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雲焦點說

    你應該說的是二戰時期的無後座力火炮,法華人在19世紀末期發明了火炮的反後坐復進裝置,能使後坐炮身自動恢復到原來的位置,但是卻並沒消除開炮時的後坐現象,反而使得炮架結構複雜,增加了炮的重量,不利於機動。

    直到1914年美國的少校戴維斯發明了真正有實用性的無坐力火炮。為了抵消炮彈發射時所產生的巨大反作用力,戴維斯在炮管的另一頭裝上一個配置彈丸,當發射炮彈時,後面那個平衡彈在反作用推力下從炮後射出,爆成碎片,利用後噴物質的動量與前射彈丸動量平衡使炮身不後坐的火炮,並且應用於實戰中。

    到了二戰前夕,俄國的梁布興斯基第一次利用噴管發射氣體彈消除後坐力的方法,製造了一門無坐力炮,二戰中這種發射空心裝藥穿甲彈的無坐力火炮,成為主要的反坦克武器?

    它的優點是體積小,重量輕,操作方便,但是缺點是發炮時,炮後的火焰大,容易暴露炮體位置,從二戰期間到上世紀五十年代蓬勃發展,但是這種火炮的炮彈初速度低,動能小,只能打擊近距離裝甲。隨著現在新型榴彈炮,反坦克火箭筒等武器的發展,無坐力火炮已經慢慢停產,只有英國,日本等少數國家還在使用。

  • 2 # 國平軍史

    所謂無後座力炮,是利用火炮發射時,尾流向後噴射,抵消後座力,炮管不後座,但嚴格意義上,炮管還是會有運動的,真正的無後座力炮是不存在的。

    其實,二戰時期,美製巴祖卡火箭筒,戰後蘇制PRG-7火箭筒等世上著名的火箭筒,也是無後座力炮。

    一般身管炮,譬如榴彈炮、加農炮等,在發射炮彈時,肯定存在後座力,這是起碼的常識,軍迷們應該都知道。

    且後座力相當大,現在大都是自行火炮,在電視上能看到,軍演時發射一發炮彈,整個車身都晃動得厲害;非自行火炮也即牽引火炮,都有助梨,以防止火炮發射時,火炮會後退。

    19世紀,法華人率先發明瞭火炮的反後坐復進裝置,但它並沒有消除開炮時的後坐現象,只是使後坐炮身能夠自動回覆到原來的位置,所以文章開頭說了,世上並沒有真正的無後座力炮。

    作為發射時,炮管不後座的火炮,無後座力炮主要用於直瞄打擊,主要針對裝甲目標,也能摧毀地堡等堅固工事,打掉對方的重機槍陣地等。

    二戰時期,無後座力炮發展迅猛,各主要國家軍隊大量裝備,是當時最主要的反坦克、反裝甲目標的有力武器。

    但二戰後,隨著主戰坦克技術的突飛猛進,以及反坦克導彈的大量湧現,無後座力炮就日漸式微了,現在軍隊有裝備,但數量已極少,不少國家已將無後座力炮徹底退出現役。

  • 3 # 慕什塔戈

      無後坐力炮,是一種利用發射時後噴物質的反作用力使炮身不後坐的火炮。由於具有體積小、重量輕、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等優點,無後坐力炮成為伴隨步兵分隊作戰的首選攻堅火器。同時,該炮的缺點是發射時後噴火焰大、射程小,一般只能用於打擊近距離內的裝甲目標和垂直目標。

    圖示:達‧芬奇自畫像

      說到無後坐力炮的原理,就一定不能忘記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藝術大師達‧芬奇。因為,無後坐力炮的發明,正是源自於達‧芬奇的奇思妙想。十五世紀的義大利處於城邦割據時期,佛羅倫薩城頭上的大炮每次射擊之後,都要組織人力去修復因大炮後坐而被撞塌的城牆。對此,達·芬奇想了個辦法,他建議人們把兩門相同的大炮,炮尾頂著炮尾,同時向相反的方向射擊,這樣,兩炮的後坐力也就相互抵消了。這種“雙頭炮”當然沒有人去製造,因為,誰也不願意在向敵人開炮的同時轟擊自己的後方。

