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謎:舍利子到底是佛教聖物還是化學結晶?
篤信佛教的人認為舍利子是“神物”,不信佛教的人認為其只是“化學結晶”。真正的“舍利子”,無論其化學成分如何,不可否認的是其具有重要的宗教文化意義。佛舍利對於佛教徒來說,除了能夠起到“慎終追遠”的作用外,還是釋迦牟尼佛言教、佛法精髓的象徵。
佛教認為舍利子是高僧得道的表現
“舍利子”通常指佛教大師火葬之後遺留的珍珠狀或水晶狀的物質,其形成被認為與修行者境界有關。
舍利子印度語叫做“馱都”,也叫“設利羅”。“舍利”的涵義不僅是指佛教高僧的火化遺骨。佛教經典《浴佛功德經》中稱為“舍利”的有“法頌舍利”和“身骨舍利”,“法頌舍利”指釋迦牟尼所說的佛教經典,“身骨舍利”指佛教祖師釋迦牟尼佛,圓寂火化後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
佛教認為,舍利子的形成與修行者生前的修行有密切關係。舍利子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它十分稀有、寶貴。據《金光明經·捨身品》論述:“是舍利者,即是無量六波羅蜜多功德所燻。”“舍利是戒定慧所燻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近代佛學大師印光(1861-1940)認為舍利“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練精、氣、神所成。此殆心與道合,心與佛合者之表相耳。非特死而燒之,其身肉、骨、發變為舍利。……當知舍利,乃道力所成。丹家不知所以,妄謂是精、氣、神之所煉耳。”《寶悉地經》認為:“在末法世中於南閻浮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佛舍利乃至一粒分散一分信受受持。當知是人是佛舍利真是佛子。”《大般涅磐經》雲:“若見如來舍利,即是見佛。”
舍利子被認為是大師精神學識、教導或領悟的具體表現,某些信徒火化後偶爾也能產生舍利子
儘管“舍利子”有多重含義,但是通常指佛教大師火葬之後遺留的珍珠狀或水晶狀的物質。舍利子被認為是大師精神學識、教導或領悟的具體表現,也被當做大師圓滿的證據,因此在許多佛教教派中有重要意義。信眾認為,舍利子是大師有意遺留給信眾,舍利子的外觀、數量和色澤反映了大師的精神境界。舍利子的出現年代不限於古代,也不限於佛教大師。1991年3月,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五臺山佛教協會副會長通顯法師圓寂火化後,得五色舍利子11000顆。根據一些“淨土宗”的文獻記載,某些信徒火化後偶爾也能產生舍利子。
佛教徒因“慎終追遠”而崇奉舍利
正是因為釋迦牟尼佛遺骨舍利的真實性,才構成佛舍利崇奉的現實基礎
當代著名高僧印順法師在《舍利子釋疑》一文中寫道:“依於尊敬遺體——全屍或骨灰的道理,就是生前剃下的發,剪下的爪(指甲),還有牙齒,都是遺體——舍利而受到尊敬。所以佛教中,有發舍利、爪舍利、牙舍利及發塔、爪塔、牙塔等。遺體何以被尊敬?一般人對父母眷屬的遺體,由於生前的有恩有愛,所以或安葬全屍,或收拾骨灰——舍利,敬藏在塔裡。特別是對於父母、祖父母等,表示著愛敬‘追遠’的孝德。這點,中國與印度都是一樣的。”
對舍利子的崇奉,有利於促進佛教自身的發展
佛舍利對於佛教徒來說,除了能夠起到“慎終追遠”的作用外,還是釋迦牟尼佛言教、佛法精髓的象徵。
北涼曇無讖譯《金光明經》卷四記載:“佛言:‘我本修行菩薩道時,我身舍利安止是塔。因由是身,令我早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佛告尊者阿難:‘汝可開塔,取中舍利,示此大眾。是舍利者,乃是無量六波羅蜜功德所燻。’爾時,阿難聞佛教敕,即往塔所,禮拜供養,開其塔戶,見其塔中有七寶函,以手開函,見其舍利色妙紅白,而白佛言:‘世尊。是中舍利其色紅白。’佛告阿難:‘汝可持來。此是大士真身舍利。’爾時,阿難即舉寶函,還至佛所,持以上佛。爾時,佛告一切大眾:‘汝等今可禮是舍利。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燻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這種對佛舍利從“事相崇奉”到“表法崇奉”的轉化,直接促進了佛教自身的發展。
科學研究對舍利子成因並無定論
舍利被視為神聖之物,少有科學研究,臺灣“中科院”曾研究認為其為骨骼結晶
由於舍利被視為神聖之物,所以很少有關其成分的鑑定,缺乏嚴格的科學研究。“舍利”的成因,目前在科學上還沒有確定結論,大多解釋只是根據現有科學原理來推測。
