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網事如煙197553545
-
2 # 玄覽中庸
建議:解決掉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搞好醫患關係;18歲及以下者和醫保交費30年及以上者免費醫療;適當提高醫保交費額度;保底報銷50%;對於30年交費,每少交一年醫保費,增加3.0%的自費額
-
3 # 喜悅地
醫生把工作當成了掙錢的手段、把醫院當成了生意場、把患者當成了搖錢樹,甚至有的醫生不擇手段,醫德盡失,欺騙、矇蔽患者,千方百計讓患者多掏錢、多檢查,給患者雪上加霜。應儘快改革醫療體制,將那些喪徳醫生清除出去,同時提高全民醫療福利,減輕患者就醫負擔,讓人民百姓敢看病,看得起,徹底移除壓在百姓頭上的這座看病難的大山!長治久安唯愛民、惠民是舉。
-
4 # 塵飛揚007
醫療職業化帶來的問題。醫療,教育和其他社會領域機械性的職業化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這兩個領域沒有辦法用金錢和利益去量化,去度量,評定質量。功利主義在這裡只會起反作用。功利更沒有辦法用要求和責任去強制達標。教育成功的標準是什麼?醫療優質的表現是什麼?教育質量好不好需要將來整體國民素質來反映。醫療質量好不好需要全體病患家屬來認可。搞形式和量化肯定是不行的。這裡需要的是高度奉獻精神,道德情操去耕耘的,它們的價值回報是反饋式的精神層面的獎勵和愛戴,尊敬。這裡也並不是說做教育和醫療的人只能去追求精神層面的回饋而讓他們在物質層面低於其他領域的回報。更相反國家應該給出這兩個領域準確的,更高的社會地位和物質回報。讓從事這些領域的人不需要為物質基礎上的貧乏和心理失衡去影響職業操守的滑坡。(金錢不能衡量一切價值。這個社會觀念要糾正過來。還有很多東西比金錢更有價值)一味去量化職業,強制達標是做不好的。短視和功利要不得。需要良心和極高的個體素養去達標的。
-
5 # 阿榕48
說一下我的經歷。從患者角度去看醫生,是怎麼樣的感覺。
25年前,我讀高二,16歲。不知道怎麼腸胃感染了痢疾,一開始以為普通腸胃感染,吃了點藥,拖了一個多禮拜不見好轉,去縣醫院做了化驗檢查,確診是痢疾。
醫院說,很嚴重,要抓緊治療否則會影響正常上學甚至有生命危險。然後就在醫院治療,一切按醫院安排治療,治療了半個月後,病情不見好轉,不斷加重,醫生建議住院,否則有生命危險。家裡也嘗試了各種土方治療,不見好轉
,那時候的我感到十分痛苦和絕望,已經嚴重的無法進食,不斷拉肚子都是流膿流血,我感覺自己快死了。
但是我已經堅決不再信任這家醫院,請求家裡人換醫院,當天回農村老家後,偶然聽說十幾公里外有個私人診所,之前有個鄰居的痢疾就是那看好的。我們連夜趕過去,見到那家醫生,說了下我的病情,醫生說,這麼嚴重啊,這醫院都什麼醫生,都怎麼看的病,太不負責任了。然後他堅定的告訴我,不要擔心,三天後包我康復回家,這三天,他給我吃了點藥有吊了一些吊水,三天後我如期康復。這次治療總共花了不到90塊錢。
至今我非常感激那個鄉下醫生,他救了我的命。
回家調養那幾天,每每想起在縣醫院的遭遇,我激憤難忍,不斷思忖著,等我康復後一定要找到當時給我治療的醫生,一刀致命,不會給他生還的機會,為民除害,不讓他在禍害其它病人。
終於,理智還是戰勝了衝動。但是這麼多年,我對當年的事情仍然感慨不已,醫患矛盾,有些時候,我能理解患者產生報復心理的根源。
-
6 # 影視演員陳旭明