    圖示:處於發射狀態下的美軍“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

      達·芬奇的想法雖然不夠切合實際,卻使武器專家們受到了啟發:發射炮彈所產生的後坐力,可以用同時向後拋射一些東西的方法來抵消。現代的無後坐力炮就是利用這個原理製成的,這種炮一面向前發射炮彈的同時,一面向後噴射火藥產生的氣體,從而形成一個接近於推動彈丸前進動量的反向動量,這樣一來,後坐力也就被抵消了。不過,採用這種發射原理也意味著,每發射一枚炮彈就要多消耗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的火藥,不太合算。儘管如此,它還是深受歡迎的,因為無後坐力炮不需要常規火炮所需的後坐緩衝裝置,使炮身變得很輕便且易於操作使用。

    圖示:中國產75式105毫米車載無後坐力炮

  • 4 # 瘋狗的輕武

    上面這個是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坐炮的原理,可以看到發射藥爆炸的力主要是由炮筒身管承擔,發射藥推進彈頭的力作用於炮筒壁之後,易燃材料製成的彈殼再順著尾管噴出

    這種結構雖然讓它不像火箭筒一樣有那麼大尾焰,不過也有壞處...就是發射時候非常的震,噪音也大...下面這個苦逼就是古斯塔夫打多的結果

  • 5 # 河東三叔

    標準的解釋是這樣的:無後坐力炮是發射時炮身不產生或少量產生後坐的火炮,主要用於直瞄打擊裝甲目標,壓制,殲滅有生力量和火器。

    無後坐力炮裝填方式和傳統火炮類似,擊發時發射藥所產生的氣體中相當一部分從火炮後方噴射,這樣就產生了一個反向的推力抵消彈丸發射產生的後坐力(基本抵消)。因為這種特殊的構造減少了常規火炮所需要的後坐緩衝裝置,整門火炮重量輕便於攜帶,步兵也可以使用無後坐力炮發射大口徑炮彈進行壓制或突破。

    這是中國52式57毫米無後坐力炮,仿自美國M18無後坐力炮,這是二戰到70年代時的重要反坦克武器。

    52式57毫米無後坐力炮炮彈。

    隨帶提一下,和無後坐力炮相似的是火箭筒,兩者基本原理相同。區別在於筒身是否需要像炮管那樣承受膛壓,這個RPG-7發射動圖看,感覺可以劃入無後坐力炮的範籌。
  • 6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知道個大概,先說為什麼會有後坐力,發射藥在炮筒中爆炸,生成高溫高壓的燃氣,燃氣要膨脹,並且是向四面八方膨脹,沿炮筒向前作用於彈頭將彈頭推出炮口,向後作用於炮身就是後坐力。當然在垂直炮筒方向也會受到燃氣膨脹的作用,不過整體上受到力是平衡的,不會造成垂直炮筒方向的移動,不過,有時是能看到效果的,那就是炸膛。

    不僅火炮發射時產生後坐力,槍在發射時同樣也存在後坐力,只是相對火炮要小很多,一般人體能承受,但由此引起的槍體的震動也會影響射擊的精度。火炮的影響會更大,所以,每發射一次都要重新調整。還有後坐力更大的,噴氣式飛機和火箭,其實就是利用的後坐力,不過掉了一個方向而已。

    不難看出,之所以產生後坐力,還在於燃氣向後的膨脹受到阻礙,所以,可以這樣想,如果不阻礙燃氣的膨脹,炮身不是就不會受到後坐力了嗎?因此,簡單的理解,就是炮筒的後面也是開口的,也就相當於將炮彈放在一根兩端開口的管子裡發射,發射藥爆炸產生的燃氣膨脹,一端將彈頭推出,另一端燃氣直接噴出,就不會對炮身產生向後的推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總決賽G2上,詹姆斯左眼半個眼睛都是紅的,他能放棄剩下的比賽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