根據臺灣一家佛教網站提供的資訊:1998年他們與臺灣“中科院”合作分析了一位高僧的“舍利”,發現主要為人骨的成分(但未查到這項研究的相關科研文獻)。而別的科學研究也側面證明了:人骨骼在燒灼時有可能會出現各種形狀的重結晶現象。人體有很多細小的骨骼(例如指骨、趾骨或者耳道內的一些微小骨骼),少量骨骼經過燃燒後因重結晶而產生上述外觀的“舍利”,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舍利是膽結石、腎結石和膀胱結的說法僅是推測,未得到證實
有人將“舍利”解釋為結石。人體的結石中,膽結石的主要成分是大分子有機物(膽固醇、膽紅素)和少量碳酸鈣;腎結石和膀胱結石的主要成分是鈣鹽(草酸鈣、磷酸鈣)和別的礦物鹽、尿酸等。其中,後者與骨骼的無機成分(含鈣和磷酸根的無機鹽)有相似之處。這種說法也僅是推測,沒有得到證實。再者,人體內結石數量極少,並且會導致難以忍受的劇烈絞痛,患者不可能長期忍受痛苦而不延醫求治。
“舍利”可能是高僧火化時隨身攜帶物品在高溫下發生化學反應而形成
高僧火化的時候,一般會佩戴有許多生前的隨身物品,此外還有一些信徒供奉的東西,這些伴隨高僧火化的物品中有許多珍貴的寶石。這些寶石的主要組成成分就是二氧化矽。這些東西都會隨著高僧的一體一起進入火化爐。在火化爐的高溫條件下,這些二氧化矽會被溶解,並與人體骨骼中的碳酸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類似於骨瓷、琉璃、陶瓷之類的物品,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見到的舍利子。
佛教文化重視“舍利”,因此相對非佛教文化而言,發現舍利的機率就高
對以上這些觀點持反對意見的人稱:如果“舍利”僅是一種化學現象,為何並不普遍存在,只是存在於少數高僧、長期修行的人士的遺骨中?
對此也有一種觀點指出:在佛教文化中,通常只有佛教高僧和修行人士等與佛教關係密切的人士過世之後,人們才會主動去尋找看看是否有“舍利”留下來。火化過程有嚴格的儀式,舍利子就容易被有心尋找的人發現。而在非佛教文化中,一般人在火化過世的親屬時,不會特意也沒有機會去尋找骨灰中是否有類似“舍利”的物質。“舍利”本身就是一種罕見的現象,不去仔細尋找也很容易被忽視。因此,偶然出現的“舍利”更多被發現於少數佛教高僧的遺骨中,也並不奇怪。
千古之謎:舍利子到底是佛教聖物還是化學結晶?
篤信佛教的人認為舍利子是“神物”,不信佛教的人認為其只是“化學結晶”。真正的“舍利子”,無論其化學成分如何,不可否認的是其具有重要的宗教文化意義。佛舍利對於佛教徒來說,除了能夠起到“慎終追遠”的作用外,還是釋迦牟尼佛言教、佛法精髓的象徵。
佛教認為舍利子是高僧得道的表現
“舍利子”通常指佛教大師火葬之後遺留的珍珠狀或水晶狀的物質,其形成被認為與修行者境界有關。
舍利子印度語叫做“馱都”,也叫“設利羅”。“舍利”的涵義不僅是指佛教高僧的火化遺骨。佛教經典《浴佛功德經》中稱為“舍利”的有“法頌舍利”和“身骨舍利”,“法頌舍利”指釋迦牟尼所說的佛教經典,“身骨舍利”指佛教祖師釋迦牟尼佛,圓寂火化後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
佛教認為,舍利子的形成與修行者生前的修行有密切關係。舍利子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它十分稀有、寶貴。據《金光明經·捨身品》論述:“是舍利者,即是無量六波羅蜜多功德所燻。”“舍利是戒定慧所燻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近代佛學大師印光(1861-1940)認為舍利“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練精、氣、神所成。此殆心與道合,心與佛合者之表相耳。非特死而燒之,其身肉、骨、發變為舍利。……當知舍利,乃道力所成。丹家不知所以,妄謂是精、氣、神之所煉耳。”《寶悉地經》認為:“在末法世中於南閻浮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佛舍利乃至一粒分散一分信受受持。當知是人是佛舍利真是佛子。”《大般涅磐經》雲:“若見如來舍利,即是見佛。”
舍利子被認為是大師精神學識、教導或領悟的具體表現,某些信徒火化後偶爾也能產生舍利子
儘管“舍利子”有多重含義,但是通常指佛教大師火葬之後遺留的珍珠狀或水晶狀的物質。舍利子被認為是大師精神學識、教導或領悟的具體表現,也被當做大師圓滿的證據,因此在許多佛教教派中有重要意義。信眾認為,舍利子是大師有意遺留給信眾,舍利子的外觀、數量和色澤反映了大師的精神境界。舍利子的出現年代不限於古代,也不限於佛教大師。1991年3月,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五臺山佛教協會副會長通顯法師圓寂火化後,得五色舍利子11000顆。根據一些“淨土宗”的文獻記載,某些信徒火化後偶爾也能產生舍利子。