沒有法制觀念,就是免費醫療照樣有醫患矛盾。到時就會計較醫生的態度、醫生的技術、醫生的用藥!消除醫患矛盾是要建立在雙方的道德覺悟和法制觀念上的。作為醫院一定要建設好患者投訴機制,及時處理和回覆患者的訴求;作為醫生要體諒病人“急病亂投醫”的心理;作為病人要相信和尊重醫生的治療意見和程式安排。只有三者都具有道德和法律觀念才是減少或消除醫患矛盾。
-
7 # 醫患家
近期急診科楊文醫生被殺事件又把醫患矛盾推上了風頭浪尖,那麼醫患矛盾激化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1、錢。看病貴是個永恆的話題,據事後調查,楊文醫生被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急診科的醫療費用醫保不支付,患者家屬遷怒於楊醫生的治療花錢多而動了殺機。放眼世界,包括美國等發達國家,最多是保障基本醫療,要想所有醫療國家都承擔那是不可能的事,沒有一個國家的財力能力支撐起來。其實中國的醫保已經滿足了絕大多數人的看病問題,特別是大城市的居民,住一次醫院,自費的比例很少。發達國家的做法一般是買醫療保險,如果不買保險敢得病,可以直接從中產階級變為無產階級。退一萬步講,即使目前還存在看病貴的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這個鍋也不應該醫生來背,醫生只是靠技術救人,政策的制定不是醫生的權力範圍和能左右的,患者的怒火發錯了主體。
2、對疾病的認識。很多患者或家屬對疾病存在認識的不足,認為到了醫院醫生肯定就有辦法解決問題,疾病只能越來越好,不允許向壞的方向發展,一旦心理預期和實際治療結果發生偏差,就容易爆發矛盾。其實目前雖然醫療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但很多疾病還是沒有更好的辦法,比如癌症、艾滋病等,很多時候的治療只是暫時的控制病情症狀而已。而內科疾病更是這樣,幾乎包括冠心病、高血壓等絕大多數疾病的發病機制並未徹底搞清楚,雖然表面上看有了支架、搭橋、射頻消融、除顫儀等很多先進的手段和技術方法,但並非所有問題醫生都能解決。生老病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生理現象,而醫生的工作只是暫緩這個過程的發生和發展,但人終究還是要老去的。
3、醫療服務產生糾紛後,患者或家屬缺可信任的訴求渠道。很多患者,對治療結果不滿意,但是缺乏可以訴求或可信任的通道,溝通不利後一些患者會做出極端的事情。當然,現在很多醫院成立了醫糾辦,上面還有醫調委,部分滿足了患者的訴訟要求。國外這方面做的可能更好些,一般醫院也為醫生買了保險,即使真是醫生的過錯,也不用遮遮掩掩,會有保險理賠給患者。大家就事論事,患者如果敢鬧事,警察會毫不留情的介入;醫院方面如果有過錯,也無需掩飾,大家走正常的法律渠道即可。
4、其他。其實大部分患者還是通情達理的,大部分醫生特別是公立醫院的醫生也是以治病救人為第一原則,但少數極端的患者可能會做出極端的事情,但發生後似乎付出的代價也不大,破窗效應造成其他患者會效仿,小鬧小賠,大鬧大賠似乎成了一個默契。
這種醫患相互不信任甚至醫患矛盾激化的結局只能是雙殺,最終患者的利益不可避免的也會受到損害,很可能不少醫生都會人人自危,不願收治重病人或麻煩的病人。打破目前這種格局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解決的,需要制度、教育、經濟、意識改變等各方面的支援,醫療行為不能等同於普通的商品行為,醫生本身也不是神,希望大家可以換位思考。
回覆列表
話是這麼說,但現實都讓患者寒心,小病大治,醫生是先問診,後就這個片那個片子照,患者錢花了病也難好,也難怪造成今天對醫生的不滿,關係緊張,過去醫生,老師職業在大眾心目中是受人尊重,尊敬的……