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北疆同心聊歷史

    漢末之時,天下三分。其中北方曹操的實力,要遠強於南方的劉備或孫權中的任何一家。孫權和劉備只有聯合起來,才能保持事實上的獨立地位。

    既然曹操的實力如此之強,而且他又“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政治優勢。乃至可以丞相之尊迫使漢廷為其加“九錫”封“魏王”。並且朝中文武群臣又多半是曹操的人。那麼,為什麼曹操不乾脆廢了漢獻帝,自己稱帝建國呢?而是非要“倘天命在孤,孤欲做周文王”?

    其實假設我們站在曹操當時所處的環境上,就不難理解,曹操為何會有如此感慨了:首先,曹操是漢臣——雖然被時人稱作“漢賊”,但是隻要曹操一天不篡漢,他就是合法的漢朝政府的主政領導人。而其他人無論怎樣對曹操不滿和不服,也必須得承認這一點!

    其次,曹操本來的政治理想也是匡復漢室,將四分五裂的漢朝天下重新整合起來,以重新恢復漢朝昔日的輝煌!曹操自己也可以憑此功彪史冊,傳之萬世!這一點從曹操開始時並沒有在許都對漢朝舊臣進行“大清洗”便可說明——那時的曹操只是想要得以佂伐天下的“專權”而不是“皇位”。

    然而漢獻帝卻對曹操嚴重缺乏信任,將其視為“權奸之臣”,從其下達“衣帶詔”誅曹的事情就證明了這一點。以後的曹操才開始對漢朝舊臣進行了清洗!既然做不了“周公”,那就只能做“梟雄”了。可儘管如此曹操畏於道義上的壓力,也仍然不敢篡漢!

    最後一點原因就是:即便曹操想要篡位,也己經喪失機會了!假設“赤壁之戰”他能打贏,將劉備、孫權都消滅了,那麼其他割據勢力自可傳檄而定!這樣天下便又可以重新統一了,有此蓋世奇功的曹操若欲“以魏代漢”乃是水到渠成——只看曹操願不願意去做?

    但是赤壁之戰是以曹操的失敗而告終,天下依然四分五裂,彼此攻伐不休。此時的曹操又怎能貿然篡漢,將自己置於靶子上,成為天下人的目標呢?因此曹操才既不會也不能去“稱帝”!

    曹操不稱帝,是因為他畢竟是漢朝舊臣,有著道義上的負擔和現實中的考量——然而當曹操死後,曹丕承繼魏王之位後,可就沒有那麼多的束縛和顧忌了!野心勃勃地曹丕在接了曹操的“班”後,很快就逼迫有名無實的漢獻帝,“禪讓”皇位給自己!曹丕建立了魏國政權,漢朝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 2 # 使用者63952570907

    曹操終其一生沒有稱帝跟他的個人想法和環境影響有關。

    就個人想法從兩個方面分析如下:

    一、出仕以來就定下來的戰略思想。

    曹操反對董卓的廢立、袁紹的另立、袁術的自立,一直就把毛玠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作為己方的戰略謀劃,因此,曹操不會輕易篡漢。

    二、曹操重實際,不圖虛榮的性格。

    赤壁之後,曹操封魏公以致魏王,加九錫,使天子儀仗,漢中央的實際掌控者,又何必貪慕虛榮呢?

    外部環境的影響也分為兩個陣營來分析:

    一、己方陣營。曹操自己的陣營中也不全是華歆之輩,最著名的應屬荀彧,他一生輔佐曹操是為了匡扶漢室,反對曹操篡漢的,所以,曹操為了平衡己方陣營,不能急於登基。

    二、外部陣營。各路諸侯討伐曹魏的旗號就是說曹操虛為漢相,實為漢賊,曹操也不會輕易給人以口實的。

  • 3 # 明日故事匯

    這要分三個時期來看.

