力,由此展開形成其他物質‘液態’;液態同樣在‘氣’的催化下,向著運動規律中的特有物質的凝固態發展,凝固態物質比液態物質又形成了一個新的態勢,這種凝固態物質,被形容為‘固態’。
它們都在‘氣’場的運動下,形成各自完全不同物質。‘氣’在中國哲學中以‘陽’命名,在混沌中的,看不見的微物質,即較小物質在‘氣’的作用與催化下形成可見物質,便屬於‘陰’。陰陽以彼此間的親和力和在不斷地運動時空中,產生了物質,這種物質本身具備了先天‘陰陽’屬性,把物質的‘陰陽’屬性分裂出各自又有不同物質的‘陰陽’屬性,那麼,陰陽就成為解釋物質外部與內部運動變化的理論根據。
現在物理學對這三種狀態的物質皆有解釋,那就是固態的粒子最近,液態物質粒子比較散,液體態物質粒子則比較自由。土星,木星屬於氣態。",固態星球是地球,這些理論都是現在人們對物質的認識。
中國哲學理論從‘無’到‘有’是華人依哲學理論為依據發現並發展了物質運動在‘氣’的運動內部所產生的一切都是偉大的發明。在當前由於藉助科學儀器手段,不斷地證明兩種理論的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