佛教徒因“慎終追遠”而崇奉舍利
正是因為釋迦牟尼佛遺骨舍利的真實性,才構成佛舍利崇奉的現實基礎
當代著名高僧印順法師在《舍利子釋疑》一文中寫道:“依於尊敬遺體——全屍或骨灰的道理,就是生前剃下的發,剪下的爪(指甲),還有牙齒,都是遺體——舍利而受到尊敬。所以佛教中,有發舍利、爪舍利、牙舍利及發塔、爪塔、牙塔等。遺體何以被尊敬?一般人對父母眷屬的遺體,由於生前的有恩有愛,所以或安葬全屍,或收拾骨灰——舍利,敬藏在塔裡。特別是對於父母、祖父母等,表示著愛敬‘追遠’的孝德。這點,中國與印度都是一樣的。”
對舍利子的崇奉,有利於促進佛教自身的發展
佛舍利對於佛教徒來說,除了能夠起到“慎終追遠”的作用外,還是釋迦牟尼佛言教、佛法精髓的象徵。
北涼曇無讖譯《金光明經》卷四記載:“佛言:‘我本修行菩薩道時,我身舍利安止是塔。因由是身,令我早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佛告尊者阿難:‘汝可開塔,取中舍利,示此大眾。是舍利者,乃是無量六波羅蜜功德所燻。’爾時,阿難聞佛教敕,即往塔所,禮拜供養,開其塔戶,見其塔中有七寶函,以手開函,見其舍利色妙紅白,而白佛言:‘世尊。是中舍利其色紅白。’佛告阿難:‘汝可持來。此是大士真身舍利。’爾時,阿難即舉寶函,還至佛所,持以上佛。爾時,佛告一切大眾:‘汝等今可禮是舍利。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燻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這種對佛舍利從“事相崇奉”到“表法崇奉”的轉化,直接促進了佛教自身的發展。
科學研究對舍利子成因並無定論
舍利被視為神聖之物,少有科學研究,臺灣“中科院”曾研究認為其為骨骼結晶
由於舍利被視為神聖之物,所以很少有關其成分的鑑定,缺乏嚴格的科學研究。“舍利”的成因,目前在科學上還沒有確定結論,大多解釋只是根據現有科學原理來推測。
根據臺灣一家佛教網站提供的資訊:1998年他們與臺灣“中科院”合作分析了一位高僧的“舍利”,發現主要為人骨的成分(但未查到這項研究的相關科研文獻)。而別的科學研究也側面證明了:人骨骼在燒灼時有可能會出現各種形狀的重結晶現象。人體有很多細小的骨骼(例如指骨、趾骨或者耳道內的一些微小骨骼),少量骨骼經過燃燒後因重結晶而產生上述外觀的“舍利”,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舍利是膽結石、腎結石和膀胱結的說法僅是推測,未得到證實
有人將“舍利”解釋為結石。人體的結石中,膽結石的主要成分是大分子有機物(膽固醇、膽紅素)和少量碳酸鈣;腎結石和膀胱結石的主要成分是鈣鹽(草酸鈣、磷酸鈣)和別的礦物鹽、尿酸等。其中,後者與骨骼的無機成分(含鈣和磷酸根的無機鹽)有相似之處。這種說法也僅是推測,沒有得到證實。再者,人體內結石數量極少,並且會導致難以忍受的劇烈絞痛,患者不可能長期忍受痛苦而不延醫求治。
“舍利”可能是高僧火化時隨身攜帶物品在高溫下發生化學反應而形成
高僧火化的時候,一般會佩戴有許多生前的隨身物品,此外還有一些信徒供奉的東西,這些伴隨高僧火化的物品中有許多珍貴的寶石。這些寶石的主要組成成分就是二氧化矽。這些東西都會隨著高僧的一體一起進入火化爐。在火化爐的高溫條件下,這些二氧化矽會被溶解,並與人體骨骼中的碳酸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類似於骨瓷、琉璃、陶瓷之類的物品,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見到的舍利子。
佛教文化重視“舍利”,因此相對非佛教文化而言,發現舍利的機率就高
對以上這些觀點持反對意見的人稱:如果“舍利”僅是一種化學現象,為何並不普遍存在,只是存在於少數高僧、長期修行的人士的遺骨中?
對此也有一種觀點指出:在佛教文化中,通常只有佛教高僧和修行人士等與佛教關係密切的人士過世之後,人們才會主動去尋找看看是否有“舍利”留下來。火化過程有嚴格的儀式,舍利子就容易被有心尋找的人發現。而在非佛教文化中,一般人在火化過世的親屬時,不會特意也沒有機會去尋找骨灰中是否有類似“舍利”的物質。“舍利”本身就是一種罕見的現象,不去仔細尋找也很容易被忽視。因此,偶然出現的“舍利”更多被發現於少數佛教高僧的遺骨中,也並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