    曹操青年時:

    青年時的曹操是想一心扶漢的,當時宦官和外戚霍亂朝廷,出身宦官世家的曹操一心想投入“黨人”(也就是當時對抗宦官和外戚的派系)。幾經磨難,曹操終於得到了黨人的信任。後董卓入京,執掌政權,皇權旁落。曹操毅然決然,尋找機會刺殺董卓,後失敗。反觀當時以袁氏家族為代表的“黨人”卻各懷私心,只為自己的利益。最後發現自己這個與漢王室關係最淺的人卻是最想拯救漢室的人,在這個時候,曹操變了。曹操變得不再那麼忠於漢室了。

    青年時期的曹操源於忠誠。

    中年時期:

    這個時候的曹操已經經營起了自己的勢力。在早期袁紹的幫助下,佔領了兗州,後又抓機會,把當時的皇帝漢獻帝劉協迎接到許昌,開始了“挾天子令諸侯”之旅。並且在剛到兗州的時候,曹操把兗州內忠於漢室計程車族全部屠殺。在隨後的鬥爭中,先收復徐州,後袁術稱帝,引起了所有諸侯的不滿,曹操以漢室皇帝正統之名,號令群臣征討袁術,最後大敗袁術,以此,曹操勢力大增。剩下的對手,在當時就只有袁紹了。在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弱勝強,擊敗袁紹。終於,曹操成為天下實力最強大的諸侯。

    這個時候曹操為什麼還不稱帝呢?

    人心。曹操這個時候已經和皇室交惡,絞死漢獻帝劉協的貴妃-----董貴妃及董貴妃未出世的皇子。消滅意圖刺殺自己的國舅董承的勢力。引起了群臣震驚。雖然曹操的勢力大多是自家人,但是曹操一直以漢臣的形象示人,曹操身邊還是有一些忠於漢室之人。列如,曹操的頭號謀士-----荀彧。曹操要是稱帝,荀彧肯定第一個不答應自己。再者,高層將領可以不用太過擔心,但是中層的幹部呢,底層計程車兵呢,是不是都會支援自己呢。曹操不確定。

    前車之鑑。袁術的前車之鑑後果很明顯,引起了天下諸侯的反對。曹操此時還不想以一己之力對抗天下諸侯。

    中年時期的曹操是有稱帝想法但是時機還不太成熟。

    晚年時期:

    這個時候的曹操已經位極人臣,在三分天下中已經一家獨大,雖然不是皇帝,但是手上的實權跟皇帝差不多。這個時候,孫權勢力有意討好曹操,勸進,曹操手下的官員也都勸曹操稱帝。可是曹操卻說了一句話“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意思就是如果上天選中了我,我就當個周文王吧!周文王一生沒有稱帝。可見,晚年的曹操務實,手中權利已經到了頂峰,在要這些虛名也沒什麼用了。這個時候的曹操,想的更多的是後世,他不想自己落得個反賊之名,他想在後世留下一個好的名聲。

    晚年時期的曹操務實且看重名聲。

    總結:青年時期是個忠臣沒有稱帝的想法;中年時期有稱帝想法可是時機不允許;晚年時期什麼都有了,卻不看重稱帝這個事情了。

  • 4 # 出差狂人

    曹操的初心,是當一枚匡扶漢室的能臣。於是當董卓禍亂朝廷的時候,他又是搞刺殺,又是聯絡諸侯搞討伐。當初諸侯聯軍中,就他和孫堅打得最兇,衝得最快。也差點為了救天子而命喪黃泉。因此曹操稱帝,有違他的初心。

    再一個,之前袁術稱帝過,引起了天下公憤。還是曹操帶人把他給滅了。透過這事,曹操也擔心,如果自己稱帝,也會引來天下人的不滿。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基業,容不得半點閃失。

    再則,他之所以能做到天下第一諸侯的位置。就是因為他“扶天子以令不臣”。他陣營裡得好多能臣武將,其實是忠於漢室的。他們當初也是衝著天子才加入他的隊伍。如過他稱帝了,只怕後院起火。這正是敵人最想看到的局面。

    而且曹操也老了,折騰不了多久了。現在他大權在握,天子就是一個傀儡。他實際得到的好處遠比天子多得多。稱帝只是一個念頭得事,他不急。他不當,兒子也能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街上買的熟豬肚為什麼一炒會出現大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