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凡人繁語

    就目前完整的漢語拼音無需再完善了 ,已經很全面了。新改版的一年級語文課本拼音知識部分,已經有了微調了。以前很多不帶聲調的音節改成了帶聲調的音節了。從抽象的拼讀轉化為生活事物中的拼讀。就拼音知識而言,已經完善很多了。 如果在複雜化或畫蛇添足,會讓小孩更難以接受。

    拼音知識是很抽象的知識,只有在認識生字過程中才能發現它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去利用拼音知識來掌握更多的字詞。完善漢語拼音是為了讓孩子們更喜歡拼讀,如果過多改動或偏離本意,會讓知識變味,拼音更難進入孩子的學習,為孩子利用,適得其反!

  • 2 # 趣方言

    回答之前看了一個老前輩的回答,必須得致敬一下,因為老前輩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了這個問題。這個是我這個晚輩考慮不到的。然後我也從我的角度來談一下這個問題。

    提問者的問題是:漢語拼音還需要完善嗎?

    後面的補充描述是:比如尖和間、錢和乾、情和琴。

    我能感覺出,提問者試圖在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漢語拼音的同音字問題是否可以解決?

    這個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說起了!

    漢語拼音創制之初的目的

    拼音創制之初帶有一種要作為文字取代漢字的傾向,因為在解放初期,中國社會各界都希望創制出拼音文字來取代漢字。並且我們的毛主席都說過”文字必須改革,必須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直到198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仍然指出“中國文字改革要朝著拼音化方向發展,但是不影響漢字繼續使用”,轉折點是1986年,這一年的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上再沒有出現中國要“走拼音化道路”的說法,而是說要擴大拼音的適用範圍。所以,我們可以明確的是:漢語拼音是作為漢字的一個附屬出現的,只是用來學習漢字的一個工具,而不是作為一個文字體系,因此,只要能正確拼寫文字的發音即可,對於發音相同的字沒必要區分。

    漢語拼音的現狀決定了其不能再隨意改動

    我們現在使用的漢語拼音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走過了幾十年的風雨之路。

    1977年,聯合國地名標準化會議決定採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中國地名的國際標準。1982年8月1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文獻工作技術委員會決議採用漢語拼音作為世界文獻工作中拼寫中國專有詞語的國際標準,標準號:ISO7098-1982。《漢語拼音方案》已經從中國標準發展成為國際標準。

    也就是說,我們的漢語拼音已經被世界各國當做一種標準,現在連進入到英語中的詞彙都是直接以漢語拼音的形式進入,而官方翻譯的各種華人名也已經基本採用漢語拼音方案,所以, 拼音方案修改起來影響非常大,修改工作將是一項難以估量的工程。

    兩方面原因導致我們現在既沒有必要修改方案,也不能隨意修改拼音方案。既然我們使用漢字,那麼拼音的作用只要能準確注音就足夠了!

  • 3 # 方玄靈

    個人認為,周有光先生的這套普通話漢語拼音方案還能繼續完善。

    題主所說的尖和間、錢和乾在有些方言中讀音不同,但在普通話中是同音字,我們完全可以用相同的漢語拼音(jian qian)表示。情和琴在有的方言中讀音類似,但漢語拼音是要區分前後鼻音的,所以讀音不同。這些都不需要完善。

    漢語拼音相對而言還是很完美的(相比於威翟式拼音和Yale拼音),個人認為如果以下幾點繼續完善一下會更好。

    二(er)

    普通話中,“兒”、“爾”、“而”、“耳”、“二”的拼音都是“er”,但“二”的讀音和其它小夥伴是有區別的。不信你可以讀一讀,看看一不一樣。不同的讀音用相同的拼音似乎有些不妥,所以“二”的拼音應該不同於另外那些字,個人認為用“ar”更合適。就像“麼”子的讀音是“me”不是“mo”。但是臺灣普通話中的“二”貌似就是拼作“er”,和大陸有所不同。

    Y和W

    漢語拼音中,“啊”和“俄”的拼音分別是a和e,但“衣”和“烏”的拼音是yi和wu。有沒有感覺哪裡不對勁?同樣是單母音音節,i和u的前面加上了聲母y和w,個人認為是沒有必要的。i和u完全可以單獨使用。也就是說,可以用i代替yi,u代替wu。

    y和w作為聲母的時候,也可以用i和u代替。比如,“哇wa”可以拼作ua,“優you”可以拼作iou。yin和ying可以拼作in和ing。

    wo和yu可以分別把聲母去掉,變成o和ü。這樣,“a o e i u ü”都可以不加聲母單獨表示音節,保持統一。在不方便使用ü的時候,可以用v代替,拉丁字母的u v w y本來就是同源的,u和w都是由v演變過來,豐富書寫系統的。

    這樣一來,漢語拼音就不再需要y和w兩個字母了。當初周先生在創作漢語拼音的時候,應該是為了和英語字母保持一致。英語中唯獨多了y(半母音)和w(類似母音的子音)兩個音素。漢語只有聲母韻母的概念,沒必要使用這兩個字母。

    J Q X

    從漢語拼音音節全表中,我們可以看出,聲母j q x與聲母z c s沒有公共的韻母。j q x後面只能拼i ü開頭的韻母,z c s後面不能拼i ü開頭的韻母。究其原因,兩組聲母本來就是同一組,z c s在與i ü相拼的時候自然變成了j q x。不信你可以自己拼一下,zi(資衣)拼出來到底像“雞”還是像“資”!j q x就是自帶韻母“i”的z c s。

    我們找不到合適的字母表示“滋”“詞”“斯”的韻母(“之”“吃”“溼”“日”也同理),所以統一使用“i”,還起了個名字“整體認讀”讓這些特例聽上去更合理。

    我們可以把“i”開頭的韻母直接拼在z c s的後面,例如“京zing”。ü開頭的韻母也可以拼在z c s的後面,只不過要把坐飛機的兩點補上,例如“君zün”。(這樣可以保證所有“ü”音都用帶有兩點的“ü”來拼,否則就只有lü和nü是用到兩點的“ü”。)唯一不合適的地方就是,用zi ci si表示“雞”、“氣”、“西”,那麼整體認讀音節“滋”、“詞”、“斯”怎麼辦?我們只能想辦法給它們別的韻母,或者不用韻母直接在聲母z c s上面標音調(“之”“吃”“溼”“日”也同理)。因為“滋”、“詞”、“斯”的韻母真的不是“i”。

    於是,我們又能省下三個拉丁字母J Q X。這三個字母本來是強行拿來用的,它們在一些外語(包括英語)中的發音分別是zh或i、k、ks,與漢語拼音相差甚遠。也有人建議把z c s改寫成dz ts s,因為c在英語中發s或k的音,和“呲”沒有關係。

    以上為個人觀點。據說漢語拼音已經國際化,大部分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都用這套漢語拼音拼寫中國的人名和地名,國內外的漢語學習者都已經習慣了這套拼音方案。所以,雖然有少許不完美的地方,並不影響使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梁山好漢那麼厲害,假如宋江不招安,梁山好漢最終會是什麼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