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以恆金融觀點
-
2 # 金榜678
俗話說“你不理財,才不理你”。尤其在市場經濟社會,花銷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吃喝住行、子女教育等等無處不需要錢,錢從哪裡來?一靠拼命工作,另外就要靠科學合理理財了,這對於工薪階層尤為重要。
理財要有合理的配置。根據風險承受能力及經濟狀況,合理規劃自己的理財習慣。比如對激進的、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人來說,可以做如下配置,可拿出工資收入的20~30%進行高風險理財,如股票、基金等。可拿出20%左右進行中等風險的理財,如銀行理財、儲蓄、網際網路理財等。剩餘的也理財,比如微信的零錢通,支付寶的餘額寶等等。
只有合理規劃,我們就有了另一份收入,可開創我們更好的美好幸福新生活!
-
3 # 水果阿蘭
我不太會理財,但是,在手頭寬裕的情況下,我有時也做點股票,做股票的錢佔家庭財產的少之又少的部分,不影響日常生活。
我只是覺得,炒股票是為了消遣,不把它看得太重,玩的是一個心情,掙了錢當然好,掙不到也不要急,要把握一個度,掌握好虧損比例。
這些年雖然沒有掙到錢,但是虧的也不多,所以我的心情還是比較平衡。
我也給孩子買保險,有分紅險還有重大疾病險,分紅險已經快二十年了,馬上就不用再續錢,每年都有分紅,三年提一次。
我自己也買了,已經到期。
最近又跟旅遊團出去,參觀了一家酒廠,這家酒廠生產的白酒都是純糧食釀造,我也在這家酒廠儲存了一罈酒50斤,等幾年後升值。
我不知道這些算不算理財,因為我沒有學過理財知識,只是覺得好就去做。
-
4 # 小冉同學16範
工資的30%作為定期存款,每月按照日期從工資卡轉移到另外一張卡當中,這張卡一般裡面的資金一般不會支付,除非遇到特殊或者緊急情況,才會支出;
工資的5%作為保險支出,因為保險是每年交付,將年交付費用平攤每個月;工資下發之後,存放到保險固定賬號當中,這部分錢不會動;
工資的30%作為日常生活費用(包括生活費、購物通訊、人情等等費用);
工資的20%作為基金理財產品;
工資的15%作為其他支出,作為其他支出,比如公司或者朋友聚餐等等,這筆費用比較比較靈活,如果當月這邊費用沒有支出完成,將這邊費用一分為二,留做一部分繼續作為其他支出,另外一部分作為定期存款!
-
5 # 浮雲財經觀
有些朋友可能天真地覺得資產不多就沒有必要理財,作為普普通通的工薪階層,一個月可能也就到手 4000 - 5000 元的工資,扣除必要的生活開支,結餘的資金都有限,真的有必要把這為數不多的錢進行理財的配置嗎?——當然有必要。
俗話不是這麼說的嗎: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即便是有限的資源也具備合理配置的意義,錢原本就是積少成多的,不從點滴開始做起,不從細流開始著手,怎麼可能匯聚成江海?
工薪階層應該如何制定家庭理財計劃?1、穩健為主,收益為輔
投資、理財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盈利,但是前提是要把本金好好地守住,要是本金都不保,還投什麼資、理什麼財呢?
或許,我們每月的工資還需要還房貸、還需要還車貸,還需要為子女的上學、父母的養老留下足夠多的空間。
為了最大限度保證資產的安全,為了不使投資的風險讓自己和家庭遭遇險境,60% 的家庭財富還是安安穩穩選擇銀行定期存款、大額存單較為靠譜。
凡是都需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不要太激進,不要太沖動。
2、保證家庭充足的現金流
柴米油鹽醬醋茶、人情世故,都是需要花鈔票的,要是把大部分的資金都去存銀行、都去做投資也是不合理的。對於企業而言現金流就是生命,對於我們家庭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一旦資金運轉不暢,甚至出現斷流,那麼很可能家庭會遭遇較為嚴重的債務危機。
所以,把家庭總資產的 20% 配置易於取用的貨幣基金類產品還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有多餘的資金在手,活取活用,萬一遇到急需花錢的狀況,也不至於束手無策。畢竟當下社會“沒有錢是萬萬不能” 的。
3、“四兩撥千斤”
不論是古代行軍打仗,還是現在打英雄聯盟,智慧、謀略、戰術總是比有勇無謀、橫衝直撞來得好得多。
我們做家庭理財的配置也同樣是如此,不在於投入資金體量的多寡,側重點在於投入與產出比的高低。
即便只是投資 5 萬元,一年能實現 10% 的收益,那也是 5000 元,相當於普通人一個月的薪資水平了,我們也不要過於貪婪,對於收益也不要抱有太大不切實際的妄想。
家庭資產當中剩餘 20% 的資金,可以用於選擇股票、債券、基金、黃金等高風險資產標的的投資,進行合理的分散配置,不要把所有的資金都壓寶在同一個“籃子”裡。並且學會做風險的對沖:比如配置了一定量的股票之後,購買一些黃金保保底,要是股市遭遇持續下行,往往黃金的走勢會非常強勁。
投資沒有絕對的秘訣,有的只是經驗之談而已,那些所謂的大師、牛人的操作方法也未必真的適合自己,只有自己透過不斷摸索、實踐中總結,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
總結理財是一門大學問,考驗著我們的智慧與能力,如何妥善地讓財富為自己所用,創造出更大的價值,考驗著我們每個人的智慧。
回覆列表
工薪階層做財務規劃時,首先要考慮三個緯度,外部環境,自身情況,未來規劃。
(一)外部環境
在大資料與人工智慧發展迅速的當下,您的行業穩定嗎?您的工作穩定嗎?曾有人預言,未來很多人會換六個工作,是不同行業的6個。所以在做規劃前,要考慮工作風險,這涉及你規劃的風險容忍度。
(二)自身情況
自己的年齡多大,處於哪個生命週期?每個週期,人們的規劃方式是不同的,比如年輕時期,更多應投資自己,因為人力資本的成長是未來提升收入的保證。
(三)未來規劃
每個人都有很多目標,但有兩個是剛性的,子女教育與養老規劃,在不同的階段,目標缺口不同,但規劃一定要有,滿足這兩個以後,再規劃其他目標
在落實三個緯度後,我們就可以針對不同的因素進行規劃了,規劃不是限制支出,而是要戰略性的建立人生財務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